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及策略

2018-03-03王重贤张亚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诚信思想大学生

王重贤,张亚萍

(兰州工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作为立身之道、修业之本和立政之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和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价值追求,凸显出了诚信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互联网、智能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信息量越来越大,在为大学生传递信息、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的同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综观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其思想和行为脱离了诚信教育的轨道,处于“诚信缺失”的舆论中心。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解决大学生的诚信危机,是新媒体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1 诚信是亘古长存的优秀道德品质

1.1 西方国家诚信教育现状

诚信作为全人类的道德美德,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诚信问题,诚信教育已深入人心,有些国家把诚信写入了法律体系,认为人不能没有诚信,信守承诺似乎是最基本的要求,把信守承诺视为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贵,非常重视对子女的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信用的本质,“信用的含义,在它最初的理解上即是一种适当的或者是不适当的信任。”[2]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人们做的最丑陋的事就是背信弃义,不守信用;相反,信守承诺就是世间美好的行为。美国幼儿园、中小学、大学都非常注重诚信教育,并且在基础课程教材里面都有诚信教育的内容。德国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父母应承担孩子道德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诚实、守信著称。在瑞士,诚信教育被写进法律,公民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很多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诚信品质的教育,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主要反映在学术诚信方面。

1.2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诚信教育问题

中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很重视诚信,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诚信对于社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认为诚信是首要的。《中庸》把“诚”视为一切德行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看作是立人根本,乃至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3]。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曾告诫全国人民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助,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胡锦涛同志曾强调,青年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树立“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印发了许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发[1985]1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等,将诚实守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2001年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提出了“20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其中明礼诚信被列为道德规范的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经济活动中讲诚信,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讲诚信,诚信特有的内涵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小到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无不渗透着道德诚信的内容。诚信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90后”“00后”大学生的学习、就业至关重要。

2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

2.1 大学生诚信状况

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92.8%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98.0%的学生赞同‘诚信是做人之本’,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4和1.1个百分点”。客观地讲,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总体是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真诚朴实、诚实守信的,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把诚实守信当作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对诚实、守信、正直、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规范在内心深处是认可的。但也有少数学生在考试、评奖、求职等关系自己利益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的关键时刻,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坚守诚信道德的意志力和定力不强,诚信意识淡薄,甚至发生种种不诚信行为。笔者在所在学校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诚信状况是不一样的,一、二年级学生诚信状况最好,三、四年级学生相对差一些;党员学生诚信状况明显好于非党员学生,学生干部的诚信状况好于普通学生。

2.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总是要通过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行为表现出来。而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有:第一,网络不诚信。在新媒体时期,大学生将学习与生活情况、情感诉求、价值观念等,通过微信、微博、网络、QQ群等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并通过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而与他人分享。而一些学生在网上随意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侵犯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的知识产权等;利用虚拟网络,以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等,成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利用和参与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贷款诈骗活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第二,言行举止不诚信。诚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他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信之德在于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信用、守承诺。一些学生在申请困难补助时总是隐瞒真相;有的学生功利色彩很浓,与同学之间交往,有利可图或对自己有用时才交往;有的学生谎话连篇、出尔反尔,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欺骗学生、欺骗教师、欺骗家长;有的学生虚荣心很强,为了各种获奖、评优等不择手段,采取不诚实、不正当的手段来取胜。第三,恋爱不诚信。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很普遍,但有些学生缺乏责任感,抱着玩一玩的态度,仅仅是为了不寂寞。第四,有些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里面一味追求高消费,消费行为与学生身份不符合。

学习诚信缺失。当我们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总会见到有一些文章旁注着“已采用”等字样,甚至标注专业和日期。有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急功近利、懒惰浮躁,总希望不劳而获,平时逃课上网玩游戏,作业抄袭他人,论文(毕业设计)抄袭现象司空见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时夹带答案,利用耳机等高科技作弊,铤而走险,对受处分等持无所谓、不屑一顾的态度。尤其在英语四六级、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前夕,校园里到处会出现卖答案、代考的“职业枪手”广告等,这些作弊行为对校风、学风建设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就业诚信缺失。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一些公司故意抬高选人用人的门槛,导致就业诚信缺失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一些学生本来没获得什么奖励和荣誉,但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自我推销意识很强,伪造各类获奖证书,编造实习经历,人人都有一叠各类竞赛、比赛的获奖证书,为自己的学习经历“贴金”。在就业过程中,脚踏两只船,盲目签订就业协议,而又不履行合同,频繁违约、毁约,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生信誉度降低。

经济诚信缺失。通过调查,学生在诚信方面最容易发生缺失的问题是拖欠学费、避缴助学贷款。拖欠学费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有的确实因贫困而交不起学费,但也有个别学生花钱大手大脚,将父母给的学费故意不交,却去买手机、炒股,追求高消费、吃喝玩乐等任意挥霍掉了,还以家庭困难没钱交为理由恶意拖欠学费,欺骗学校,又不时以学校交钱等各种理由向家长要钱,欺骗家长。在助学贷款中,个别学生缺乏正确的信贷观念,在贷款中不讲信用,采用虚假贫困证明等手段,以达到获取助学贷款的目的,同时以种种借口贷款后不还,甚至在毕业时采取隐瞒工作单位、填虚假联系方式以逃避还款。

3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根源剖析

从课题组调查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缺乏诚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3.1 社会环境的影响

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课题组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首要原因。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络监管不力导致有人在网络上散布一些不真实、不正确的言论、谣言或信息,网络借贷、网络诈骗等不文明网络行为在网上肆虐流行,大学生也深受其影响。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四风问题”泛滥,以金钱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恶性膨胀,从而出现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等不讲诚信的行为;老人跌倒不敢扶、毒奶粉、假药假酒、食品添加剂、欺诈、碰瓷等种种失信现象已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和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了大学生的诚信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在利益诱惑之下,个别学生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为一己之利而放弃做人的根本原则,甚至采取欺诈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的学生,学校也没能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使失信成本偏低,一些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3.2 德育缺失

