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3-03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王水珍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王水珍
新的世纪,伴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出一名职业技能本领过硬,综合思想素养较高的综合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共同希望。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就要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一、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心理年龄”需要重视家校合作
目前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一般都处于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年龄阶段,正是青春期的年龄。这一年龄阶段的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因此这个阶段产生的问题行为也是最多的。为了帮助孩子平稳地渡过这一时期,学校与家长应当联合起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适应期”和“缓冲期”必须重视家校教育
当前中职校的生源实际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市甚至是省份,有80%以上的学生是外地生,他们选择寄宿学校。因此家庭对孩子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这种空间的距离并不能作为家庭抛开对孩子承担教育责任的借口,恰恰相反,寄宿学校的学生由于缺乏独立性和生活经验,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感到不知所措,出现这类问题,需要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理解。
(三)针对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职业自豪感”,必须重视家校合作
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考进中职都是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的,考不上高中很丢面子、考不上高中就等于进不了大学的心理状态甚至一直伴随着孩子在中职的全过程,社会大众对于中职教育的“相对歧视”以及对中职就业常冠以“低起点低成就”的错误认识使得家长不能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导致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懈怠。加强学校与家庭对学生的监管,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对学生良好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家校合作效果如何受多方的因素影响,根据目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的责任。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合作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周密的实施计划;二是学校方面参与活动过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家长互动少,缺乏双向性;三是合作缺乏认同性:挑剔居多、动力不足;四是家长家教意识淡薄,缺乏教育能力;五是中职学校学生对家校合作抵抗情绪大。
三、改进中职学校家校合作的策略
“家校合作”不仅对中职学校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中职生家庭来说也十分重要。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加上中职生的生源特点,要使家校合作更加有效,需要方位共同发力。
(一)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开拓“家校合作”形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沟通的渠道和家校合作的方式也日益丰富,如何在原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家校合作工作注入新鲜血液,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树立和谐家庭的理念,创建和谐家庭不仅仅是有利于家庭自身的稳固。学校引导学生家庭参与校园活动,使每个家庭真正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二)为家长提供培训,提高家长水平
家长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因此需要整合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双方相互支持和配合,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双方的教育效果会被削弱甚至相互抵消。我们在强化学校教育的时候,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家长家庭教育的理念要从孩子成长的实际出发,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家长要贴合孩子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突出家庭教育的现实性和方向性特点。家长对孩子在施教过程中,家庭教育方法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学校应该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通过专题讲座、教材编印等方式指导和鼓励家长根据家庭及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挖掘家长的潜能,视家长为教育资源
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它不是与世隔绝的,只有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才能更好的发展。积极吸纳社会的力量,整合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条件,实现家校合教一体化。笔者在进行本研究时发现,大多数报读建设类专业的学生,都是因为家族有比较深的建筑行业的根基,甚至有些家庭本身就是开建筑公司的,学校可以借助这一部分的家庭优势资源,让家庭反哺学校发展,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家长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从当前来看,广州市中职学校对家长学校的认识还不足,善未发挥其功能,然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标准,家长学校整体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学校的层面,把家长学校工作和日常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在日常中保持与家庭的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适时的反映给家长。因此,要培养学校教师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只有把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情况结合起来,才能更客观的评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