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

2018-03-02薛元荣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8年1期
关键词:尊重传统

薛元荣

[摘 要] 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就在那里,不管你是否挖掘;当挖掘的“技术”还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挖掘是否应该谨小慎微;挖掘之前,有没想过,我们的挖掘是不是有道德的挖掘;如果是为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德育,先要问一问,这种利用是否“道德”。尊重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价值,是最好的德育。

[关键词] 尊重;传统;节日文化

一、求真,是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最大尊重

之所以成为传统节日,是有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的。可以这么说,传统节日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沉淀留下的一块纪念碑,它告诉我们前面发生了什么,指示我们今后的路怎么走。

求真,是可以对传统节日的来历做一番探究,探究的过程也是德育的熏陶过程。传统节日往往和神话传说农事耕作联系在一起,这非常正常,里边可以窥见先民的悲苦、习俗、信仰、精神、理想和追求,如果引导学生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传统节日,学生会更理性,而理性正是道德最需要的营养。

如,端午节,我们现在往往和屈原联系在一起,为了挖掘它的价值,不免和爱国联系在一起,甚至突出爱国。农闲时的娱乐和狂欢是精神的需求,是一种调节。我们祖先的娱乐,在娱乐中表现出来的追求主要是饮食和游戏,精神做彻底的放松,以迎接下一波紧张的劳作。端午那个时分,吃粽子(这和他的收获有关)、龙舟比赛(这和他的水土天气有关)是一地人们的首选,后逐渐为多地人效仿。我猜想,是先有吃粽子、龙舟比赛那些事,才有“端午”这个名称的。

和屈原挂上钩,大概也是文人的附会。古代,总有一些道德家,喜欢“载道”,在端午这个节日上“载”上了“屈原”这个爱国忠君之道,而爱国还是表,“忠君”才是实。千百年来称颂的“楚辞”,实际上有好多不是“屈原”所写;甚至有关“屈原”的事迹都所知甚少,有不少也都是传说。

如果说,要挖掘端午的价值,那就去探究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在历史长河中是怎么演变的。

求真,是还传统节日文化本来的面目;不是建立在求真基础上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不免被亵渎,是反道德的。因为传统节日文化,大多是有价值的,但里边也有没有价值的,甚至是一些糟粕的东西,需要抛弃。求真,是教给学生道德判断的明亮的眼睛,用这双眼睛洞察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价值。

二、无痕,是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价值最好的“道德”

教书和育人是无法分离的,没有单纯的育人;同样的道理,没有单独的德育,德育无处不在,德育是无痕的。传统节日如何进行德育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过有道德的传统节日。

首先,无痕地教和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课程。德育是可以渗透的,可以更多地渗透在“教书”中。如果教到有关中秋的诗文,就自自然然地教诗文,不作过度的引申,不作道德的拔高,不必“文以载道”。诗文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里边有诗人作家的个人体验,也能读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

无痕地教课程,也包括教到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时的尊重。每个国家、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都值得尊重。打开传统节日文化的“世界之窗”,让学生知道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育学生的道德胸襟,拓展学生的道德视野。很多道德问题,是因为自我封闭、唯我独尊造成的;在文化上缺乏一个高地,道德上也不可能有高地。

其次,教师无痕地过传统节日。在学校,教职员工是学生的道德示范者,正所谓“身正为范”。只有道德才能造就道德。如教师过中秋节,一方面绝不收受学生和家长的礼品,哪怕“礼轻情意重”的月饼。一旦收受,中秋“道德价值”即成为负面“资产”,在学生中形成“中秋即送礼”的印象。另一方面,过一个普通的中秋节,把“团圆”、思念作为重要价值。普通,即不奢华。简简单单,想吃月饼就买几个;简简单单,和家人一起吃个晚饭,或者打个电话问候,既不“伤春悲秋”也不恍如没有中秋。现在的中秋有点奢华,从豪华的文艺表演到精美包装的月饼,有时成了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这些都不是中秋文化的“价值”。

月饼,没有能成为日常的点心,只在中秋那几天“昙花一现”,这本身说明中秋时要吃月饼这个风俗发生了变化。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吃月饼,也不会感到惊讶。

教师要把中秋的文化价值生活化,不仅“中秋”那天思念,关心亲人要体现在时时处处的细节中;不要在中秋那天唱“常回家看看”,而是时时记得“回家看看”。

最后,家长无痕地过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那天,大多数家庭往往团聚、吃吃喝喝、休闲娱乐、走亲访友,那么,家长要做的主要是节俭吃喝、文明过节。节日团聚吃喝是常有的事,教育孩子有礼仪,家长自己要先有礼仪;教育孩子要节俭,家长首先要节俭;教育孩子出行要讲文明,家长自己首先要讲文明;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家长自己首先要遵守……

家长怎么过传统节日,是家长过普通日子的一个缩影。每天的过日子影响着家长的价值观;家长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成长。过传统节日,也是过日子,要实实在在、自自然然,传统文化的价值要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365天里,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天。

三、传承,永远高于技巧性的创新形式

不难发现,德育的功利性影响着德育的正常发育。急功近利的德育,不仅把德育和生活割裂开来、和课程割裂開来,还过度追求德育的成果,要求早出、快出,“看得见、摸得着”,于是德育成了可以表演的东西。检查、评比过多,形式主义泛滥,展示“成果”过勤……这些也都影响了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挖掘,华而不实、重形式轻内涵,表面看是在挖掘,实际是离传统节日文化价值渐行渐远。

当务之急是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很多美好和文明的元素。我们要传承的是里边的精华部分。而事实上,精华部分是不需要刻意地挖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选择先进的、美好的部分,淘汰落后的、糟粕的部分。中秋的“团圆”、清明的“思念”、端午的“爱国”,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赋予更为大多数民族的人们接受的价值。传统节日文化里的诚实、善良、有温度的人情、对生活美好的向往等等都是值得传承的——有些价值是永恒的。

传承之际不忘反思。一方面是反思传统节日文化里有没有无价值的部分。不是所有的传统节日文化都适合传承。有些节日,可以让它自生自灭,唯有文化色彩浓郁的节日才有可能永葆青春。节日会变化,内涵会增减,我们都要冷静对待,既没有必要攀住过去不放,也没有必要对于未来寄予过大的希望,只需平和的送走过去迎接未来。另一方面是反思教育的方式方法。传统节日文化,有些学校仍然用老方法纪念它,如出一期黑板报、搞一个主题活动、唱一首歌等“几个一”活动。为了提高效果,不少学校还是离不开繁琐的检查、评比,奖励大家纪念节日,使得节日的纪念染上了功利色彩,使师生感觉是“被纪念”。

实践,依然是纪念节日的好办法。这个实践包括亲自做调查研究、亲自撰写调查报告,在与有关人士的接触访谈中、在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节日、理解节日文化,从而传承节日文化,甚至热爱节日文化、发扬光大节日文化;然后,从节日文化出发,传承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找到传统文化回家的路。

我们今天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是不能脱离现实环境的,如果我们的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尚存“传统”,我们周围的人事活动尚存“传统”,我们生活在“传统”中而不是“传统”之外,我们就无须去挖掘,因为我们自身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德育价值最好的办法是让师生有道德地生活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烟雨迷蒙、春花秋月里。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尊重传统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少年力斗传统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