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振堂烈士的长征路

2018-03-02安世乔

当代人 2017年5期
关键词:军团老家长征

安世乔

80年前,在红军长征的滚滚铁流中,闪现着一大批燕赵儿女的身影。董振堂是当年参加长征的河北,籍最高级别将领,1937年1月,牺牲于甘肃省高台县。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宣部等11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让我们走近董振堂烈士的后人,聆听先烈的故事,感受英雄精神的传承。

踏着明媚的阳光,我走进了董用威老人的家,这是位于石家庄市西二环外的一套普通单元房。董用威老人已92岁高龄,但精神气色都很好,思路也非常清晰,只是有些耳聋。于是,他女儿便在我与老人之间做起了“翻译”。

“铁流后衛”名垂史册

说起父亲董振堂,董用威老人很激动。他说父亲长年在外征战,他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并不多,但父亲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们兄妹。

1931年12月14日,发生了著名的宁都起义,国民党军第26路军加入红军队伍之中,震惊中外。时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73旅旅长的董振堂,作为起义发起人之一,率部参加起义。此后,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董振堂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和其他许多著名战役,屡立战功。长征时期,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称号。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董振堂任军长。

师长家属生活“寒酸”

当父亲翻雪山、过草地征战在长征路上的时候,董用威随母亲和家人生活在老家新河。在董用威记忆里,跟父亲在一起生活只有4岁时的一段时光。董振堂年轻时离家在外求学,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曾参加过北伐。董用威回忆,大约1928年底1929年初,父亲接爷爷、奶奶、母亲和他到驻军所在地住了一段时间,父亲时任西北军13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董振堂生活非常俭朴,吃饭最多两菜一汤。看到师长家属来了,勤务员就问是否要多加几个菜,父亲说不用了,加些干粮就行了。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请客送礼,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

董用威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和当时的许多妇女一样,只有一个算不上名字的称呼——董贾氏。到洛阳后,父亲就让她到平民学校学习识字,还给她起了个学名贾明玉。董用威依稀记得父亲给母亲添了几件衣服,都是细布(就是机纺棉布)做的。穿绫罗绸缎的地方官太太看到后就说,师长太太穿细布太寒酸,父亲说这就不错了,在老家都是穿自己纺的粗布。

皮鞋换草鞋的长征路

不久,董用威又和家人回到了新河老家,从此再没见到过父亲。三年之后,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思想倾向革命的董振堂脱下皮鞋换草鞋,发起并参加了宁都起义。“我是跟定共产党闹革命了,死也不回头。”1932年,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积攒的3000块银圆交了党费。他说:“我是党的人,一切也都是党的了。”

“父亲在起义前,曾给家里写来一封信,说是家里很快要大难临头,让我三叔带着我们一家人到外边避难。后来,父亲就再没有消息了。”董用威说。

董振堂就这样把自己交给了革命事业,直到在西征中献出了生命。他牺牲后,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宝塔山下为他和西路军众多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主席曾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对于董振堂在长征中的经历,董用威是后来听父亲的战友们讲的。新中国成立后,董用威收藏了很多有关长征的书籍和父亲的生平资料。前辈的讲述和史实资料让董用威对父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发生在1934年11月的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中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在湘江战役中,董振堂率红5军团浴血奋战数昼夜,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但红5军团损失极为惨重,由1万余人锐减到不足5000人。红34师被阻止在湘江以东,与围攻之敌进行了英勇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将士壮烈牺牲。1935年5月上旬,红5军团在金沙江南岸与追击之敌又激战数昼夜,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些战役,在董用威老人的叙述里非常熟悉。每每说到这些,董用威仿佛都会看到父亲征战的身影。

我们兄妹都是共产党员

1936年10月,董振堂部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直到他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于20日壮烈牺牲,时年42岁。

董用威沉痛地说,父亲牺牲的消息是在五年后才传到家里的,当时,他在西安求学,知道得就更晚一些。

日寇侵华期间,老家新河被日军占领,日军多次到董家搜查,扬言要把房子烧毁。无奈之下,全家逃难到安徽,隐姓埋名,用的是董振堂母亲的赵姓。1946年,家乡解放后,党组织安排将他们从安徽接回新河。

历经战乱、奔波,董用威手里父亲的遗物几乎已经没有了。他说,父亲生前仅留下一张照片,是他在西北军的时候拍摄的。到安徽避难之前,董用威的堂兄把这张照片藏在老家的墙缝里。全家再次回到老家后,发现这张照片毁损了一个角,从全身像变成了半身像。

董用威一直把照片复制件带在身边。他说,父亲留给自己的并非只是一张照片,而是一种精神,多年来他们兄妹三人都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董用威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57年迁至石家庄。到石家庄后他从企业技术人员做起,扎扎实实工作。1984年,在企业副厂长的岗位上离休。董用威说,父亲一心跟党走的信仰是十分坚定的,他和哥哥妹妹受父亲的影响,三个人都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都是共产党员。如今,董用威的哥哥和妹妹都已经去世。妹妹的后人按照她生前的遗嘱捐献了她的眼角膜。

每年清明节,董用威都要带着家人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奠父亲。有关父亲事迹的书籍,他要求晚辈们要经常翻看。他还时常把父亲的故事讲给后代听,希望他们把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编辑:耿凤

猜你喜欢

军团老家长征
中国军团东京奥运38金全记录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我的老家
“绿豆军团”成长记
退路
在老家过年
候鸟越过深白色冬季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