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18-03-03梁丹丹
梁丹丹,方 琼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安徽 合肥 238000)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需要康复医师1.2万~1.8万,其中,物理治疗师(PT)5.8万~31.7万,作业治疗师(OT)1.7万~9.0万,语言治疗师(ST)1.0万~5.5万[1]。卫生部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须配备2~4名康复医师,4~6名康复治疗师。国内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目前已得到公认,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才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培养康复专业人才,我校五年一贯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自2015年起开始招生,学生入校后开始中专阶段的学习,3年后经过转段考试升入大专,最终获得大专学历。开设五年一贯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前,我校相关领导和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多次去合肥地区以及教育发达地区学习,初步制定了五年一贯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16、2017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是我国康复教育的通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刚刚起步,许多学校只是照搬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再加上一些康复知识,便将其称为康复教育[2]。这种做法虽然能暂时解决康复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但长久来看是不明智的。因为,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康复专业人才,就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3]。
我校培养的是高职大专康复治疗技术类人才,也就是将来的康复治疗师。在充分考虑生源地、学生素质、行业需求等因素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着手,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现代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应用康复治疗技术,具备使用康复设备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较强反思能力[4]。
由于五年一贯制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充足,可考虑在大专学习阶段划分专业领域,让学生向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按摩、儿童康复等方向发展,使其专科能力更强,符合行业对治疗师的具体要求。
2 改革教学体制
根据人才培养层次确定教学计划,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而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传统康复内容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专业教学计划[5]。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平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学校、医院为两个主体。“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周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以习强学”3个阶段,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三合一。“以验带学”阶段主要为在校学习,辅以新生入学后的企业参观学习,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教学,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实验中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以训促学”阶段在学校和合作企业中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实用性、综合性项目为载体,以专任教师为主导,模拟生产实际,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以生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通过在企业轮岗实习、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就业能力,实现“做中导、导中做”。
3 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五年一贯制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他们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理解能力、记忆力较差等。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优点,如动手能力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OT)[6]。因此,要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此,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适当降低理论课的难度及考核要求,增加专业核心课课时,如运动治疗学、康复评定学、中国传统治疗学等。第四学期增加综合实训,引入临床案例,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如运动治疗学实践性较强,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实践课课时占课程总学时的50%。我们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学时比例调整为1∶1∶2,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常用运动治疗技术。此外,为突出我校中医康复治疗特色,还增设针灸、推拿疗法的实践操作和中医养生康复等专业课程,在校学习期间还安排3次临床见习,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强化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中心设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理疗、中医康复实验室,教学设备齐全。我校还将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运动康复科设为实训教学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语
经过两年实践,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行业专家认可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带教教师好评,学生自我效能感也明显提升,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为了向社会提供优秀的康复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向,明确行业人才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对接,将教学与实践对接,将教育与治疗对接。不仅着眼于在校的5年时间,而且注重素质培育和学习习惯养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五年一贯制学生来说,找到学习兴趣点,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可能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加重要。
[1]张凤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84-185.
[2]罗治安,邹文开.五年一贯制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康复,2005,20(4):256.
[3]周梅芳,顾蒙曦,俞茹云,等.“校院合作办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2015,14(12):43-45.
[4]谭燕泉.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优势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9):61-62.
[5]杨慎峭,金荣疆,罗荣.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88-189.
[6]张玲.“医教结合”: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3):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