第一,诚信教育缺失。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基础教育过分偏重升学率,侧重知识传授而放松了德育。高校也往往是重智育轻德育,在诚信教育方面也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科技素质、轻人文素质,忽视学生德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诚信教育课,侧重理想教育、党性教育,内容抽象、教学方法固化,不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来对学生进行熏陶,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和引导,不利于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诚信教育的效果仍不明显。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千篇一律,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诚信状况,诚信档案形同虚设。评优评模机制考虑因素单一,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第二,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入党、综合测评、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第三,监督机制不完善。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诚信缺失的监督约束机制、诚信考核评价机制和道德约束惩罚机制,对不守诚信的学生没有强制的惩罚措施。另外,教育工作者诚信人格缺失现象。有些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存在不诚信行为,甚至在学术、科研、招生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4]。有个别教师收受学生礼物、出卖试题等,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3 学生个性差异

首先,个体素质差异。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00后”,独生子女较多,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己,但依赖心理强,社会阅历浅、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心智不够成熟,道德认知能力弱,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担当意识,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尤其是当自身利益得到满足时,遵守诚信意识的情况较好;当自身利益受挫或无法满足时,往往会做出违背诚信的行为。其次,责任意识缺失。责任是对言行的一种承担,宪法在赋予每个人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责任和义务。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对社会、对个人的责任意识的缺失,没有把责任看成是一种必须承担的行为。大学生要把诚信行为看成是一种责任,时刻约束自己的诚信行为,做一些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

3.4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思想和行为严重背离了诚信的本质[5]。大多数父母往往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看重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社会责任、诚信等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孩子的不诚实表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者没有及时制止。另外,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楷模表率作用,都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做的一些不讲诚信的事情也会影响孩子优良诚信品质的养成。

4 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策略

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共同来完成。本文重点从学校教育层面,探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4.1 坚持以思想铸魂,进一步夯实诚信教育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高校要利用党课培训、业余团校培训、班会等形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把诚信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贴近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力度,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诚信品质。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学校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健康、有趣、活泼的流行文化之中,开展“红色主题”演讲、诗歌朗诵以及书画大赛、唱红歌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到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等各环节,在校园内开办活动专栏、标语、宣传画和公益广告,建立传承美德宣传墙,在校园网主页上设置专题网站,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切实增强大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4.2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大思政”教育工作机制

高校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第一,加强党的领导,构建“大思政”教育工作机制。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委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大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岗双责”,严肃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部署、落实、检查、考核。第二,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形成线上线下、课上课下两个阵地相互补充、协同运作的平台,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讨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第三,要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教师党支部最为关键,这个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将严重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4.3 坚持以阵地建设为载体,延伸诚信教育空间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网络载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阵地作用。第一,用好传统媒体。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展板、宣传栏、报刊、橱窗等传统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第二,拓展诚信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好新媒体。重点利用和发挥微博、微信、微视频和App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正效应,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利用师生员工熟悉、喜爱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把握导向,努力构建校园舆论引导的新格局。第三,寓教于网络平台。依托校园网,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诚信主题教育网站,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加强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在网络上下要诚实守信。第四,建立诚信档案。高校应为每名学生建立诚信评估档案,并将诚信表现与评优、评奖,评定国家助学金等结合起来,并作为德育测评的依据和参考标准。第五,建立健全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和平台。建立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过滤校园网上的虚假、有害信息,对在校内发布虚假、有害信息的个人,针对其违反信用以及欺骗、造假、虚假信息及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利用互联网,构建学生诚信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校园电子诚信档案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对接,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对学生失信行为起到一定的震慑和督促作用。

4.4 坚持主渠道作用,增强诚信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重视“第一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时代,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诚信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增强“第一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诚信品德的重要性,将诚信品德升华至一种高尚的“信仰”高度,以此来严格约束自己。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多样、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诚信意识,让大学生对“诚信”与“不诚信”划清界限。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在平时的学生考勤、日常行为管理、考风考纪等方面,贯穿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增强毕业生的诚信就业观。

4.5 重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补充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寓教于校园文化。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营造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道德的熏陶。以大学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竞赛为载体,以诚信为主题,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科技体育活动,在校园中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良好风气。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从而牢固树立“人无信不立”的意识,深刻理解良好的信誉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7]。第二,开辟第二、第三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来自实践,又用来指导实践,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在社会实践中体现诚信的价值,深刻理解诚信与个人成功的关系,正确理解诚信的内在含义。引导大学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支教宣讲、扶贫济困、公益服务等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活动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4.6 坚持以主体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

第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思政工作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自己的诚信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思政课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讲诚信、讲道德,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影响和感召学生。第二,重视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年轻教师从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努力构建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第三,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学校后勤、饮食等部门工作人员,虽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其言谈举止、行为处事、做事风格等都对大学生产生着重大影响,“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优质高效的工作和勤奋敬业的工作精神状态影响和感染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第四,加强对师德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理论实践能力,以崇高师德、严谨师风来感染大学生。

5 结语

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高等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诚信教育措施,做好大学生诚信行为养成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承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N].内蒙古日报,2015-11-06.

[2]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万俊人.论诚信---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伦理建设研究之一[J].新华文摘,2012(15):26-30.

[4]蒋笃君.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7-29.

[5]范根平.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6(11):238-240.

[6]杨维.休闲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关系辩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35-37.

[7]贺志武.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诚信缺失问题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3-115.■

猜你喜欢

诚信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