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运用数学“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18-03-03广东恩平市大田镇中心小学吴美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8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情境

广东恩平市大田镇中心小学 吴美玲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一切学习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讲,“问题情境”可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之外,还有心理意义上的存在。于是围绕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教师也更多的关注问题情境的设计和氛围的创建,但是如何恰当地创设和运用问题情境来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指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呢?

一、运用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两个方面。问题情境很多是知识性情境,考虑到学生群体的特征,如年龄、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或联系生产知识、其它学科知识的情境,加上学生日趋成熟,自控能力增强。因此,首先,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以及教学内容与目标,恰当地创设数学情境;其次,突出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应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呈现;再次,教师所呈现方式应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引起学生的兴趣。

2.思考性原则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比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数学课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测量标准太小、测量次数太多、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产生新旧知识间的矛盾,继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这种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3.真实性原则

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真实可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要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例如在教学“估算”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运动会结束了,同学们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老师为了奖励你们,决定带你们去公园划船,划船处贴了这样一张启示:大船限乘45人,每艘51元;中船限乘26人,每艘38元;小船限乘9人,每艘17元。我们二(2)班有51人,应该怎样去租船呢?请你们设计一个租船方案,大约需要花多少钱?此时,学生积极思考,不一会儿,各种方法层出不穷。此时,学生完全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利用这一问题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可应用性。

4.趣味性原则

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萌发参与意识,就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富有趣味性。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场,让学生在“商场”里自由地购物。学生兴高采烈地用学具人民币与“售货员”交换物品,整个教室热闹非凡,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真的商场里购物,激起了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

二、对问题情境教学的建议

1.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章节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即“问题情境”。有些教师并不重视,或忽略或不会利用,直接讲授所学的新内容,没有发挥“问题情境”的功能。仍然进行的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压力下不得不学习数学,使得学生没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及数学在生活的应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重视问题情境的作用,它可以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赏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2.在问题情境中锻炼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对于学到的数学知识,只有会应用,才算是真正的理解。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问题解决中,或从问题情境中总结出知识点,也是需要锻炼的能力。例如:在讲圆的性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车轮的形象是圆的,水管是圆的,许多容器也是圆柱形的,如脸盆,水杯,水桶等。设计者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正方形。这样的提问会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天堂。我们知道,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也就是说,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是圆的一个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性质。车轮就是利用圆的这种性质制成的。当车子在行进中时,车轴距路面的距离就总是一样的。假如我们把车轮做成方形的,把车轴放在车轮的对称中心,车在行进时,车轴到路面的距离会时大时小,即便走在平坦的公路上,车也会上下颠簸,坐车人的感觉也就不会舒服了。

3.注重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解决

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对问题的解决已经充满急切的心情,因此,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体会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全过程,这样可以让知识的形成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简言之,“问题情境”的问题应在教学中得到解决。即使忘记数学结论,也不会忘记在解决此类问题中体验成功的场景,同时也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如教学《小数与单位换算》时,我设计按高矮顺序给小朋友排队这样的情境。由于给出的身高数据计量单位不同,怎么比呢?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了单位换算的知识后,提问:现在你能将这四个小朋友的身高进行排队了吗?这样,不仅“问题情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所提出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当学习具有意义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就能够基于生活中所积累的知识,先于课堂内容而产生问题,并将问题与课堂之间形成紧密的衔接关系,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发展以及知识结构的生成。问题情境本身就是教育家所倡导的“先行组织者”,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