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追求充满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

2018-03-02刘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追求数学文化数学课堂

刘琴

摘  要:数学课堂应鲜活、生动、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博大、包容、充盈独特的文化魅力,应和文学、艺术、历史等文化相亲、相融、相通。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不竭源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里任意徜徉,自由汲取,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应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追求;数学文化;数学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急功近利,为了分数,为了应试,弱化数学文化的价值,过分强调数学的工具作用,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美丽,体验不到探索数学知识成功后的欢乐,学生的数学热情、爱好和兴趣消失殆尽。因此,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不竭源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里任意徜徉,自由汲取,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应是一种永恒的追求。

例1:“常用的数学符号”教学片段(数学活动课)。

师投影出示讨论题:

①“+”,一横一竖合在一起,是谁首创的?表示什么意思?

②“-”,从“+”中去掉一竖,是谁首创的?表示什么意思?

③“×”,把“+”斜过来,是谁首创的?表示什么意思?

④“÷”,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是谁首创的?表示什么意思?

⑤“=”,同样长的两条线段,是谁首创的?表示什么意思?

生有的查阅资料,有的相互间讨论。

师:请按照讨论题的要求,将自己的相关了解与大家分享。

生1:加号是德国的魏德美首创的,表示“合并”的意思。

生2:减号也是德国的魏德美首创的,表示“拿去”的意思。

生3:乘号是英国的欧德莱首创的,表示“乘法是特殊加法”的意思。

生4:除号是瑞士的拉恩首创的,表示“分解”的意思。

生5:等号是英国的罗伯特·雷科达首创的,表示“同样多”的意思。

……

例2:“计算器”教学片段(新授课,课前激趣)。

师(投影出示):猜一猜,他是谁?

①他,中国古代数学家,他算出的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为了纪念他,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一颗行星(1888)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谁?

②他,中国现代数学家,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屈居6平方米的小屋,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去了几麻袋草稿纸。他的研究成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亿万青少年奋发向前,他是谁?

③他,中国现代数学家,国际数学大师,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为了纪念他,“全国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是谁?

④他,德国数学家,被誉为“数学之王”,他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原理。他10岁时,老师出了一道计算题:“1+2+3+…+100=?”,他几秒钟就有了正确答案,他是谁?

⑤他,他个头不大,作用却很大,现代社会离不开、少不了他。再难的计算,只要让他眨眨眼,就会有结果,他是谁?

生(七嘴八舌):①是祖冲之,②是陈景润,③是华罗庚,④是高斯,⑤是计算器。

感触:每个数学符号的由来,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引导学生寻踪探源,可以让学生在知道数学发展史的同时,体会数学符号的智慧灵光和生命活力,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拉近学生与成功人士之间的情感距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由此,联想到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实际,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牛顿的“牛吃草”问题、雅各布·博尔的“花瓶碎片”问题、程大位的“和尚分馒头”问题、托尔斯泰的“割草”问题、伦纳德的“兔子”问题、韩信的“点兵”问题、西萨班达依尔的“麦子”问题、婆罗摩及多的“马车”问题等,这些数学史上的名题,其独特、精妙、开阔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有着无穷的数学魅力,能激荡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心智,深深地吸引学生。只有如此揭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展示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把数学课堂融入数学文化,才能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体会数学文化的品位,与数学文化产生共鸣。

例3:“循环小数”教学片段(新授课,激趣导入)。

师:古代有一座山,山里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喜欢讲故事,老和尚讲:古代有一座山,山里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喜欢讲故事,老和尚讲——

生(齐声往下接):古代有一座山,山里有一个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喜欢讲故事……

师(假装惊讶):我要继续说的话,大家怎么都知道呢?

生(边笑边回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是“循环”!

……

例4:“纳税”教学片段(新授课,解读课题)。

师(板书“税”字):请问同学们,是哪两个字组合成了这个“税”字?

生:是“禾”字和“兑”字组合而成的。

师:“禾”是什么意思?

生:农产品的意思。

师:“兑”是什么意思?

生:送交的意思。

师:好!显而易见,“税”,是公民向国家送交农产品的意思,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税收的内容和来源。然而,我国当下的税收是怎样的呢?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纳税”问题。

……

感触:数学和文学水乳交融,别有意趣。从古到今,数字入诗,数学题入联,可谓举不胜举。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没东西,含蓄地抨击黑暗的旧社会,耐人寻味。例3和例4利用文学特有的表象和意境,对“循环小数”和“纳税”进行既生动又风趣的阐释,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肯定是深刻的。由此,联想到教学与“0”相关的一些数学知识。教学“连续退位减”时,为了突出“高一位是0,无1可退,需向更高一位借1”的计算要点,可把被减数中的0戏称为“穷光蛋”;教学“一个数加(减)0”时,为了突出“一个数加(减)0,仍得这个数”的特征,可把一个数加(减)0时的0戏称为“大好人”;教学“乘法中的0” 时,为了突出“0乘任何数都得0”的特点,可把乘法中的0戏称为“大坏蛋”,进而编成顺口溜:0有时是个“大好人”,加它减它不烦人;0有时是个“穷光蛋”,更高位借1才能算;0有时是个“大坏蛋”,谁与它相乘都完蛋。幽默诙谐的戏称和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影射出0在计算中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例5:“认识左右”教学片段。

师(实物投影,示范操作):看一看,瞧一瞧啦!老师开始贴画啦!老师先从学具盒里取出一张小轿车图片,摆在正中间。再取一张公交车图片,摆在小轿车的左边。再取一张摩托车图片,摆在小轿车的上面。再取一张吉普车图片,摆在摩托车的右边。还要取一张花草图片,摆在摩托车的左边。还要取一张大树图片,摆在小轿车的右边。你们面前也有学具盒,请在座位上自己动手像老师一样边说边摆,好吗?

生在轻音乐声中,各自贴画。

师行间巡视,适当个别帮扶,待学生的贴画八九不离十时,将轻音乐更换为热烈奔放的音乐。

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在座位上扭动。

师(边说边跳):左脚预备,右脚预备,左三圈,右三圈;左手叉腰,右手伸起……

生纷纷离开座位,大胆地跟着老师边说边跳。

……

感触:数学不是空中楼阁,它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左右”的教学,渗透相关的音乐、体育、美术等活动,犹如添加了风味各异的“调料”。既能让学生胃口大開,自觉、轻松、愉快地品尝数学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又能助推学生津津乐“学”、津津乐“动”、津津乐“道”,激情满怀地投入数学新知的学习。如此,将数学与艺术融合,彰显神气活现的数学文化,使数学课堂更加趣味盎然、精彩纷呈、美丽动人。由此,我们联想到很多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可以与艺术进行有效的融合。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可创设在轻柔音乐声中旅游购物的情景;教学“包装盒的设计”时,可引导学生先画出包装盒六个面的展开图,再分别在六个面上画出漂亮的彩色图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指导学生用剪纸、绘画、拼摆等方法创造轴对称图形……“走出庐山看庐山”“跳出数学教数学”,通过数学与艺术的融合,增加数学课堂的“长度”“宽度”和“温度”,扩大数学课堂的活力、魅力和合力。数学课堂会因为有了艺术而充满气息、青春永驻、高雅迷人,学生会因为有了艺术的数学课堂而陶醉沉迷、其乐融融、流连忘返。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应鲜活、生动、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博大、包容、充盈独特的文化魅力,应和文学、艺术、生活等文化相亲、相融、相通,从而追求充满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成为所有学生心中的最爱。

猜你喜欢

追求数学文化数学课堂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