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2018-03-03广西省河池市环江县川山镇古宾小学韦灵宁
广西省河池市环江县川山镇古宾小学 韦灵宁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个性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它一方面表现为人对客观世界规律自觉能动的掌握,另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自觉能动的创造,集中表现为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具有个性意识,又具有个性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主动、活泼的个性。研究其教育方法是学校德育改革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这一课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来的。因此,在道德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及时采用有效地方法和措施,找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满足学生的欲望。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良好个性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的认识过程起到评价和监督作用。它会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念。它不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道德意志是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使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就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我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以情感为中轴,通过组织学生读一些能立志的书籍及讲些现实生活中感人的事迹。并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出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或事,结合实际明辨出是和非,美与丑。进而引导学生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鼓励自己前进,制定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的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个性发展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而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需要改进,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制教育。比如我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方法:
一是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地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
二是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拖动、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来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
三是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
四是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来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时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来求得心理平衡。再次,在指导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我不仅向学生提出了字少、句短、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而且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练增强意志,提高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活动中引领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驶、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如在活动中我们一直坚持以下几点:
1. 是自愿选择
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是指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 是独立自主
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3. 是实践锻炼
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
4. 是积极探索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学生的个性才能体现。
总之,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认识到: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不同年龄的不同体会,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面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的特征,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要求。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发展是教育所需,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课题,需要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工作的环境而论,工作方法要灵活,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