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核心素养”之花在吟诵的音韵美中绽放

2018-03-03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8期
关键词:恒温国学诗歌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小学 徐 旗

辽宁省辽宁大学 王春懿

一、引发吟诵兴趣,打造“适合教育”

目前,我们小学使用的教科书,在文言文、诗词歌赋、古典文学、历史经典等方面,都有空前的增加和扩大。中小学生的语文考试,重点突出的是文言文、阅读和作文。这就为基础教育特别是课程改革确定了方向,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势在必行,而吟诵无疑是学习国学经典的最佳途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小学生的吟诵学习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的可塑性强,模仿力特别强,首先要做到的是:引发吟诵兴趣,打造“适合教育”。

首先我们对老师们进行吟诵的培训。如经典诗歌吟诵的基本知识,吟诵的途径和方法等。然后,我们进入行动研究阶段。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向家长和孩子们讲明吟诵的意义;推送吟诵音频,让孩子们模仿吟诵。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从课堂有限的时空解放出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运用零散的时间在微信群中进行亲子共读。

对吟诵经典的兴趣、对智慧学习的模式的认同,让老师们、家长们和孩子们走到了一起。在 “国学经典吟诵”课堂中,通过《三字经》《古诗75首》《声律启蒙》、四书等分享,使教师和家长在心中根植了“以优秀的品行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王道,为人父母是一场心胸与智慧的远行。”通过“校助”“家助”“师助”“生助”“自助”组建学习共同体。

在吟诵过程中,学生要经过每周“四诵”。初诵,感知全文、感受语言美;再诵,理解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三诵,激发想象、体会意境;四诵,熟读成诵,根植于心。可通过语气、语调、节奏等的不同全面展示诗歌的内涵,让小学生感受其外在的美。古典诗歌需经反复吟诵,才可于其中感悟音乐美与形式美。坚持一段时间的吟诵,再加上每周一课的吟诵讲解,从内心感受到国学经典之美的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家长和老师们。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教育的时空里不再只有粉笔、黑板和教师,互联网让学习无处不在,教和学的方式正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学习的发起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一场学习的革命正悄然地向我们走来!“转识成智”既是对信息社会的积极回应,更是向人的发展的价值回归。

二、培养吟诵自信,践行“温度教育”

有了兴趣,就需要有自信做支撑。语言是有温度的。而语言的温度是个人的感受、个人的语感,有时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随着“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次第吟诵,我们开始在微信群中渗透吟诵的相关知识,如古典诗歌的节奏、押韵、音调、旋律、叠字、平仄等基本知识的渗透。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吟诵自信,孩子们的发言积极踊跃,带动了整体的进步。

音乐美与形式美是诗歌的原味。而吟诵所带来的视听感,为读者品读诗歌的原味,进而探究其在写法的精妙、意境的缥缈奠定基础。在古诗词文的语言的温度中会孵化出很多的想象力,在古诗文这种表象的基本材料中,想象是在感性材料与知识基础上营运而生并发展得更深远。这就是温度,会温暖学生的一生。因此,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储备客观物象知识尤为重要,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吟诵音韵中,孩子们找到了生活与阅读的契合点,不露痕迹地身临其境,打开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一步步走来,思维变得立体而广阔。

在吟诵讲解古诗时,群里的老师、学生们和家长们感觉到:思维有了温度,知识储备越多,就越能转化成能量。

三、注入文化恒温,建构“情怀教育”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下,“语文核心素养”的种子会在恒温中悄悄地萌发,直至绽放。古诗词文的吟诵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健全人格的涵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当碎片化的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主宰的时候,安静、长期、持续地吟诵经典,已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这需要恒温。建立互联网中同伴学习氛围、亲子学习氛围,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则是保持“恒温”的关键。让学生在同伴与亲子学习这一“学习共同体”中快乐地分享、虚心地倾听、积极地表现,促进”互教互学”。把各自的吟诵在与大家分享,在对照中构建自己的新世界。

这是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听完《弟子规》晚课后发来的一则微信:“徐老师,感恩有您!原来吟诵可以练就气息,让浑身的气血畅通!长期练习吟诵经典,我气短的毛病竟然好了!我的孩子通过吟诵,课堂发言不再'打怵'了,而是积极踊跃起来!他坐得住了,心也能安定下来了。”

指导老师、家长和小学生有效经典吟诵积累国学经典,在亲子共吟诵中互相沟通交流、增加交集,不断注入文化恒温。这样的“情怀教育”让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了共同交流的话题,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国学小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和家长在学习吟诵的同时,更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力量;身体力行,把国学经典充分融入并内化在自己的生活点滴之中。

通过吟诵涵咏、鉴赏文质兼美的诗文,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找到了心灵共鸣,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形成了更好的行为规范、质朴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宽广的心胸和放大的格局。当看似虚拟的“诗歌空间”与现实世界、未来世界、心灵世界,通过吟诵的方式相互交融时;当场景与情感世界是协同的、开放的、高效时,当培养出有温度、有情怀、会思考、能创造的新时代小学生时,吟诵经典也就达到了“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素养的要求。

每一朵花开都来自毫不起眼的种子,而每一粒种子都有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命力。只要唤醒这“一粒粒小种子”身上蕴藏的独特力量,并让每个儿童按照自身成长规律,在丰富的课程样态的土壤中自主生长,“核心素养”之花一定会在吟诵的音韵美中次第绽放,假以时日,更会有“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胜景。

猜你喜欢

恒温国学诗歌
诗歌不除外
“垂”改成“掉”,好不好?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基于PID控制的一体化恒温激光器系统设计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理想气体恒温可逆和绝热可逆过程功的比较与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恒温自动控制系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