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2高洁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洁

摘要:阅读教学属于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的关键构成部分,新课改对其提出更高的期望。语文阅读水平的高效提升,能够使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高效提升有莫大帮助,所以这一教学法得到很多语文老师的关注甚至应用。在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展示了这一教学手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色与运用准则、路径,希望为高中语文老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情境教学法

一、高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即为语文课程中,旨在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受,指引他们更为清楚地理解文章含义,提升思考能力,且对有关知识采取针对性引进课堂或者构建出一整套体现出饱满的感情色彩、栩栩如生情景的教学手法。这一教学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情境的感知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非智力潜能,为阅读课程构建恰到好处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环境中达成学习目标。

二、高中语文阅读情境教学法的特色

情境教学法依靠本身特定优势,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程里获取大量运用,显示出很多传统教学手法所没有的特色:

1.情境导入。在设身处地对文章思想感受予以感知的整个时间段里,大力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构建美的技能。

2.情境深入。采用对文中人物进行角色饰演的方式,升华学生对文章的感知,推动其持续依照个人经历与知识累积深度了解文章的总体意义,且在求索时间里强化情感培养。

3.情境构建。对文章情境展开构建的时间里,指引学生亲身感受其特色,推动学生在语言、感受、思想等方面提升切身体验,以便构建出灵气十足的学习情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准则

1.针对性准则。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构建务必在充分了解文章中所体现的知识、情感为前提,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也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创作水平,依照高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水平与认知能力程度来构建情境,锻炼其解决消化问题的技能,使其不断增加求知欲。

2.和谐性准则。务必保障构建的情境和文章内容、学生成长经历相贴合,从而更恰当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提升,使之在发现、找到、消化问题的时间中,增强学习、考量问题的技能。并依靠构建恰如其分的师生感情,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以此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课程成效。

3.渗透性准则。构建情境的过程中,要把“情”当成教学桥梁渗透进课程当中,如此有利于构建出恰当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汇,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其语文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大有助益。还要在阅读文章时融入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在文章阅读与感悟方面的水平。

(二)运用路径

1.引入情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极大影响,描述精湛的课文导文,可以大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尽快融入课堂与老师构建的教学情境里,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高中学生多数体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其对生活环境之外的世界、未曾接触过的事物都体现出强烈的好奇甚至无限的热情。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应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如向学生讲述有关该文的典故,富有特色的典故可以更加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对文章的浓厚兴趣,这也是为老师下面的教学任务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老师也能通过提出一个使学生出乎意料或者趣味十足的贴合时代新兴元素的问题,运用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欲望,使之对后面的教学内容产生更多关注,激发其强烈的思维扩展及联想力。老师还能依托文章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课程,如在讲解李密《陈情表》的过程中,可把西晋的历史背景与作者李密的人生历程说一说,向学生构建一种悲凉的气氛,将学生快速引入文章当中,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感受文中“乞终养”的期望。

2.擅于利用语言,细致描绘情景。好的情景,很多时候是由老师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为基础而为学生构建的情景联想,因此这样的语言表述能力对情景的构建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这样的课程教学可以称作教学艺术的展现。老师的语言表述应体现出强烈的感染性与启发效果,以便向学生呈现一堂生动、形象的阅读课程,引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处在文章呈现的情境里,使学生和作者在思想情感方面产生回响。老师还可应用多媒体设备加强对教学情感的呈现效果,图片、音乐、视频等能够更直观地体现老师想向学生呈现的教学情境,通过简单欣赏或者互动的方式,老师能够借助各种感官感受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潜力。然而应务必紧紧贴合课文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情境效果而本末倒置,如在讲到《林黛玉进贾府》时,能够借助播放歌曲《枉凝眉》的手法引入教学情景,对“镜中月”“水中花”等比喻进行介绍,并非花去大把时间来向学生展示《红楼梦》电视剧选段,且要求学生看完电视剧展开探讨,这使语文课堂成为电影院,极易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偏差,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成效。

3.激发学生思考能力,进一步感受文章思想。对于一篇文章的感知,仅凭老师课堂讲授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人的思考、感悟方面,老师要做的是在贴合文章的情景里,对学生的思考、感悟方向及能力进行引导,使之得到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式与情景。在新课改推出以来,高中语文正在向素质教育的领域迈进,综合培养学生考量、研究、消化问题的技能。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其对世界的了解还不足,因此其思维还属于发散形式,没有受到客观事实的约束,这一群体对许多问题的想法及创新性通常难以被老师想到,这一对新兴事物的探索方式和老师团队的知识相遇,便可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使双方加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4.增加所研究的方面,延展情景创设。学习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活上的运用,在语文的阅读课堂上,老师既要立足于使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内容,使之把学习课文的方式与课文展现出来的思想情感运用到个人未来的学习、生活里,实现结合实实况、拓展延伸的目的。例如,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所讲的是作者母亲的事情,作者在母亲过世以后方体会出母亲对自己这份深厚而含蓄的爱,是其走向更多的爱和光明的勇气来源。实际上,大家均有一个这样的母亲,不管她知识水平、工作状况如何,她们对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毫无保留的。请学生讲一下在个人生活里,同母亲共同经历的一件记忆深刻的事,之后表述一下个人感受。运用类似的题目结束课文的学习,有利于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使学生更为恰当的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深入感受生活中的多种情感,且努力维护它,这也是对教学情景的升华,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为生活服务的目标。

四、结论

新课改指出,很多新型教学手法,任何教学方式的采用,老师的教学意图均应旨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课堂上,学生是教学主体,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老师营造出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环境,也向学生提出应用各种角度考虑问题的发散思维模式,还需要老师在问题答案的解释上切勿流于片面只给出标准结果,而削弱学生的思考能力。唯有切实感知课文的文化背景及情境,方可恰当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提高个人的思考能力,推动学生在能力及情感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平.探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应用情境教学法[J].新课程,2015,(12).

[2]高剑鸣.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