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BIM技术项目管理协同化研究

2018-03-03刘艳利

项目管理技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据表建筑行业项目管理

刘艳利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工程管理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BIM是近年来出现在建筑工程行业的一个新名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BIM技术可以将整个建筑生命周期展示出来,并且将建筑各个部分、各个系统呈现出来。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一些方面已体现出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意义[1]。BIM作为新时代行业发展产物,给传统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信息革命的开始。“互联网+”旨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集成效应,将互联网深度融合于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2]。“互联网+”政策的提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BIM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2016年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年会上,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业内专家和人士一致认为“‘互联网+’BIM将改变建筑行业”。“互联网+”BIM技术将互联网融于传统建筑工程领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两者综合应用将会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变革。随着“互联网+”深入融合各个行业中,“互联网+”BIM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BIM技术现阶段应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1 BIM技术现阶段应用状况

BIM技术于2002年引进我国,逐渐推广,但其发展一直较为缓慢。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成功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使用BIM技术进行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成功案例。随着BIM技术在业内被普遍认可,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大型项目的建设,目前BIM技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广泛。

1.1.1 设计建模[3]

BIM技术自引进国内,其应用以设计建模为主,尤其是对一些大规模、高难度项目更是不可或缺。目前,国内常用的BIM设计软件以国外软件为主,主要有Autodesk Revit系列、ArchiCAD系列、Bentley系列等,包括结构建模、设备建模、模拟分析[4]。应用BIM设计软件成功建设建筑工程项目的案例,如水立方、万科金色里程、西溪会馆、上海中心大厦、中国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银川火车站等。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3D模型设计和图像生成,进行不同种类模拟分析操作;能够准确表达建筑各元素特征,将建筑构件信息直观反映出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助于对建筑设计的理解,易于优化设计图,减少设计错误。

1.1.2 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是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之一,在大型复杂建筑和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其优势更为显著,已成功运用于建筑工程项目中,例如天津国际邮轮码头、佛山防塔、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事务服务办理中心、南昌朝阳大桥等。利用BIM技术对管道、设备进行建模,在Autodesk Naviswords模型碰撞检测平台上,通过三维可视化功能,进行管线、结构布置等之间的碰撞检测,从而优化设计图,协调碰撞冲突,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失。特别是市政工程,涉及大量管线问题,传统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易出现各种冲突,而将BIM技术用于管线设计中可以显著减少碰撞危害,提高工作效率及工程质量[5]。

1.1.3 工程计算[6]

BIM模型涵盖了所有信息数据,也包含了建筑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的信息参数,如外形尺寸、型号类别、市场价格、所处位置等。通过BIM建立模型,可以读取、汇总、统计相关数据信息,并生成材料清单,完成算量,这样可以减少计量偏差,节约工作时间,降低建设成本,实现投资预算的准确性。现阶段,BIM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有些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算量和计价,如:上海迪士尼乐园、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等。

1.1.4 工程出图

BIM在设计阶段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参数设置,实现所有信息参数化,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图,直接得到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详图等,还可以根据需要生成透视图。BIM技术可以很好地将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图分解,对于需要修改的设计图,只需要在整个建筑模型中直接修改,不需要逐一对每个设计图进行调整,便可以自动出图,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准确地供施工人员使用。

该模式规范了患者管理,经管理的65例患者,HbA1c水平较管理前下降明显,上转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得到方便;通过仁济医院专家的指导,全科医生诊疗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胰岛素使用方面更加规范、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方面更加合理、降糖药物禁忌症方面更加重视、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方面更加全面。

1.2 BIM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7]

1.2.1 沟通局限

目前国内一些项目成功应用BIM技术,但是仍存在局限性,大部分建筑企业只是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简单的交流方式,各个专业仍以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分工独立,沟通不够,信息缺失,未能与BIM技术形成协同工作平台,从而影响项目施工。

1.2.2 信息障碍

由于参与各方来自不同团体,信息复杂、分散存储,对于设计图变更、进度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信息无法有效做到实时协作共享、交接和延续。特别是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施工情况较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更容易出现各方之间信息流失等问题。

1.2.3 集成应用不足

由于参与各方之间未能形成协同工作平台,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人员都是在本专业常用工作软件基础上进行办公,各个模块之间没有统一的接口和标准,缺乏集成管理,并且各种软件之间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关联,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大量信息缺失,难以实现协同化项目管理。

2 “互联网+”BIM技术发展优势

2.1 实现协同和共享[8]

2.2 有助于建筑行业提升

(1)“互联网+”BIM将每个工作环节实时反映在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中,可以提早发现问题,解决各专业冲突以及相关事宜。同时,“互联网+”BIM平台将收集所有工程数据,保证数据协同、共享和通用,这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动力,有助于提升行业品质。

(2)“互联网+”BIM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提高了参与各方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效率,有助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在“互联网+”BIM平台上,建筑行业所有信息、数据都是透明化的,避免企业之间的不良竞争和暗箱操作,有效提升行业信息化程度,有助于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 “互联网+”BIM技术项目管理协同化对策

