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先生 大智慧
——小先生教学案例的感悟

2018-03-03保罗国际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师生教材探究

保罗国际学校 陈 伟

一、小先生教学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具体展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小先生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摆正了师生各自的位置---学生真切的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作为小先生,可以完全达到师生平等,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组学习和结对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实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由过去的单一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转化;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从低效向高效转化。

二、小先生教学解放了老师和学生

学生首先是动物,要学生长时间的坐着听讲,少数学生可能没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可能就是问题,特别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可能就是问题,那是一种煎熬。是动物就要让他们动起来,我们不能过度的限制他们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我们的数学教材每一课基本上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是提出“问题”或“试一试”;然后是“思考”“概括”“例题”“练习”。看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来参与,用不着老师自作多情的讲得面面俱到。我们要解放学生,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们动进来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教材上明确指出“数学是活动”,把数学课变为活动课,学生的参与率可能会更高,我们的教学活动对所有的学生才不会出现“空对空”。老师在思想上先解放自已,然后才能解放我的学生。老师作为组织者,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要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

三、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事实:学生考试时的有的题不会做,问其原因,大多数学生会这样回答:“老师没有讲”。考试的命题,有的是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的是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无法讲到,只能是在平时学习中逐步培养起来。

“老师没有讲”这句话包含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为自己找借口,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课,产生的后果是学生的探究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题学生当然就做不了。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与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背的。

我们的教材是专家编排出来的,它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都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如数学教材首先是提出“问题”或“试一试”;“思考”“概括”,这些事是完全可以让学生来完成。多数时候不用我们的老师去讲授。教师如果不让学生去“试一试”,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有探索勇气、信心和能力,那将会使我们的学生长期依赖老师。我们的小先生教学,可以克服教学中的这种弊端。小先生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先生制的教学中,除了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有对学、有组学。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小先生制的教学更加充分的开发对人性的潜能

我们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我对“性本善”的理解:人心是向善,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我们的学生更是这样,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我们为什么不顺应人性呢?我们不能逆天而行,小先生制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才能的展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能更佳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老师善用学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习、做事人有信心。老师让学生做事,学生会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还可使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五、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在教学上的应用

“无为而治”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我们去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顺其自然,我们不能过多的去干扰吧。

老子的的《道德经》中的“道”我认为是指的在事物内部的规律。在教学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去反规律,限制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老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我们的教学工作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无为而治”。

小先生教学模式要达到完善我认为还要一过程。我们的工作要真切的做到“无为而治”的崇高境界是非一日这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了达到这个境界。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内功,要有更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教材有较强的掌控能力;教师在备课上要下功夫,深入研究我们的学生、教材,如何提问,使教学工作有活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表演艺术,文化修养、师德修养等等。第三,是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人格向魅力。我们知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老师就是要学习水的品性,为人谦虚,在学生面前“示弱”,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达“无为而治”的高超境界--无为而无不为。

猜你喜欢

师生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