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糟糕

2018-03-02马修·巴伦西亚

财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监管者犯罪银行

马修·巴伦西亚

“去风险”之害应休矣

对于金融服务业的许多人,以及更多在贫穷和战乱国家行善的人而言,“去风险”正是所有意外后果的始作俑者。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针对金融犯罪以及为犯罪提供方便的公司的严格监管。这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无节制的年代,银行变得对非法钱财毫不在意。但是“去风险”导致金融服务业大举放弃许多被认为高风险的地区或行业的顾客,以免招致逃税、洗钱、逃避处罚或者资助恐怖主义的嫌疑。这种“去风险”行为迄今已有十年之久,造成了大量无差别的痛苦,且多数发生在难以承受的贫穷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行将在2018年重新审视风险,紧捏钱袋的手也将开始松动。

这些公司的撤退主要源于恐惧和审慎。它们害怕因支持金融犯罪而受罚。罚单可谓满天飞。巴黎银行就因协助破坏制裁而被罚近90亿美元。神经紧張的监管者为了避免下一次危机而强行给银行施加更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而银行面对危机后的严格监管,也放弃了许多他们认为边缘化的客户。

非洲、东欧、南美和加勒比海的银行一直依赖西方的代理银行来清算美元和欧元交易,但业务关系已被终止。仅在2016年加勒比海地区的代理行关系数量就减少了10%。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IFC)最近发现国际银行仍在继续削减在发展中国家的代理行网络。

在冲突地区的汇款转账公司以及慈善机构最受影响。对几百个慈善组织进行的调研显示,三分之二曾经历财务问题,例如转账延误或账户被关。其结果是阿富汗人民被冻死,而叙利亚则缺乏医疗物资。在这些地区由于盛行现金交易以及使用非正式、无监管的金融网络,“去风险”甚至会增加金融犯罪的风险。受伤害的不仅仅是银行的直接客户。“去风险”切断了全球经济部分地区所依赖的金融流动,并且它也不利于发展目标的达成,例如促进普惠金融和强化脆弱国家。

银行过度回避风险的行为受到广泛谴责。有些银行反应过激,或者虚伪地将责任推卸到打击犯罪上,但其实自己的决定纯粹是出于商业理由。与此同时,监管者在指导银行应该接受或规避哪些风险时,给出的指引往往过于含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监管者的期望往往“不清晰、表达不一致而且实施不统一”。

好消息是过去两年里对这个问题的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采取了姗姗来迟的行动。金融稳定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政策制定者的组织,正在协调各方努力来扭转趋势。包括帮助贫穷国家收紧对金融犯罪的管控(从而让代理行放心),以及鼓励采用金融科技来识别可疑交易。例如比特币的基础技术——区块链——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而廉洁的甄别顾客与交易的方式。

变化的首个迹象

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在金融犯罪和惩罚的问题上,往往是覆水难收;银行仍然惧怕重罚而不愿返回。但政策制定者至少已经开始更加积极地鼓励银行回归,并且变得更加愿意接受银行在真实情况下的风控失误。如果银行可以展示出强有力的反洗钱控制措施并履行了尽职调查,即使偶尔漏掉了非法支付也会更容易得到谅解。

在2018年这种态度转变应该会更加明显。最大的美元清算商以及代理行巨头摩根大通银行已经开始试探性地重新与新兴市场银行建立关系,前提是他们可以证明已加强尽职调查。另外一两家大型清算银行也暗示将重新开始扩张。

在下一次危机过后,将不可避免地又出现一波“去风险”的浪潮。我们只能希望到时候能够从这次吸取教训,从而避免过多的附带损害。

(翻译:张凌,审译:康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监管者犯罪银行
Televisions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什么是犯罪?
银行激进求变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犯罪”种种
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与操作风险防范的博弈研究*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金融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