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0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布新校区吴云川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传统孩子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红旗小学布新校区 吴云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老子在其《道德经》中阐述到:“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因此,道德既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指路明灯,又是调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调节器。一个人道德的水平高低不仅会影响社会和谐,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少年强,则国强”,在新课改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新课标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智力水平的培养,更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文化是由人类文明演化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以道教、佛教等为形态,通过古文、诗、词、曲、赋、书法、对联、歇后语等形式呈现出来。传统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度过了“童蒙养正”的阶段,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独立学习时期。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教育部在2015年有关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

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小学德育教学是时代赋予的要求,更是小学德育培养有素质人才的社会价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青少年儿童们应立志向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范,点燃学习热情,建立坚定的信心和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作用。

一、经典指路,培养良好素质,传承优秀品德

(一)经典利于习惯养成

中华传统美德的18个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关于行为习惯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待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若能假以国学知识的熏陶,那么德育成果将事半功倍。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家长都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极易养成孩子自私、任性、骄傲、脆弱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类事例比比皆是。开展国学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得到熏陶。

(二)经典利于记忆发展

记忆力是人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智力因素,记忆力好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高人一筹,即使是在交际场合,想要谈吐文雅、引经据典也需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能力在两周岁前就已经开发了65%,到6岁时开发至80%,入学后的开发就很有限了。有效利用学前时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必要的。

(三)经典利于培养阅读兴趣

接触难懂的古文词汇,是孩子产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渠道。一般说,古文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他们的兴趣不会很大,但是集体诵读这种形式,激发了孩子对古语的热爱。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是读书,故事类也好、科普类也好、文史类也好,文章中即使有一些超出理解能力的词语,孩子都喜欢也能坚持听下来。接近一本新书,就是为孩子打开一个新世界,尽管陌生词汇很多,但孩子喜欢听新鲜事物的愿望却得到了较大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会激发孩子的阅读愿望和养成阅读习惯。

二、经典修身,培养教师队伍,弘扬优秀传统

(一)夯实内蕴,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教学备案时,要分配好课本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比例,将传统文化的知识点自然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如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一诗时,老师除了指导学生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句诗中“解”、“一道开”意思外,也要横向向学生比较并感悟荷花、荷塘的美,对学生进行美感的陶冶与培养。教师甚至还可以其将延伸至课外,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领略“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一组充满童心童趣的组诗去了解童趣诗的趣。这样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课内知识,也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同时学生更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真可谓一举三得。另外,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需要孩子主动学习,才能更广泛地、更深入地学习课程之外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正确地指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激情,以达到培养爱国意识的目的。

(二)改变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中开花

由于传统文化极具时代特色,在现代环境的背景下容易引起学生的迷惑心理,因此学习传统的历史文化要放在一定的环境渲染下进行,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活动、课本剧表演、成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音韵美。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特长有了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班级的特色在这儿也得到大家的关注,每到这时候,连周围楼上的居民也在高高的露台上遥遥相望,侧耳倾听,那真是一幅美丽的景致。通过些活动,学生了解了传统节假日的来源和传统习俗以及相关活动的信息;学会了更多传统文化知识,学生的爱国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

三、结语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过在小学生的德育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并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其落实。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孩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