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韵中探寻
——依托学校特色,在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
2018-03-03北京市徐悲鸿中学贺艳丽
北京市徐悲鸿中学 贺艳丽
“秋已至,银杏叶飘飞,似精灵飞舞,洒落一地的金黄,踏着一地落叶,思绪飞翔,于是充满向往。”这是我对秋的印记。当我秋意满怀的时候,偶然翻阅了9月14日的《现代教育报》第五版刊登了一组“秋”的文章,读来令我怦然心动,也算是应时、应景,应了我的心境。似乎在这个秋季,为我打开了一片广阔天地。于是突发奇想,拿来让学生阅读,感受一下秋味,倾听一下秋声,赏析一下秋景,甚至可以作诗、行文,作画,岂不美哉!若能激发学生内心阅读的兴味,写作的欲望,岂不更妙。于是,我兴奋的把这组文章推荐给学生。
一、在品读文章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这一版面的主题是“那耐人咀嚼的秋味”,刊登了四篇文章《故乡秋韵》、《名家写秋天》、《秋意披肩》、《烟雨草堂秋》。课上,我把这四篇文章印发给学生,学生似乎也觉得很应时,很喜欢这种学习文章的方式,大家读起来,很投入,也有热情。我对大家的读书也提出了要求,要有感情地读,融入自己的情感去体会,去琢磨。还留出旁批的空间,随时批注,写感受。四篇文章中,《秋意披肩》一文作者以披肩为线索,在秋的背景下写了两次情感经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拿这篇文章做了个样板,告诉学生我对文章的理解及阅读感悟。
我提醒学生在读报刊时,不仅品读文章,还应关注版面设计、每篇文章的题目,抒写秋景的内容侧重什么来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如何安排结构,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不同等内容。接下来,我谈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接下来,是交流环节。有的同学就版面设计进行评论:从选图到色彩,到与文字是否匹配;有的就一篇而谈:《故乡秋韵》把声音、味道、想象---融入浓浓的秋色,寄托思乡之情,离别之苦,收获之乐,宁静之思,静谧之态。景美情浓,情景交融。
二、培养学生心向美好的事物,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有对美的事物的追寻与向往,语文课应给学生一些引导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美的事物,美的文章去探寻和思考。
后来,我整理了老舍《济南的秋天》、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郁达夫《故都的秋》、林海音《秋的气味》和林清玄的《秋声一片》等名家写秋的文章。这些都是写秋的佳作,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抒发对秋的感悟。既可以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经典作品的同时,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向往,对名家的崇拜,进而多读文章。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修养,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和相互交流,我把这组文章放到班级博客里,让学生回家阅览,可以在上面评论,写随笔,谈感悟,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便使学生的阅读有了着落。
三、引领学生挖掘生活,抒写美好情感
如果阅读秋的系列作品起到了开拓视野的作用,感悟与评论则起到了有效的引领的作用。学生在此之上的思考,则是通过联想与想象进行内化吸收的过程,也是学生挖掘自身的情感的过程,在此之上抒写秋之事,秋之韵,秋之味,秋之思,秋之情,成文便自然而然了。读了九篇散文后,我布置了作业:在优秀散文的启发下,深入挖掘自己的生活,抒写自己眼中的秋,融入切身感受,完成一篇写秋的习作。我欣喜的发现,学生的思维还是挺活跃的,单看题目就很有创意“秋的语言”“潇湘秋夜雨”“秋的絮语”“秋天的童话”“落叶飘飞的季节”“大约在秋季”……感受也很多,有些同学的思想也很深刻。“那场雨一直在心底不曾忘却,那场秋雨既是一场盛大的相遇又是一场心酸的别离。”“用手接罢点点雨珠,盘旋于手掌,此刻,秋过无痕,落叶无声。”“我被秋风吹得瑟瑟发抖,秋天再一次霸占了这一年中仅有的美丽。”“我已度过第十五个秋日,当红叶再次挂满枝头,我也要绽放我最美的颜色。”“一片枫叶随风滑入车筐,我捉住它仔细来看,它被虫子啃噬得满目疮痍,不禁油然而生一丝的怜惜。”……如果没有这样的尝试,也不曾觉得学生能够迸溅出这许多思维的火花,很庆幸,在各个秋季,再拜读了名家大作之后,在赏秋思秋之后,给学生一个抒写秋意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秋季尽情释放,真实纵情,绽放自己的风采。
四、依托美术特色的优势,在艺术的氛围中沉淀美
适逢秋日,适逢学生写生,在这色彩丰富的季节,在俊山秀水之间,沉浸在美景中,拿起画笔,尽情挥洒,岂不惬意。为了这次写生,我特意安排了名画赏析课,从文学角度揭示画作的内涵,意蕴。有了学生对优秀散文的阅读基础,以及对秋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以欣赏的角度,把看到的,读过的,听过的,写到的,感受到的细细思量,通过美丽的景致、和谐的色调,优美的布局----沉淀在画作中。
为了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大家的学习热情,我挑选出几幅好的文章和画作,印成一期“秋的记忆”专刊。学生分工合作,充分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常想怎么能使多方面的教育目标有效的实施?读秋悟秋思秋写秋画秋,多角度训练;读书,评论,写作多种方法提升能力;版面设计,美图设计,排版,编辑,制成小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网络学习,班级博客多层次的进行学习;同时有实现了一次语文与美术的整合。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我遵从新课标的要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主动地读书,高兴的读书,踏踏实实的读书,能读很多书,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中领悟,在美文中寻找方向,汲取力量,感受美,书写美。在写作中升华,展示美。假如学生能心向美好,把追求美好的事物作为人生的高标,是我作为语文教师最欣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