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8-03-0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李志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继红小学 李志海
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并最终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剖析教材,灵活应用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数学能力的源泉。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材地位,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但是,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教材中往往呈现的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的数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经验,我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把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重组在一起;分数的大小比较合成一课时,教学时,我通过分奖品、分图形、分计量单位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分数的意义。
有效的教材重组,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材料或活动的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激学。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学《中位数和众数》一课时,我在不同阶段创设了不同的情境:
导入时——创设了为农民工打官司的生活情境:招聘启示里说到平均工资是2000元,而这位农民工实际只拿到了800元。他觉得自己被骗了,所以要打官司。这样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新课;
讲授时——创设了分析“败诉”原因的问题情境: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辩论,学生一半扮演农民工的律师,另一半扮演厂家的律师。
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深刻体会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平均数的问题。知道了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比较合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所以最后水到渠成,顺利突破重、难点。
三、设计活动,自主构建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能否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将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反思,学会研究方法。
例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课,我以“解决校门前塞车问题”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主题。
课前:学生调查堵车现象
课上:1.我为学生录制了一段校门前车流量动态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车辆的类型和数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学生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后,利用网络制图,生成条形统计图。3.结合统计图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分析。
统计图是分析、整理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模拟生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仿佛在生活中一样,因此,有效的多媒体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新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标》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票据中的数学》时,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观察发现,集思广益,交流中能力的以培养。
合作学习是不能随心所欲的,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与次数,安排好时间与内容,组织好小组与分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氛围和谐,谨而不拘
科学严谨的数学教学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较深入地、系统地、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所以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和谐的氛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 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如微笑、点头、重复或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智慧的教师应抓住课堂生成因利势导,把错例变成资源。
2. 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
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正确想法。老师的眼光要均匀的洒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总之,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的教师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