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8-03-02黄广华
黄广华
摘 要:通常在学习数学中,只有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才会去解决问题,是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数学思维会得到相应的激发。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习好数学,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是极其重要的。要想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就得通过不断的训练,解决问题。所以说,问题,其实就是数学思维的一个起点,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引擎,只有小学生好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认真地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得到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点燃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问题;数学思维;教学
数学教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小学教师开展正确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方法上注重启发、引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得到发展,从而把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变成自己数学思维学习的引擎。所以,去引导学生,去启发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易于解决的,同时也有不易解决的。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对一件事充满疑惑之后,问题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问题意识也是要依附在人类的思维上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地在课堂中提问数学问题,在教导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这些课堂教学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学好数学。当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在数学课堂上懂得去提问题时,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只有会问,学生才能会学,才会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小学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中注重提问数学问题,并且可以采取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由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去引发学生提出其他类似的有联系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能够采取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问题时,就说明小学生已经充分具备数学问题意识,并且他们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将朝往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行。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数学时能够学会模仿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并发展数学思维把提出的问题解决掉呢?下面,笔者将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启发学生会提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展开研究讨论。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从“问题”中调动学生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紧密地把数学问题和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懂得应该如何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之前学习过的一些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会展开情境教学: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摘来一个很大很大的桃子要平均分给4只小猴。猴王说:“我这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4只小猴吧,每只猴子分1块。”(同时展示将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1块)其中一只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又说:“好吧,就给你2块,怎么样?”(同时展示将桃平均分成8份,每份2块)还有一只更贪心的小猴子挠挠头皮说:“大王,再多给我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方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块,你总该满意了吧?”(同时展示将桃平均分成16份,每份4块)小猴子听了连忙说:“行!行!”猴王听了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猴王为什么笑吗?让学生欣赏一个精彩的动画故事来引入课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这时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和物总想弄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已经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是可以在激发数学思维教学中进行延伸引用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
二、铺路搭桥,正确引导,从“问题”中激发学生思维意识
“求木之长者,必因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学生必须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有问问题的意识和冲动。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心里有很多问题想问,可又往往搞不清要问些什么,或者说该怎么问。平时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新的知识点讲解后问学生:“懂了吗?”“懂了。”“还有问题要问吗?”“没有了。”然而进行作业时,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暴露无遗。这就说明学生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时,就需要教师铺路搭桥,正确引导。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先出示:有4个同样的月饼平均分给明明和红红,每人分到几个?学生很快回答:每人分得两个月饼。笔者又问:有2个同样的月饼平均分给明明和红红,每人分到几个?学生又很快回答:每人分得1個月饼。笔者接着又问:现在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明明和红红,你说每人分得几个月饼呢?这时,学生一下子蒙了,有的学生会用半个圆来表示,问他表示什么意思,他说表示“半个”月饼。笔者随即问道: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从而引出一个新的数——“分数”,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并迸发出许多问题。如:分数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数?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我们应该怎么用文字、符号去表达分数,用怎样的语言去朗读一个分数呢?……这样通过巧妙引导,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拓展空间,传授技巧,从“问题”中学会学生思维方法
在许多课堂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学生往也不知从哪里入手提问题以及提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我们的“教”是为了“学”,是为了“不教”,教师如果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从而利用问题意识启发他们的数学学习思维,那么就应该从知识的“生长点”入手展开教学,引导小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然后把新的知识进行有关系的衔接,再把旧知识进行学习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等。只有掌握了提问的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问”起来,真正学起来。
在开展《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知识点教学时,针对课题,笔者指导学生质疑:“对于百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怎么写?”“百分数怎么读?”……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再用学习的知识解释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这样便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求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再如学习“间隔排列”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正方形草地,每条边都种上12朵颜色相同的小花朵,以此让草地变得更加有生机,同时在这个草地的四个角上还需要1朵颜色和边上花朵颜色不同的小花,那么50朵小花够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许多学生在笔者提出问题时立马想出了解题的步骤:4×12+4=52朵,从而得出50朵小花不够。这时,笔者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启发,提问学生:50朵小花真的不够吗?笔者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再动手画一画,利用学具摆一摆,进而解决问题。当学生再次思考和动手实践之后,学生发现50朵花是够的,因为四个角上的花朵就属于四条边上的花朵。当学生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后,笔者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一来,就会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四、评价激励,及时鼓励,在数学问题的教学中下手展开思维教学
小学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欣赏,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肯定,就会大大损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提问的信心。因此,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其发光点,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唤醒学生问题意识和表达思想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圆锥体的高有几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有的学生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有的学生却认为圆锥有无数条高。此时,教师要警惕自己的评价,要以同等的教学眼光去看待小学生的回答,不管他们的思路多么的异想天开,教师都要予以鼓励。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进行必要的“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圆锥体只有一条高。这样,学生就不会被老师的快速评判挫伤,还能在讨论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内需外延,联系生活,从“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堂堂清”“当堂问题当堂解决”等理念。事实上,我们数学的课堂不仅需要小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点,而且还需要在课堂中让小学生学会根据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点去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关于本节课的数学知识问题思考。例如在《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的课堂上,笔者教导小学生充分认识应如何对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分数和分母不同、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当笔者发现学生都已充分牢固地掌握这一节的知识点后,笔者会引导学生自己出题测试自己的掌握程度。当有学生所出的题目难以解决,出现很大的数字或是假分数的时候,笔者就会鼓励学生把这些有难度的题目带回家,进行课后思考,学生可以翻阅书本,查找资料,进而找到比较这类分数的方法,开阔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有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就在学生身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课堂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掌握了圆心、直径、半径以及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知识,于是笔者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题:调查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的,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再共同讨论。课后,学生找出了许多的圆形物体,并提出了“车轮为什么是圆的?”“锅盖为什么是圆的?”“VCD光盘为什么是圆的?”“井口为什么是圆的?”等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根据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和教师讨论解决,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得到提高,学习知识的方法才会不断地得到更新。問题意识的培养教学,就是要用问题去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用优秀的学习思维发展数学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真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