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消费视角的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创新构建

2018-03-03张俊娥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绿色消费

张俊娥

内容摘要:绿色消费能够促进生产,优化现代流通体系,通过需求对生产的引导,能够有效减轻流通体系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而对于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应基于绿色消费视角展开思考。本文首先对绿色消费的起源和定义、绿色消费发展现状展开描述,其次从政策法规体系、国内流通体系、国际流通体系、支持与保障体系等方面论述国内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最后结合绿色消费视角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与优化思路展开探讨。

关键词:绿色消费 现代流通体系 资源消耗 绿色产品

引言

绿色发展,即发展绿色消费和生产体系,环境技术、经济政策以及生产系统等都能够推动绿色发展。首先,绿色消费能够推动绿色生产,引导新型生产结构与生产方式的形成。消费与生产作为相互作用的系统,绿色消费引导着绿色生产,需求的扩大能够引起生产扩张,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原料的采购、绿色技术的引用以及绿色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结构转型升级;其次,绿色消费有利于优化流通体系。绿色消费能够形成连带效应,若是消费终端减少一个单位,就能在全生产消费各环节中有效减少污染排放量,并实现一定程度的能源节约。因此,绿色消费对于绿色生产、现代流通体系的优化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政府出台了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如《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基于消费的角度提出推动经济社会进行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可见发展绿色消费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当前绿色消费是否已经形成规模效应,现代流通体系是否能够与绿色消费的理念相匹配,本文将作进一步探讨。

绿色消费的起源及定义

诸多学者、专家对绿色消费进行了定义。1996年,张隆盛提出绿色消费在达成满足消费方面需求的同时,同时顾及对环境的保护,如在生产过程中选择低污染、可回收、有能源节省功能等对环境负效应较小的产品。董得波于1999年提出,绿色消费应当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污染排放以及资源损耗。而陈曼丽在2001年也进一步提出消费者应当遵守五R原则,即拒絕使用原则(rejection)、减量化原则(reduce)、循环使用原则(recycle)、再生原则(regenerate)、再利用原则(reuse)。绿色消费能够确保当代人及后代的健康生存,是消费者应当遵守的规则与应尽的义务。因此,绿色消费特指一种消费行为,其注重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体现在倡导节俭和减少浪费的理念、对环保高效产品的选择上。

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消费发展起步时间较晚,大众对于绿色产品的认知仍然存在局限性,当前过度消费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如对清洁剂的过度使用、使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室内空调、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对产品过度包装、点菜过量、关灯节能环保意识缺失等。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购买力直接决定消费水平。而绿色消费受到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自身收入制约,当前国内达到高收入水平的人群较少,多数居民仍然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其消费难以覆盖价位偏高的绿色产品,因此难以形成消费规模。

首先,绿色产品的受众面有限直接导致企业缺少生产绿色产品的动力,其面临着生产上需要进行大规模投入,但预期收入却存在不稳定性的局面,因此诸多企业缺乏研发生产绿色产品的积极性;其次,绿色产品的研发过程需要一定的生产技术提供支持,而当前诸多中小型生产企业缺乏相应的节能技术。市场上流通的一些产品通过夸大其绿色节能的指标进行虚假宣传,通过营造绿色产品的概念吸引消费者,这些现象也导致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的信任度降低,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企业投资绿色产品的风险;最后,由于市场环境发展仍然不完善,存在对绿色产品的诸多制约因素,包括绿色产品准入市场的手续过于繁琐、绿色产品进行流通过程存在障碍等。

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及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流通业应当包含物流、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物流与商流。而现代物流体系应当具备完善良好的流通环境、主导大型流通企业与中小流通企业共存等特征。当前我国现代流通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在现代流通体系下,我国绿色流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流通行业政策法规体系。从法律体系上看,我国以《反垄断法》为核心,《价格法》、《电子签名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会计法》等法规初步整合成为了我国流通法律体系。从流通政策体系上看,在商务部成立后,其基于原有的物资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等部门出台的既有制度,公布了一系列流通领域的重要行政政策法规,与其他部委制定的相应行政法规共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品流通领域政策体系。但是我国在绿色流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没有对现代化流通体系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关于绿色流通过程中的物流体系、逆向物流等模式尚未得到有效的政策法律保障,这些政策法规层面的缺陷制约了绿色物流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对绿色消费的引导性政策缺失,在鼓励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同时却没有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干预,导致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缺失,而这也从消费终端对绿色流通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逆向制约作用。

(二)国内绿色流通体系发展落后

国内流通体系涉及范围较广,在农业流通上,不仅形成了由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业三站、农资生产企业、种子公司组成的多层次农资流通体系,也形成了以家电下乡、农村商业网络、农村邮政网络、农村物流等专项工程和项目共同组成的农村商业流通体系。此外,还有农产品流通体系和粮食流通物流体系等,这些体系共同组成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在生活消费品流通上,则有日常商品,包括日用品、食品、服装等的流通,体现的是流通业与普通商品直接相关的商业形态。在生产资料流通上,主要是有形或无形的批发市场,开展钢材、石油、零部件、工业半成品等的销售。而国内流通体系还包含了特殊商品(烟草、食盐)专营体系、重要商品国家储备体系等。虽然多样化的流通体系已经发展成熟,但仍缺乏绿色环保的运作机制。农村商业流通体系中缺乏绿色农产品包装机制、环保的农产品仓储机制,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在生活消费品流通体系中,各种日用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缺少一定的循环机制,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在生产资料流通方面,缺少高效化、集约化的生产、运输机制,容易导致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因此,当前我国流通体系中还未建立起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的绿色流通体系,虽然有部分企业和省市已经开始尝试开展绿色流通,但是由于规模小、开展地分散,未能形成专业体系。endprint

