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幸福” 学会成长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阅读教学中获得的一点思考

2018-03-03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8期
关键词:安徒生品味小女孩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宋 洋

一、背景介绍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世界闻名的安徒生童话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很多孩子在上学之前就读过。然而,文章的写作背景却离现今孩子们的生活很远,如今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无法对这个在大年夜冻死的孩子身上承受的苦难和心中体悟的那份“幸福”感同身受。于是,如何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品味“幸福”的真意?如何让孩子们从早已熟知的童话中再度找到阅读的价值?成为了我备课之初反复思考的两个问题。

二、问题提出

其实,本篇课文对“幸福”的解读是有着不同的理解的,备课时,曾经耳闻有位著名的语文教师就曾提出:品读小女孩的“幸福”,关键在于“要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处于逆境仍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勇于追求的精神”,教学中要结合当时西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思想。而我在查找安徒生的创作背景时,却发现了不同的解读。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应该说,在安徒生看来活着并拥有健美的心灵,才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在卖火柴小女孩的生命,即将被饥饿寒冷夺去的幻视迷离的时刻,她真正拥有了幸福吗?她拥有了的又是真正的幸福吗?当安徒生在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他又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出于怎样的目的写下这“幸福”二字?我想,应该只有愤慨与抨击、揭露与无奈、同情与祝福……安徒生是满含悲愤与批判写下了这“幸福”二字,这两个字的背后一定表达了作者太多的情感与内涵。这样的写作方法正所谓“以喜写悲悲更悲”呀!当我将自己的观点与当时一起参加指导活动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武琼老师进行了交流后,武老师也非常同意我的理解,认为虽然是西方的文学作品,但也不能脱离人物真正的生活境遇、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符合人伦情理的情感感悟。

三、课堂研究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幸福”的真意?必须先弄清楚:这篇经典童话中的“幸福”究竟是什么?

上课伊始,我首先通过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的一张图片,引发了学生对初读课文后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回忆,并通过一个主线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引入了对课文的层层学习。于是通过引导孩子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求小女孩所遭受的苦难,感受在那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又冷又饿的蜷缩在冰冷墙角的悲惨情境。接着再由这个穷苦不幸的小女孩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质疑“为什说她幸福呢?”由此切入到了对文本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学习。

之后通过对小女孩五次幻想的描写,使学生逐步走进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

小女孩内心对温暖、食物、快乐和爱的极度渴望,从中深刻的体会到这所有的幸福感受只是在幻想中出现的,而火柴一灭,现实的世界只有那一堵冰冷的墙,只有一个冷冰冰的无人关心、问津与疼爱的现实世界,只有临死前

的幻想才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幸福。然后进一步带领学生透过课题,透过安徒生笔下的“可怜”两个字,让学生体会“你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由此,学生不仅仅关注到了小女孩内心对幸福的渴望,感受虚幻世界的美好与现实世界的冷酷。更进一步的感悟并开始思考小女孩悲惨命运、生不如死与那个黑暗冷酷社会的密切关系。在深刻体会作者“以喜写悲悲更悲”的文学创作手法的深刻与高妙中,表达出了他们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和黑暗社会的抨击和揭露。

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出示有关安徒生以自身的经历来创作这篇童话故事的背景与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当时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穷困儿童的生活境遇。安徒生正是以他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才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由此让学生感悟到:读童话不仅是与故事对话,也是在与作者对话;读小女孩不仅是与小女孩对话,也是在与安徒生对话。而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和发人深思的描写中蕴含的对幸福的诠释和理解也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去慢慢的品味,才能有着更深更多的思考和体会吧!于是我推荐学生们重新走进《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去重温这些作品,读出不同以往的人物,读出不同以往的安徒生,读出更多不同的幸福。

其实,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我并没有刻意提出或引发学生要去感受今天美好的生活所带给他们的幸福,但是从学生的发言中我能听出,他们在本文虚实对比的描写中,已经衡量出了自己与小女孩之间幸福的距离。我想,只有创设情境,只有将孩子们领进课文,感同身受地体悟作者的生活与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和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关注人物命运,孩子们才能品味出幸福的真意。

四、研究思考

当然,对于此文的教学因中西差异、时代发展和个人理解的不同还会有许多认识上的不同之处,但我觉得,即使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西方文化中面对磨难死亡超脱乐观的态度,也不应让他们在阅读的真切对比中,丢失掉自己对真实生活幸福的感悟,这才是更应令他们思考、感恩与珍视的。

作为一篇经典的阅读童话,语文课上无论怎样教,都不能脱离童话的味道,语文的味道、生命的味道。要让生命的课堂中真正有益的阅读,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中的一段温暖旅程。教师应首先成为温暖的引领者,要有学生的思维立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并及时的给予启发、点拨和鼓励。

总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阅读教学,让我对于童话教学、对于语文课堂、对于安徒生、对于我的学生又有了许多的研究、学习、实践和思考。但最令我收获巨大的是自己从这一课的研究中,敢于从不同的声音中去辨析、探寻和坚持自己的思考,“不唯上、不唯名、只唯实”,研究属于自己成长的阅读课堂。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和学生们还将幸福携手,一路成长……

猜你喜欢

安徒生品味小女孩
品味年画
安徒生的世界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跳高者
品味桂峰
可爱的小女孩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爱哭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