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动”起来

2018-03-03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高海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8期
关键词:折法思维能力分数

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 高海霞

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有了这样的能力为他以后的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达到“减负增效”。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淡忘,而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会潜移默化地烙印在他的头脑中,使其在孩子的学习中指引方向。

(一)动手操作,思维在指尖迸发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利用操作演示,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折叠、剪拼、度量等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求,获取知识。

如教学北京版数学教材第6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在生活中听过简单的分数,但很少说也很少见到,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概念的一次扩充,是认知的一次飞跃。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亲历分东西的过程,曾经和小伙伴分过水果,过生日时分过生日蛋糕……这是学生认识分数的生活以及知识经验,课堂中迁移学生这样的经验,通过他们动手实践来发展数学思维,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并抽象出分数。首先为学生创设小猴分桃子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意识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已经不能用学过的数来表示了,就要产生新的数也就是分数。通过学生直观地分桃,初步认识了,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折出,通过学生不同的折法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有折纸的经验,并会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的认识,寻求不同的折法。大部分学生利用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的方法呈现了这样两种不同的折法,这是孩子们潜意识的折纸经验所得到的结果,也有的孩子折出了这张长方形纸的,显现出了孩子们不同的思维水平。前两种折法通过孩子们的经验或是直观地看就能判断出是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了两份,而图中的这两种折法不是看就能证明的,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或是沿着折痕剪下来,看看两部分是否能够重合。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遇到问题要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有时会用到这样最基本的剪开后再重合比较的办法。学生认识了后,让学生说一说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哪些,再用长方形纸条来创造分数,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创造出了不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训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用同样的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了不同的等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阴影,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再让学生来交流,看到同伴能折出自己没想到的分数,对他们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同时也认识了不同的分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没有孩子机械地记忆,勉强地接受,他的认知都是自己亲自发现的,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

(二)动笔书写,思维在笔尖碰撞

小学生的思维在同伴间的碰撞中会更加的活跃,他们的智慧会被同伴所激发,更加活跃地转动。这样的转动就好像是智慧的接力棒,一棒接着一棒,激起思维的浪花。

如在讲北京版数学教材第8册第一单元的《生活中的小数》,教材是以体验量身高的情境出现的,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并知道任意两个长度之间的进率。身高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不同的说法,孩子熟悉的说法是一米几和多少厘米,但是孩子究竟还能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示出来呢?当我写出这个孩子的身高是一米四七后,我就让学生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单位形式来表示,果然有的孩子立刻举起手来到黑板上写下了147厘米,1.47米,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迁移。在学生的不断思考中,相继写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在这些不同的表示方法中既有单名数也有复名数,学生绞尽脑汁想到的各种表示的方法可以看出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不同级之间的单位转化。当同学到黑板上书写自己的想法时,下面的孩子也是蠢蠢欲动,冥思苦想,书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智慧不断地碰撞,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接着我让学生对这些表示方法分类,有一个孩子说有的表示中是整数,有的表示中有小数,可以按有无小数来分类。另一个孩子说可以按单位是不是单个的来分类,有的用几个单位合在一起表示,有的只用了一个单位,可以把多个单位的分为一类,一个单位的分为一类。利用孩子的分类认识了单名数和复名数。最后让每个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使生生互动起来,在交流中深化方法。

深入探究算法,拓展解题策略:

(一)多样计算,方法在数中跳跃

如在学习了北京版数学教材第6册第一单元《乘法》后,让学生来做125×16,学生看到题后不假思索地就列起了竖式,解决这样的题目学生的第一反映当然是列竖式,这不容置疑。当我看到一部分学生完成后,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不可以不列竖式来解决这道题呢?这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个挑战,题目中的125学生是非常熟悉的,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这个问题不是解决不了的,一部分学生踮起脚就能够到。利用这样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有的学生把16拆成8与2的积,先用125乘8可以口算出等于1000再乘2得到2000。

(二)多样构图,方法在图中明晰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画图是一个很好的解题策略,很多孩子通过图使文字变得更清晰,使数量关系更明显。画图来解决不限题目类型,对每个类型的题都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学习过程,他们在活动中思考,互动,所得到的结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显现出来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学生的思维定会越来越灵活。

猜你喜欢

折法思维能力分数
分数的由来
小鸟的简单折法
培养思维能力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人和动物的基本折法(二)
培养思维能力
人和动物的基本折法(一)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可爱的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