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探究
2018-03-03邵雪航
邵雪航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國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商贸流通行业发展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没有被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传递作用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建立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商贸流通 经济增长 实现机制
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消费、投资与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一般消费水平较高,消费对于GDP贡献率较高,能够达到70%左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从1981年的52.5%上升到2016年的64.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逐渐下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不足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居民长期保持高储蓄率,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较高。在私人部门决策中,消费与商贸流通相互影响,许多因素在影响商贸流通的同时也会影响消费。商贸流通的发展能够优化消费市场资源配置,从而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直是宏观经济关注的热点话题。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政府为了消化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系统的冲击,向市场投放了四万亿,虽然这四万亿旨在拉动投资,但实际上也是为了刺激消费。例如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能够为消费提供更多渠道,减少消费者的交易成本,从而刺激消费增加。随着国内商贸流通业的快速进步,行业产值不断增加,积累的物质财富逐渐丰富,国民消费能力迅速提升。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在引导投资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亟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逐步改善投资消费失衡现状,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充分发挥消费的内生动力作用,可供采取的措施较多,由于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先导产业之一,商贸流通业在诸多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引导商贸流通领域的消费倾向,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
(一)城乡居民消费整体增加
根据凯恩斯的当期消费理论,居民消费主要受可支配收入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居民消费支出越高。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居民消费商品也从日常消费品的购买,转变为更高品质商品的消费,对于生活用品有更高的要求,智能化、科技化、多功能等是现代消费追求的新特点,小到生活日用品,大到汽车,智能化、多功能的要求均能够体现。2016年我国家庭更换明显加快,汽车销售量超过了两千八百万辆,同比增加了13.7%。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都显著增加,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4.83元,同比增加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1.71元,同比增加8.9%,可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巨大。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到当期绝对收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导致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悬殊。根据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2.36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2.59元,同比增长10%。从数据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整体上均在增加。
(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加大
改革开放近40年,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呈现增长态势。但是,我国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问题仍然突出。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和农村居民人居消费缺口依然很大。面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问题,应客观分析城乡消费特征,重视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差异。对于农村消费市场,应该发挥互联网作用,减少商品运输物流成本,在农村增加销售和物流配送网点。
(三)消费方式线上和线下融合
传统的线下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线下消费转变为商品体验中心,线上商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我国网络商业零售额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6%。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消费呈现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商贸流通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商贸流通发展中的作用。
(四)消费金融逐渐兴起
随着国内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消费金融逐渐兴起,消费信贷结构更加多样化,如表1所示。消费金融蕴涵提前消费理念,将未来的消费能力前置,嵌入金融业务支撑,催生出新的消费形式。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技术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消费金融机构不断出现,以银行系、产业系为典型代表的各类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出现,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不断推出消费金融产品,为我国消费市场提供了新的活力,为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贸流通发展影响消费的传递机制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中国经济动力的短板,高投资低消费是我国经济动力长期发展的特征。要想实现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需要构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商品贸易市场,供消费者选择。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存在门槛低、规模小、良莠不齐的问题,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企业竞争更为激烈,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很难存活。同时,这也是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一次机会,通过市场机制选择,淘汰劣质企业,优秀企业存活下来。在这个筛选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并扩大商贸流通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尤为重要。如图2所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使社会消费品种类不断丰富,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商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物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些都有助于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内需扩大,进而刺激经济增长。endprint
根据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特点,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对于整体商贸流通发展至关重要。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7.35%,并在逐年提高。但是,农村人口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鼓励,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万村千乡工程”、“家电下乡”等扶持政策旨在发展农村商贸流通市场。表2反映的是城市和农村市场对比结果,可以看出1990-2008年,农村市场从1990年的59473个增加到2000年的62416,之后在2005年下降到43615个,2008年到36590个,而城市市场从1990年的13106个增加到2000年的26395个,之后出现轻微回落,到2008年城市市场具有24945个。从表2中可以看出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差距,城市市场增长快速,农村市场规模却在萎缩。
社会消费品零售是商贸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3将我国市、县和县以下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比较分析。从2000-2008年全国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见图3)可以看出,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明显高于县及县以下单位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市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735亿元,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540亿元,县级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2213亿元,可见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县城的3倍多,是县级以下单位的6倍多。因此,无论是市场规模、交易量和商品种类,城市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都远远高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
行业发展差距不利于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传递机制作用不够明显。消费市场的发展产生双重作用,一方面促进商贸流通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经济整体的发展。由于存在一些内在不利因素,使得商贸流通领域消费的传递机制作用不够显著,下文将对此作深入分析。
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障碍因素
(一)商贸流通市场不发达,带动作用有限
第一,我国商贸流通市场发展时间相对发达国家较短,市场门槛低,市场中的商贸流通企业良莠不齐。虽然商贸流通行业整体规模大,但是贸易商品仍存在质量低下、劣质品充斥市场的问题。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长期存在结构性调整问题。我国城市与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差距大,农村商贸流通经营网点少、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商贸流通促进消费的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将逐渐提升,农村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第三,由于農村商贸流通市场发展滞后,导致农村消费市场的供给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农村消费需求,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没有被完全释放,从而限制了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我国长期内需不足,商贸流通促进效果存在时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减小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向市场投放了4万亿资金,也是旨在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虽然消费、投资与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是我国长期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消费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从供给侧改革刺激需求,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拉动经济增长采取的策略。商贸流通的发展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消费品,节约物流运输成本,从供给侧改善消费需求。
(三)城乡消费差异较大,缺乏商贸流通消费市场区分
城乡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等方面差异明显,商贸流通并未给予相应的市场划分。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高品质消费品需求逐渐增大,应加大改善性消费品的供给。反之,农村居民消费仍停留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阶段,他们品牌意识不强,主要根据价格对商品进行筛选,因此,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应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商品。然而在农村消费品市场中,因为农村居民缺乏信息,劣质的消费品充斥在农村消费市场中,有可能危害农村居民的安全健康。面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商贸流通行业应做出相应调整,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特征发展商贸流通业,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培养。
完善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充分发挥商贸流通领域的消费内生动力作用机制,需要从多个角度寻找可行措施,既有消费者本身的因素,也有商贸流通企业方面的因素,同时更依赖于国家层面的支持力度。为了更好地实现商贸流通发展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机制的实现,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商贸流通发展现状,从而更好地实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一,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动力不足归因于居民可支配收入较低,因此,发挥消费拉动经济的动力需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收入只能排到世界中等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商品贸易市场的发展能够为消费者在供给方面优化消费市场,较低的贸易物流成本能够进一步刺激消费,例如很多线上商贸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采用包邮的销售方式。
第二,加强法律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在商贸流通行业中,有的行业涉及到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对于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法律监管力度。例如爆发的毒牛奶事件,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产生了严重后果,而且这种影响往往还具有持续性。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更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
第三,降低税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目前,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存在门槛低、整体规模大、个体规模小的问题。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本身可承受的风险较低,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有限。而繁重的税收压缩了企业利润,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杨丹.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
2.谢乔昕,宋良荣.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城乡居民消费二元性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16(2)
3.向利.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6(9)
4.刘远.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滞后要素与提升思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5(11)
5.牛艳艳.新常态下电子商务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结构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7(8)
6.陈君.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