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2018-04-27缪金萍孙丽芳施国荣顾志刚陆雪痕
缪金萍,周 静,孙丽芳,施国荣,耿 玲,顾志刚,江 帆,陆雪痕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2)
我国对养老机构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始阶段主要重视养老机构的开办和养老机构如何开展生活照料服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倾斜养老事业的政策,使我国养老机构数量得到了大规模增长,并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范围从生活护理逐步拓展到康复服务。为促进常州市养老机构更好地开展康复服务,本校成立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于2017年6月-9月对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开展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常州市4个区的46家养老机构,包括民营和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1)纳入标准:①开办3年以上,在常州市民政局注册登记;②收住老人在50人以上。(2)排除标准:①刚成立不久的养老机构;②规模较小,收住老人数不足50人的养老机构;③不配合调查的养老机构。
1.2 研究方法
参照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自行设计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人员和设备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养老机构职能、收住老人种类、康复治疗师人数、康复设备价值、康复服务类型等。由调查人员对养老机构负责人进行沟通,说明调查目的、填表要求,当场发放纸质问卷或扫描二维码填写电子问卷。由负责人(或负责人指定代表)填写后收回或扫描二维码填写后直接提交。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46份,收回有效问卷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6%。被调查的养老机构性质根据具备的职能分为医养结合、养老兼具康复服务、养老护理三大类。三大类养老机构的数量、康复治疗师人数、康复设备价值以及康复服务类型见表1。养老机构收住的中风、偏瘫、听力障碍等失能老人偏多,生活自理老人占总收住老人的20%左右,需要实施康复服务中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手段。
表1 常州市养老机构一般资料
3 讨论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城市养老机构充分发挥康复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卫计委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康复养老服务机构,康复医学应以研究解决功能障碍为核心,以提高伤、病、残人士和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改善其生活和社会参与能力为宗旨,具有独特的医疗服务功能和完善的技术体系,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内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现状不容乐观,养老机构尚不具备比较完善的康复服务条件,存在康复治疗和康复辅助用具使用不到位、康复治疗费用支出困难、几乎无慢性病康复管理和康复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1]。
3.1 城市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现状亟待改善
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既能节约医疗费用支出,又能缓解医院的工作压力[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养老机构中能全面开展康复服务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仅5家,占调查总数的13.16%;能开展基础康复服务兼具养老功能的康复服务型养老机构有22家,占57.89%;基本不能开展康复服务的养老护理型养老机构有11家,占28.95%。可见常州市养老机构大部分属于能开展基础康复服务或基本不能开展康复服务的类型,能够将养老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严重缺乏。在常州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多数只能得到生活照料,不能得到康复治疗师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因此,呼吁各级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从资金、场地、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促进大部分养老机构具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功能。
3.2 城市养老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家庭经济状况和患有的慢性病不同,这就要求养老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具备过硬康复治疗专业知识与技能、良好职业道德与素养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以适应多元化、多层次老人对康复治疗的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大部分养老机构无或仅有1~2名由医师和护士兼任的康复治疗专业人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康复服务,这也是许多家庭不愿将老年人送到养老机构养老、康复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重视养老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配置和培养,采取激励措施,加快养老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到各级养老机构就业,并通过在岗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康复服务水平。
3.3 城市养老机构康复训练设备严重匮乏
针对养老机构服务对象的多样性特点,养老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也必须多样化,除对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外,还需重视预防、功能康复和健康促进,重视老人身体健康、心理卫生、精神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为老人提供精神康复、生活自理康复等服务[3]。养老机构要提供多样化的康复服务,对康复训练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训练设备严重匮乏,大部分养老机构没有或仅有价值1~10万元的康复设备,难以开展有效的康复训练。在许多发达国家,养老机构会根据老年人特点,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安装康复器械,配置各种助行器以及可以调节高度的洗脸盆和扶手坐便器,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可推、可坐的排便多功能轮椅,而国内目前对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许多疾病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设施的配置尚不完善或基本没有[4]。因此,呼吁各级政府加大对养老机构资金的投入,用于添置各种康复训练设备,提高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水平。
城市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是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服务,针对目前城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应加大对城市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添置相应康复训练设备,提升专业人员的康复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养老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康复服务真正成为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国爱.从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现状谈医养结合实际的发展路径[J].商业时代,2016(6):112-114.
[2]胡坚勇,陈丽娜,樊振勇,等.我国老龄化社会对康复需求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6):136-137.
[3]王庆.天津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7):117-119.
[4]谢国钢,张鹏宇,金先桥,等.国内呼吸康复研究的荟萃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10(3):28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