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依托文本,培养学生创新学习

2018-03-03天津市静海区运河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意识文本

天津市静海区运河学校 王 欣

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有立足课堂教学,依托文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切实加强课堂中的发散式思维教学,才能更全面的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教学落到实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研究、探索、创新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挖掘和培养。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实践中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且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不断学习,带动学生创新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引路人。作为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能力。要做到与时俱进,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也在不断接受新信息,这就要求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尽可能多的学习新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类知识,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坚持创新,才有能力去开发带动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和谐互动,指导学生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师生才有可能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在课堂内围绕一些问题做出有效的探讨,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索、质疑精神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放下身段,亲近孩子,走近孩子,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要全面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感悟、思考和钻研,并在有所得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践,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引导、鼓励,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他们享受自己思考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气。

三、现代科技,激发创新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不断更新 ,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授课效率。这些现代科技产品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与小学生的“零距离互动”。因此,依据教材文本内容,在备课过程中制作配合本课内容的课件,把许多抽象的景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感受,使得学生更快、更直观、更真实地学习文本内容,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大胆想象,鼓励创新表达

有些文本内容由于行文需要,言简意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让人思索玩味,这就给了师生极大地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文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发表自己的看法,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利用看图说话、看图作文、续写、扩写、改写、读后感、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想象作文等方式有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可以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五、读写结合,展示创新成果

真正的语文创新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文本的解读上,在学生理解了整个文本的意思后,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实践,去写作。只有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运用中,才能让孩子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

六、多样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动手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因此,动手实践与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若是断绝了动手实践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像是无头苍蝇四处乱撞,更谈不上创新。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教材语文园地内容知识丰富,对学生进行知识小结、课外积累、资料搜集等都具有指导作用,利用园地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阵地。二年级园地中有一题:我的发现,即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字加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

语文教学应当是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要根据年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比如认字比赛、朗诵比赛、拼写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七、拓展文本,捕捉创新思维

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备课过程中,老师要考虑到文本、方法和学生等因素。这其中,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人,无论在准备过程中如何精心设计,都不可能和学生的想法完全一致,这就设计到生成的问题。课上遇到生成问题,教师不要以为偏离了预定教学轨道而进行制止,相反,这些课堂中的意外正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等待教师的引导启发,以达到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标。

可见,在课堂上营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自由争辩的气氛,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有着启蒙和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更可谓是举足轻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植入创新的种子,对培养孩子成长道路中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立足课堂,依托文本内容,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多种途径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培养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不谢努力,为此我将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意识文本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