3.1 信息交换

在BIM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各参与方采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推进,信息数据不断增加,信息之间的时效关联将成为最大问题。在“互联网+”BIM数据库里,建立建设方数据表、设计方数据表、施工方数据表、材料方数据表和监理方数据表各方数据表,各方对各自信息进行实时分类存储,在“互联网+”BIM数据库系统里集约、汇总来自各参与方的不同信息数据,见图1。当各方对信息进行建立、修改、更新等操作时,与BIM模型关联的视图和文档会自动更新,保持信息数据一致性,并设置信息提醒功能,及时反馈给其他参与方,做到以更迅速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实现同步多方操作,通过“互联网+”BIM平台实现信息实效传递及实时管理控制。

图1 实时信息传递模式

3.2 各方协同

基于“互联网+”BIM的项目管理模式,各参与方在数据库平台上协同工作。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任何一方由于实际施工情况变化,需要进行设计、施工等变更,或者某方对各种文件进行提交、审批审核和使用时,通常要通过书面形式或者口述形式完成。而通过“互联网+”方式,可以将BIM系统各方形成互联形式,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权限,按需进行办公,构成各方独立又相互协同的工作模式。在“互联网+”BIM数据库系统制定协调修改功能和协同功能,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变更,或者某方进行资料提取、使用时,可以通过数据库平台进行操作,形成各方协同办公。同时,通过“互联网+”BIM形成无纸化办公模式,项目管理者借助“互联网+”BIM系统平台功能可以完成电子文档签名、批注、审核等工作。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各方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的缺点,而且提高了各方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资源,为后续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见图2。

图2 协同数据库平台模式

3.3 数据共享

“互联网+”BIM就是一个数据资料库,它整合了来自每个参与方的各种信息,同时,以文件形式进行网络传送,参与各方均有该数据库设定的使用权限,并具有对各自数据资料录入、修改、更新或者删除的权限。例如设计方对自己的数据表具有读、写、修改、删除、提取等权限,而对其他专业数据表不具备写、修改、删除的权限,最终实现各方数据之间的访问、调用和共享,满足不同建筑工程项目、不同专业的数据存储和使用需求,见图3。在“互联网+”BIM数据平台上,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共享模式,实现不同距离范围的访问需求,可以进行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交换等,查看项目管理阶段性建筑构件、建筑物等相关属性,既避免了工作人员在不同软件之间相同信息的录入工作,又减少了人员操作失误的问题,保证数据资料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时效性,达到参与各方共享数据、获取有效数据资料的效果。

综上所述,最终构建成“互联网+”BIM项目管理协同数据库鱼骨图,见图4。在该模式下,将项目管理中每个参与方数据、共享数据和BIM数据库相集成,该鱼骨图体现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单位、监理单位各方信息和共享信息的分类管理,并建立各方信息交换、协同办公的集成化管理,优化施工质量安全,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实现BIM平台各方独立、相互关联的目标。

图3 “互联网+”BIM参与各方数据共享模式

4 “互联网+”BIM技术项目管理协同化推广应用的建议

4.1 加大推广力度

“互联网+”BIM实质是项目信息和数据的集成综合体,参与各方可以共享所有信息数据,实时进行项目综合管理,从而带来一定的效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个参与方最大限度地接受并使用“互联网+”BIM技术,推动该技术的推广;同时,国家需要扶植该技术的推广,加快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行业机制,进一步推动“互联网+”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协同化发展进程。

4.2 加快开发和编制数据交换系统和标准[9]

理论上可以将“互联网+”与BIM进行无缝连接,但由于“互联网+”BIM最终要实现电子信息、数据相互交换、直接访问与统一管理,以及基于网络数据库操作平台的统一交换系统和标准,因此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现阶段,我国已经完成一些交换标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快开发和编制数据交换系统和相关标准,统一各专业标准,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数据交换、协同和共享。

图4 “互联网+”BIM项目管理协同数据库平台架构

4.3 加强人才培养

根据“互联网+”BIM技术专业知识和水平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对“互联网+”BIM技术人才的培养,紧跟行业市场需求,积极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既懂BIM知识,又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型综合人才,为工程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专业人员,从而推进“互联网+”BIM技术项目管理协同化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基于“互联网+”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协同化模式,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各方,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完成。随着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人士不断深入研究,相信“互联网+”BIM技术项目管理协同化可以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谢晓晨.论我国建筑业BIM应用现状和发展[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6):90-102.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3]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等.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1):12-16.

[4]何波.BIM软件与BIM应用环境和方法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5):1-10.

[5]杨科,康登泽,车传波,等.基于BIM的碰撞检查在协同设计中的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4):71-75.

[6]袁荣丽,朱记伟,杨党锋,等.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三维算量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2):106-110.

[7]何关培.《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2011》解析[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1):15-21.

[8]李力广.“互联网+BIM”技术新常态下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41(25):105-106.

[9]黄强.借助P-BIM标准实现建筑业“互联网+”[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7):12-15. PMT

猜你喜欢

数据表建筑行业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表(2.26-3.25)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数据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基于列控工程数据表建立线路拓扑关系的研究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