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苏式课堂,提升小学生多元化音乐能力

2018-03-03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本部艺术组徐腾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音乐课多元化

江苏省苏州市新庄小学校 (本部艺术组) 徐腾欣

一、建立“音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多元能力”的教学观

设计音乐教学时,要树立“为学生多元化能力发展而设计教学”的观念,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为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多元智能观的指导下,我们相信在音乐学科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音乐教学活动蕴涵着多元化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表现为:聆听音乐能帮助学生体会音乐语言的节奏、音色和旋律,旋律发展、节奏变化、和声、曲式结构等;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分析逻辑能力;请学生通过音乐,想象画面,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集体音乐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与表达自己的情绪,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和表现能力。

音乐教师要改变音乐课程教学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进行教案设计。

二、根据不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指一种气氛,师生在一种轻松的、愉快的、和谐的环境中彼此交流,互相尊重。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热情,是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的精神基础。

教学中,我们应从每个学生都拥有多元化能力发展需要的目标出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之间只是类型的不同,不存在差生的概念,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被挖掘;要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并发现其长处,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可教性,调动起教育学生的积极性,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发现自己的智能特长,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相应的期望,在和谐的师生情感氛围中学生会努力地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多种评价,使他们敢于表现自我。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音乐课上都有机会展示自我的空间,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只有在十分放松的、没有任何顾虑的心理环境中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音乐课堂内容

音乐课要实现学科综合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知识环境。音乐内容不仅要使培养音乐智能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相关知识互相沟通、彼此强化,还要在内容中实现与姊妹艺术(文学、美术、历史、人文)的综合,同时音乐内容还应向学生比较喜爱的音乐靠拢,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丰富教学,来加深对音乐内容的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多元的教学内容必将为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多种途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在学生主动配合和积极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对所参与的活动的兴趣如何,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内部动力。

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项或多项智能长项,即特别的爱好和特长,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起点。这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多个兴趣起点。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学情不同,兴趣不同,采用不同途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多元智能的开发得以实现。

如学生比较喜欢生动而富于戏剧性的语言描述,就可以从以此为起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有关语言的故事导入法、儿歌谜语导入法、背景介绍导入法、谈话导入法等;有的学生比较喜欢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学习,我就设计了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实物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有的学生对色彩画面感兴趣,就可通过图画导入,多媒体导入等,满足学生视觉上的渴望,激发他们对音乐兴趣。

以上所说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轮流运用,也可在同一堂课的不同环节分别运用,甚至可以在同一个教学环节中,从多元起点出发,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需要。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一堂音乐课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对学生进行培养。我们要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智能。

教师能在一堂课设计有利于培养能力的教学环节,但不是所有的音乐教材都适合于同时培养学生的多项智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不能为要培养能力而故意设计环节。

五、为学生构建多元化音乐评价

(一)重视学习过程,实施情景化评估

在教学中评价应是无所不在的,应成为学习环境的一部分,评价不是一个结果,而应反映学生学习整个的过程。同时,评估要求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运用中性与积极肯定的态度,尽量减少否定性态度、语言。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过程评价中不仅针对在音乐感受、节奏、体验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对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如学生上音乐课的态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参与合作活动时或角色表演中的体现),都予以及时的肯定,并将这些评价一一记录下来,成为学生最终音乐成绩的重要依据。

(二)尊重学生差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由于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在一部分学生身上,音乐并不是他们的长项,教师如果光站在音乐的角度,以固定的标准来评价整班学生,评价的结果必将是不全面和公正的。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根据学生各自特点和原有的音乐基础,设立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我评价标准,比如在歌曲《翅膀》时,对平时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学生能正确感受歌曲情绪,初步演唱就是一大进步。而对于音乐有特长的学生,则不仅要感受歌曲的情绪,还要从速度、节拍、歌曲所表达的内心情感等方面来表现作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音乐的信心。

音乐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适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开阔音乐视野,并从中认识、挖掘、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完善已发展的智能。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音乐课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