巧用多媒体技术助力文言文课堂
2018-03-03陈莉
陈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教坛陈腐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如果多媒体技术能科学合理地在文言文教学中得以运用,将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点亮文言文课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学生埋头苦记,当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丰富的声音、图像、文字、颜色等刺激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让语文信息形象具体,让学生不仅能耳闻其声,更能目睹其形,弥补了语文教学的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标杆示范,指导朗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朗读,由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正确的感情朗读得恰如其分,而读得好,有利于准确揣摩人物性格,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时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插入专业朗读者的示范朗读以及朗读时用的背景音乐等,有利于正确指导学生朗读,也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欣赏水平。
比如,在学习《黔之驴》时,作者对驴和虎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一句,老师要求学生想象老虎的心理活动,可以让学生边听示范朗读边思考,揣摩示范朗读的语音、语调、语气,经过思考与欣赏示范朗读,学生不难领悟:这里刻画了老虎初见驴时的害怕,应该读出一种害怕、小心翼翼的感觉。学生通过听范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朗读、分析能力。
三、丰富意境,加深理解
文言文讲究意境,古人极力用精粹的语言描绘最幽深的意境,有时现代白话文是很难准确描绘出那种意境的。而优美的画面和悠扬的音乐配合起来,就能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幽深的意境了。
比如,在教学《三峡》时,文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佳句,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学生只能通过注释进行翻译,并不能深刻体会三峡的特点,所以这时用多媒体投影关于三峡的风光纪录片,强烈的视觉冲击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三峡的特点,特别是听到幽深的峡谷中传来凄异的猿猴的叫声,强烈的听觉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深刻体会三峡渔民的悲惨处境。这样巧用视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了起来。
四、引发思维,培养能力
语言文字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会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也使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教学《爱莲说》,可以借助牡丹、菊花、竹子等其他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再仿照課文写出喜爱这些花的人的人格特点,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再如,《核舟记》的教学中,在研讨“刻画最逼真的人物是谁?”一般学生会说是苏轼,因为核舟的主题就是“大苏泛赤壁”。我们可以展示核舟的放大立体图片,再把描写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文字挑选出来进行对比,答案就很明显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从习以为常的感觉中走出来,同时还诱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这种思维的训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五、激发情感,拓展空间
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给阅读带来了阅读方式的革新。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向生活拓展,即利用社会生活和社会语言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来为学习服务。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
比如,文言文言辞精练,但意境深远,由于学生对文言文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陌生,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搜集大量的这方面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这样不仅扩大了语文课的课堂容量和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文言文语段的阅读分析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六、趣味作业,创新表达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练习或作业,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达到轻松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有连线式的,有文本输入式的,有单击选择式的等,形式可以多样。在做课堂练习时,做完一道电脑马上会给出相应的正误判断:如果你做对了,就伸出大拇指、或给你一片掌声、亦或是称赞表扬你等;如果你做错了,就会扮个鬼脸、或是给出错误提示等,这样及时反馈,既省时省力、高效快捷,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必须要明白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越俎代庖,本末倒置,只有把多媒体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恰当的运用,才能事半功倍,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让文言文的课堂亮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 225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