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学堂歌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8-03-03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薛关小学徐婷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8期
关键词:学堂古诗词儿童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薛关小学 徐婷婷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基础,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去联想,引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并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向更高尚的境界。

这些年来,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精神,文化部、教育部、社会各界媒体的朋友以及全国的少儿老师们共同开展了少儿歌曲的推广创作工作。谷建芬带着对孩子们深深的爱, 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积极的投身到这次创作中,因为她深深的知道,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非常宝贵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精神食粮,于是她选择了一些非常优秀的中国的古诗词谱成曲,我们把它叫做新学堂歌。新学堂歌创作之后,很快它那优美的旋律,古典韵味的风格就打动了无数孩子们的心,走进了校园,成为孩子们喜欢唱的歌。

笔者将从四个方面来谈新学堂歌所体现的音乐课程的价值,以及它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净化了儿童的心灵

在新课程理念的带动下,《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加明确,音乐课程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审美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现在的孩子就喜欢唱“老鼠爱大米”,要不就是连说带唱,连词都听不清楚的流行歌曲,纯洁无邪的童心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当有记者问起谷建芬老师为什么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还要义无反顾的为孩子们创作新学堂歌时,她动情的说:“我经常听到爷爷们唱过的儿歌,今天孙子还在唱,心里就沉甸甸的。现在总听有些家长抱怨说为孩子买吃买穿不发愁,愁的是给孩子们买歌,所有这些都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现在写给孩子们的歌越来越少,新学堂歌的推出,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经典流传的古诗词,仿佛一夜间插上翅膀,飞进了家庭,涌进了课堂,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

二、发展了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新学堂歌为儿童提供了发展良好性格品质的途径。如《明日歌》培养孩子珍惜时光的良好性格品质。在学习新学堂歌过程中,性格孤僻的幼儿能变得活泼起来,由于音乐表演的成功,使胆小又不善于表现的儿童增强了自信心,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了良好性格品质的形成。

三、提高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不可或缺的载体。有研究表明,音乐最初的产生不是仅出自于音乐的目的,音乐与语言有着同源关系。《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新学堂歌是以合唱曲的形式写的,它围绕了现代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自信心、尊重他人、合作、分享——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是成功社会交往的前提

(二)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是成功社会交往的基石

(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是成功社会交往的“催化剂”

(四)培养学生的分享行为——分享是成功社会交往的“润滑剂”

我们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为了争一个凳子,为了得到一次表现机会而引起一些争执、吵闹;当自己得到表扬时,就沾沾自喜;当别人取得好的成绩时,总是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太强、缺乏分享意识和行为的表现。在学习新学堂歌的过程中就可以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学会与人交流、谦让、协商,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以上从四个方面对新学堂歌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当然,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学习新学堂歌也只是众多培养方式中的一种,但它远比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更让人刻骨铭心。

四、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学习新学堂歌,将会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新学堂歌,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创造性价值和道德观念。在教育中将新学堂歌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通过学习和聆听新学堂歌,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古诗词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儿童是自然之子,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表演,不是“艺术”,而是自我流露,是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音乐教育不应把儿童束缚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束缚在书本里,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与儿童兴趣的联系。我们把新学堂歌引进小学,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歌唱,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到孩子早已耳熟能详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到情深意浓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以前纯诵读的文本在波澜壮阔的音乐声里熠熠生辉,使我国的儿童音乐教育有一个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学堂古诗词儿童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