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歌曲教学探讨
2018-03-03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肖前坤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肖前坤
一、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由此可见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吸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他们能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如打哈欠、叹气、闻花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深呼气。懂得吸气后,形象地比喻理解气息保持、控制。如仿佛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落在那里,想把它捉住,就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伸手去捉,这种感觉就是气息保持。同时,用像吹蜡烛的感觉练习快吸快呼,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吸慢呼,用“嘶”音将气息像蚕吐丝一样长而均匀地吐出。歌唱时需要比说话更多、更长的气息,仅靠孩子们习惯的较潜的呼吸是远远不够的。在练声时有意识地强化呼吸训练,并持之以恒,就能达到提高延长气息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经常让孩子们体会歌唱时的气息比说话要“深”得多,而且要“节约”使用,就是要努力将气息保持在腰部及其周围。除此以外,还应提醒孩子们放松肩膀、胸部以及脖子周围的肌肉,以保障良好的歌唱状态。
二、引导儿童运用柔声唱法
在儿童没有掌握正确歌唱方法之前,轻声歌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能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能保护儿童幼嫩的发声器官,对以后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但轻声歌唱并不是松垮无力的歌唱,而应该是在气息支持下的轻声。轻声歌唱是手段,目的是把“无管制”的童声先“管制”起来,为以后更好地“放开”来歌唱。童声合唱中声音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这是指导发声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了音质的问题,自然会产生音量。缺乏经验的老师,容易在解决音质问题之前,首先考虑解决音量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训练的失败。
三、培养儿童用头声歌唱
所谓的头声歌唱是指以头声为主的歌唱方法,也可以称为“向前的发声”方法。这种唱法可以纠正儿童过去养成的不良声习惯,避免他们把声音闷在喉咙里,可以使声音“向前方流出来”。学习向前发声,可以借助Wu或Lu音的发声练习来进行,Wu和Lu音的发音动力在于舌尖,声音集中在前方,不用向前的头声是很难发出这些音的。
四、在儿童自然音域范围内进行训练
训练儿童歌唱时,有人往往急于扩展音域,发声练习时常常过分注重扩展音域的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为了获得美好的童声,首先必须集中力量在自然音域内进行练习,然后在把这种稳定的声音扩展到高音区和低音区。这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了过分偏重大音域训练的儿童,往往会把高音的“挤”和低音“过松”的毛病带到歌唱当中去。
五、强调唱谱
是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比较容易分辨,而唱歌词时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是完全一样的,学生便易混淆。如果不认真地教唱谱,或马马虎虎的教谱,甚至直接教学歌词,势必会事倍功半。
六、利用器乐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春游》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七、与不同声部合作的辅助训练
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学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待达到“火候”时,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地二声部合作。
八、先教第二声部
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既然总是第一声部本身易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我在教学之初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先教第二声部,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二声部。如合唱歌曲《牧童》这首曲在教唱前学生很可能早已熟习它的第一声部,但对于第二声部可能相当陌生,可以只教第二声部,待他们完全唱准后,也许两声部能直接合起来。这也就是说。对于两声部的教学不能平均用力,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的作不同安排。这种安排的顺序,并不是按主旋律、副旋律的地位,而恰恰相反,这里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唱好合唱为前提的。
九、平行地教唱两声部
对于学陌生的两声部歌曲,可以先平行地教唱两个声部,然后让学生分声部各唱其中的一个部分以形成合唱。例如,《唱着歌的风筝》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为齐唱,后两句为二声部合唱,可以先将齐唱的两句与第一声部的两句合起来教唱,好象就是一首歌,唱熟后,再练第二声部,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至于第一声部的教学,此前已经完成,这时再合起来就较容易了。这种教法较容易收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让学生绕开了“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思想障碍,当进入合唱时,他们发现一切都已掌握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新鲜音响效果,信心与兴趣俱增。
十、加强音准训练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和谐是合唱要求。所以,合唱要求音准的绝对准确。合唱的音准训练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旋律、音程,利用一组唱根音,另一组唱冠音的方法,再过渡到和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监听另一个声部的音高及声音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儿童,训练起来难度大。但是,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就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动听、具有感染力的美好的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