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2018-04-27刘婉趋刘坤展
刘婉趋,刘坤展
(1.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天安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042)
急性感染性疾病属于儿科多发病、常见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反应[1]。目前,白细胞计数(WBC)是判断急性感染的有效指标之一,但由于WBC受到应激因素、年龄、生理状况(营养不良、贫血)、治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评估效果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差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属于急性蛋白,是组织损伤或机体受到感染时血清中急剧上升的一种蛋白质,CRP能够通过强化吞噬细胞及激活补体而起到调理作用,继而消除入侵机体内的损伤、凋亡、坏死的组织细胞和病原微生物,有效保证了机体的免疫过程。目前已证实,疾病急性期反应与CRP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研究发现,细菌感染时CRP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为弱阳性或阴性,所以可作为病毒与细菌感染的鉴别指标[2-3]。本研究旨在为完善小儿急性感染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门诊接收的78例急性细菌感染患儿作为细菌感染组,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 3 个月~10 岁,平均年龄(4.2±2.3)岁。选择同期接收的 78例急性病毒性感染患儿作为病毒感染组,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 3 个月~10 岁,平均年龄(4.4±2.2)岁。所有患儿均经痰培养或病毒培养予以确诊。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根据相关操作规程,采集患儿末梢血,其中血常规采集血标本20 μl,应用CRP定量分析仪进行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集血标本10 μl,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质控品及试剂均为仪器相应的配套质控及试剂,记录相应的测定结果。
1.3 观察方法
(1)观察两组患儿WBC及CRP的检测结果,WBC超过10×109/L为阳性;CRP超过8 mg/L为阳性。(2)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时WBC及CRP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首次WBC及CRP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首次WBC及CRP检测结果
细菌感染组WBC计数超过10×109/L,CRP超过8 mg/L;病毒感染组 WBC 计数低于 8.0×109/L,CRP≤8 mg/L。
2.2 两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WBC及CRP检测阳性率对比(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的WBC及CRP检测阳性率对比[n(%)]
两组患儿恢复期的WBC阳性率及CRP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细菌感染组急性期CRP阳性率与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
3 讨论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发生感染,且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性,缺乏特异性的体征与症状,这给早期诊断带来了严重干扰。目前,临床发现细菌感染的实验室阳性诊断率较低,且培养时间较长[4];而血沉、血常规等检测特异性差,无法有效保证进一步诊断的准确性,给确诊带来了极大困难。传统检测方法中,主要将WBC计数作为检测感染的常规指标,然而在儿科随诊时发现,许多细菌感染患儿的中性粒细胞及WBC计数无明显升高,若此时按照非细菌感染进行处理,可导致误诊,延长治疗周期,极不利于患儿的健康[5]。同时,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仅是标志WBC总数的一个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机体每小时大约需要更新10%的粒细胞,所以单纯的WBC计数无法有效反映出患儿的病情及病情进展。此外,儿童哭闹、精神紧张、预防接种、运动、疼痛刺激等因素均可提高WBC计数水平[6]。可见,在检测WBC计数的基础上,选择一种高效、可靠的指标来强化小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与完善,CRP检测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开展,其应用价值也备受认可,为小儿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有效支持。急性相反应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其参数水平随着机体的炎症反应、损伤或疾病进展而呈现出反应性的减少或增加;在创伤、炎症、肿瘤、感染等情况下,急性相反应蛋白显著上升,它是机体自我防御机制的重要标志物。CRP是急性相反应蛋白中的一部分,主要出现于具有炎症反应的血液中及感染初期,它不受血色素、红细胞及患者年龄的影响,所以十分适用于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在临床中发现,在各种组织损伤、急性炎症及细菌感染等疾病发生后,CRP可快速上升,当病情好转时,CRP快速降至正常水平,其参数水平的浮动与感染具有正相关性。许多研究资料显示,CRP具有极高的敏感度以及非特异性的抵抗作用,其变化先于WBC计数。在炎症恢复期间,若CRP参数显著上升,则表明疾病症状有加重的可能;当病毒感染时,CRP呈弱阳性或阴性,可作为鉴别病毒感染及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7-9]。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相符。两组患儿恢复期的WBC阳性率及CRP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期(P<0.05);细菌感染组急性期CRP阳性率与WBC阳性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可见CRP是有效检测感染的广谱标志物之一。
免疫比浊法是检测CRP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应用有效节省了采集静脉血的时间,现已在许多基层医院开展。有资料研究显示,对WBC升高且CRP呈阳性的患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患儿的WBC及CRP水平于3天内均降低至正常水平,且CRP降低水平更为明显;而CRP呈阴性的患儿行抗病毒治疗后5天,感染症状明显减轻[10]。可见,在病情反复时,单纯的WBC计数无法判断是否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此时与CRP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指导患儿治疗方案的制订。
由于小儿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所以治疗时应慎用经肾脏及肝脏代谢的毒性药物,特别是抗菌药物,可影响儿童肠道菌群,造成药物依赖性及抵抗力下降。所以,早期诊断小儿感染性疾病对病情的归转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当细菌感染时,组织细胞受感染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损伤,致使CRP水平显著上升,而病毒感染往往出现于机体细胞内,细胞膜上缺少磷脂蛋白,导致CRP水平降低。所以,病毒感染患儿的CRP通常为弱阳性或阴性。临床治疗时,WBC、CRP及中性粒细胞同时升高可考虑给予抗菌药物,而WBC、CRP及中性粒细胞在正常范围内,可根据临床症状采取抗病毒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善姬,于彩春,孙玉文.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6):1022.
[2]李青.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446-2447.
[3]徐发林,万玉,程秀永.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对新生儿细菌感染诊治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87-89.
[4]薛青,宋颖,高彦娥,等.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12(3):325-326.
[6]赵天丽,章晓联.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新生儿支气管感染性疾病诊断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5447.
[7]王久胜.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对小儿急性肺炎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5):2153.
[8]钱建平.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的诊断作用比对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7):458-460.
[9]赵茹妹,王德彬.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265.
[10]张晓慧,李光韬,张卓莉.C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1(1):8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