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进故宫
2018-03-02施雨岑任沁沁
施雨岑++任沁沁
梳理故宫近年来发生的“大事件”可以发现,社会力量与这座皇家宫殿正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新时代”结伴同行
“故宫不仅仅是‘故宫人的故宫,它属于全体人民。”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说。
故宮博物院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紫禁城。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宫建成于1420年,历经明清两代。1925年,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的基础上成立。
“自那时起,无论战乱与和平,‘故宫人都致力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单霁翔说,在此过程中,不乏热心公益、关注故宫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这座即将迎来600岁生日的享誉世界的博物院,近年来频频向包括个人、商业机构在内的社会力量伸出合作橄榄枝。
不久前,故宫宣布和拥有十亿用户的腾讯合作。双方将成立“故宫博物院——腾讯集团联合创新实验室”。未来三年,故宫将开放经典的IP形象和传统文化内容,由腾讯搭建平台,共同探索先进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领域的应用范式,共同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故宫”。
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看来,故宫文化是一个丰富而珍贵的知识产权宝库。“故宫实际上是一个超级大的IP(知识产权),有大量的价值有待挖掘。”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认为,社会力量参与并助力文博事业发展,是当代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与表现。
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
2017年,中国开始全面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社会力量与文物博物馆单位深度合作,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兼具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系列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
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布的2018年工作要点中,继续鼓励文博机构、社会力量利用文物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积极推动国家文物局与百度、腾讯、网易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
梳理故宫近年来发生的“大事件”可以发现,社会力量与这座皇家宫殿正在向着更加美好的“新时代”结伴同行——河南农民工何刚将自家建房挖地时发现的一批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故宫,直至离世仍初心不悔;世茂集团捐助巨资,用以修复约2000件养心殿可移动文物;在各个展馆,200余位来自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在2017年为故宫观众提供累计时长14722.5小时的咨询、讲解等服务……
在得到各种社会力量帮助的同时,故宫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2016年末,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教育中心,整合教育资源,常年面向中小学生及家庭观众进行各类专题教育项目。在约800平方米的空间里,时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以及成年观众发出的各种关于故宫的问题。
在“故宫讲坛”,包括单霁翔在内的大批专家学者登上讲台,为观众讲述古代建筑、文物鉴赏、明清历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至今已坚持120余场。
“未来,希望为更多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孩子开展文化普及和艺术体验活动,让他们在民族文化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单霁翔说。
十九大报告专辟章节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巫新华指出,在全球文明转型和时代文化勃兴的浪潮里,故宫以海纳百川、包容天下的情怀,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民族与国际的接轨、网络与现实的互鉴,不仅守住了中华文化的正根,也为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动力,更向世界传递了民族文明的永恒魅力。
“这是民族文化繁荣不息的基底。”他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