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校中厂”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平凉信息工程学校为例
2018-03-03赵明星
赵明星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2010年,平凉信息工程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项目实施之初,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学校地处甘肃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平凉市,市内企业少,学生实习实训在当地找不到专业对口企业。为完成教学任务,学校采用了第一、二年集中进行理论教学,第三年送学生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办企业冠名班,让学生第三年到冠名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开展校企合作。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发现这种校企合作仅是一种学校为企业输送劳动力、实现“学生”与“劳动力”角色互换式的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实习与其在校所学专业不对接,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拓展。为完成项目建设,彻底解决学生实习实训与学校教学脱节问题,学校尝试采用“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引企业入校,在校内建立工厂,把商品生产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实现校企双赢,最终取得了成功。
一是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有机结合。“校中厂”建成后,学校以此为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再也不为学生在异地实习实训时专业不对接、难管理、实习质量难保证等发愁。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工学交替随时进行,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1]。二是加快了“双师型”教师成长步伐。学校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师傅合作指导学生实习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三是促进了学校学科建设。学校所建“校中厂”虽仅是机械和汽修两个示范校建设学科的实习实训基地,但随着这两个学科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紧密结合以及商品生产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不仅促进了这两个学科的建设,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四是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经费和校企合作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发展的主要瓶颈,“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一方面,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合作企业结合生产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所需耗材,支付学生实习实训用水、用电等费用,既减少了学校经费支出,同时校企还有利润分成,为学校增加了收入,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规模的局限性问题
“校中厂”主要是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劳动力及企业的技术和经费等建立的工厂,或大型企业在学校建立的分厂等。由于受学校空间的限制,工厂无法在校内扩大规模。工厂规模上不去,不能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因而也就不能接受大规模的学生实习实训。
1.2 管理方面问题
1.2.1 国有资产管理 学校初建“校中厂”时,国家政策允许公职人员在企业兼职。为了加强管理,当时“校中厂”企业法人由学校领导担任,另外还安排学校其他人员在“校中厂”兼职,参与企业管理。后来,国家政策不允许国家干部及其他公职人员在企业兼职。为了使“校中厂”继续办下去,学校只得聘请社会人员担任“校中厂”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或直接由合作企业委派人员担任法人及管理人员等。学校人员的退出,影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国有资产损坏或流失。
1.2.2 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 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目的和目标不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以完成生产任务为目标,学校以育人为目的、以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为目标。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管理上存在差异。企业主要以生产任务指标和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只要完成生产任务、产品合格且不发生安全事故就达到了企业管理目标,而学校的要求则不同。若完全由企业管理学生和指导教师,则达不到学校的要求,实现不了学校的目标。
1.3 生产与教学结合不紧密问题
企业生产围绕订单展开,任务时多时少,弹性较大,而学校的教学计划则是在年初或学期初就定好的。生产任务与教学任务不合拍是经常性的,有生产任务时没有教学任务,而有教学任务时则没有生产任务,偶尔生产与教学任务同步了,但生产的技术点与教学技术点又不同步。另外,企业生产以生产岗位安排人员,而学校则以班级为单位安排学生实习实训,企业生产岗位往往一次不能容纳一个班学生实习实训。
1.4 利益分配方面问题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存在风险。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考虑的主要是经济效益,因而不愿意接收过多的学生实习、实训,担心影响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发生安全事故等;而学校更多地考虑学生实习实训和利润分成等,很少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等。
2 对策研究
2.1 加强宣传,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校中厂”受学校空间限制,无法扩大规模,仅凭学校力量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若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建立校企合作“校中厂”的意义和作用,尤其要大力宣传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让社会了解校企合作“校中厂”在职业教育中的育人作用,让地方政府了解职业学校的困难,进而将学校的校企合作纳入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等,使校企合作企业扩大规模、享受招商引资及其他优惠政策。
2.2 完善约定,强化管理
为了既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又加强对合作企业的管理,校企合作双方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必须约定,学校人员在企业注册时不担任任何职务,但在企业运行时,学校必须派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主要是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和学生实习实训管理,以防国有资产损坏和流失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因管理不到位而走过场等。学校指派的管理人员不在企业领取任何报酬,他们的所有费用均由学校承担。另外,校企双方要联合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考核和管理办法”“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考核和管理办法”等,并严格遵照执行,强化管理。
2.3 联合开发课程,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联合动员企业技术人员广泛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和精品课程开发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为导向,将企业生产任务分解为多个实习实训项目,将学科理论知识分解或整合成与生产任务相对应的岗位知识等,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习实训新课程,编写便于操作的实习实训校本教材,制订实习实训执行计划等;根据企业需求和实习实训执行计划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按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通过分组轮换等形式,安排学生实习实训,确保每个学生有实习实训岗位和企业的正常生产。
2.4 以发展为目的,加快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
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利益不同,只有把发展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形成以产品的生产、研发为纽带,以双方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才能长久。一方面,企业要明确校企合作是一个赚钱的过程,也是一个员工培训、产品研发、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了解员工培训和产品研发方面的隐形收入,改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浪费时间、提高产品成本等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学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确实生产了许多次品,耗费了大量材料,企业师傅因指导学生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了生产进度,提高了产品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另外,企业按订单安排生产,当企业没有订单无法安排生产时,就有可能亏损。学校要勇于担当,只要企业能按要求完成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在利润分成等方面不要斤斤计较,尤其在企业遇到经营风险时,要积极按约定承担风险。
[1]赵明星.经济欠发达地区职校校企合作“校中厂”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