(三)支撑与保障体系不完善

流通以商品买卖活动即产品批发与零售为核心,而其他行业和领域则是对商品流通过程实现健康、安全、高效、畅通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流通业的支撑与保障体系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到,流通业的支撑与保障体系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既包含了发挥基础服务功能的商务服务、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环节的支持体系,也包含了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必须的信息体系和物流体系,更少不了对流通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的商业信用体系。这些体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对流通业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影响。

但是当前在绿色消费视角下,流通体系的支撑与保障体系还不足以保证现代流通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两个突出问题:首先是商务服务体系不完善。对于绿色流通,行业、企业、政府分别存在不同见解,因此如何认证绿色现代流通,实现标准化是难点;其次是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利用效率不足。例如具备绿色流通能力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还未被重视,不能实现流通方式之间的顺利衔接。

绿色消费视角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与行政引导,促使企业在参与流通活动过程中充分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切实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发挥对现代流通业的引导作用。国务院于2012年下发《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2]47号)等文件,对扩大流通消费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下一阶段,国家应当进一步扩大财政方面的资金扶持规模,在支持现代流通服务业试点、公益性流通设施、流通信息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在再生资源回收、绿色流通等方面的投入。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从2013年起启动了绿色低碳流通体系建设项目,以补贴资金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运营、销售绿色低碳产品等。对于开展绿色低碳运营的活动,则细化到了多个方面,包括建立企业绿色低碳采购的规范与标准、与绿色低碳生产企业进行对接、进一步提升拥有环境标识、绿色标识、低碳标识、节能标识的商品、努力提升低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规模等,促进企业绿色流通建设。

由此可见,政府能够有效引导绿色环保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法规层面的规范作用,发挥资金与补贴等层面的支持作用,促使企业在流通过程中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在生产流通中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绿色生产消费。

(二)加快我国绿色流通体系建设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绿色流通体系建设:第一,优化对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商业网点的布局和配置,鼓励打造集社区产品商场、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站、物流配送点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第二,提升绿色流通的信息化水平,有效推进信息网络、物流网络和营销网络的有机结合,鼓励流通领域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创新。第三,促进集约化的流通,支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推动商业企业转型,同时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第四,开展城市配送车辆与货运车辆分类管理,有效降低流通车辆空载率,提升城市内部绿色流通的集散与配送能力,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三)推动环保低碳产业链的形成

倡导低碳环保的采购方式,通过对流通企业的引导作用,使其在采购过程中选择节约能源低耗费、具有可循环性和高资源综合使用度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在促进企业利润提升的同时,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减小企业生产中的负外部性,有效构建低碳、环保的产业链。

倡导低碳环保的销售方式。通过“家电以旧换新”、“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农超对接”等项目,推动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生产企业进行对接,开设相关绿色产品专柜和专区,对有节能标识和获得低碳认证的绿色展品进行展示、宣传和推销,扩大认证绿色产品的销售规模。引导低碳环保的消费,充分发挥绿色流通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推动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合理消费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继续加快可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对相关可再生资源,包括二手家用电器市场、二手车市场等二手设备以及废纸、金属、玻璃等在流通环节的改造与升级,同时落实相应的废旧产品报废制度以及产品更新政策。另一方面,对废旧产品回收秩序进行再规范,在降低产品生产耗费资源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产品利用率,着力推动可再生资源在流通环节的建设。

(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健全流通服务体系,促进绿色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一方面,对绿色流通领域节能状况进行调查,探索和形成流通领域内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认证途径和方法,通过對绿色流通节能减排的研究,提出绿色流通领域进行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另一方面,继续加强绿色流通的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流通渠道和终端网点的信息掌控,依照分析进行资源配置,运用大数据提升流通效率,以信息化引领低碳绿色发展。

第二,继续提升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对现有规模、布局功能的整合,发挥现有资源的综合效能,通过绿色产品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产品市场的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的精细化改进和专业化提升,有效带动产业的集群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同时,政府需继续加强对新建绿色流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整合与宏观协调,从战略层面的高度开展物流的协调与规划,理顺各种规划之间的关系,防止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减少资源在建设过程中的浪费。最后,通过市场化模式或者政府投资,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并加强各种流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减少中间资源的损耗。

结论

绿色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和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亦与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绿色消费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础力量,要发挥绿色消费对现代流通体系的优化作用,首先,应当从政府层面出发,通过政策法规对绿色生产进行规范,并从资金扶持等方面对绿色生产活动进行支持;其次,从标准化建设、信息化服务等方面优化国内流通体系;再次,从生产-消费-销售供应链环节,形成绿色化的产业链条;最后,完善支持与保障体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苏红.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7)

2.周培红.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绿色战略”选择的深层次思考[J].中国商贸,2009(8S)

3.霍焱.“绿色消费”下的零售商绿色包装设计职责与理念[J].江苏商论,2009(1)

4.武凤平,张亚瑛.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对绿色生态消费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4(24)

5.唐建荣.政府、企业及其消费者的绿色创新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22(4)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消费
河北省居民绿色消费特征的调查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当代消费生活方式引发环境问题的哲学研究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