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论语》,思考教育

2018-03-02黄益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改革论语

黄益

摘要:新一轮教育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无论教育发展变革到哪里,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永远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遵从和传承的。旨在将孔子教育的思想、态度和方法合理运用于现代教育,有力推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 教育思想 教学态度 教学方法

从古至今,我国许多教育家都对教育的本质有过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都或多或少的蕴含着孔子教育思想的缩影。这不由得使我们这些两千多年后的教育工作者惊叹不已,深感钦佩。当下,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的热潮又一次袭来,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未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学习创新的能力,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和参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核心思想是“立德树人”,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总是在思考:教育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它将走向何方?带着疑问,我拿起了传唱千年仍余音绕梁的教育经典——《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论语·学而篇》的开篇语映入眼帘时,我仿佛看到了孔子这位贯通古今的伟大教育家,跨越了历史的长河穿越到了我的面前,在孜孜不倦的教育学生,正向我诠释教育的本质和真谛。这不禁使我回顾八年来工作在教学一线的经历,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论语》给了我无限的启迪。

深入《论语》中,才能领略他的教育理念,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孔子围绕“育人予全面,育人予德行,育人予终身”的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我认为孔子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思想

1.德育为先。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两部分,而以道德教育为重。他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期中只有“文”代表知识,而其他三个都是对道德的要求。《论语.学而》还记载“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作为学生,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便敬爱尊长,做事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注意道德修养,这些都做好了以后,如果还有余力,再去学习知识。这些话证明孔子教育思想中德为先德为重的原则。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有些社会现象正反映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哈尔滨小伙因父母给买的婚房小,当街殴打父母;好心去扶摔倒的老人却被讹诈;谩骂、殴打甚至杀害教育自己的老师;各种电信、网络诈骗不胜枚举,这些与孔子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完全是背道而驰。为改变这些我们需要提高国民的素质,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力量,把学校教育首先放在德育上面而非只是埋头应试。当学生离开了校园,所学的知识会渐渐遗忘,而积淀下来的是学习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和意志品质,这是学生受用终生的东西。新一轮教学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立足学生的终生发展。

2.德智并重。孔子后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孔子培养弟子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要想道德有成,孔子还认为要立志乐道,用远大的理想提供动力,用持之以恒维系动力。2015年9月,作为高一班主任的我,在班级开展了“晒理想”的活动,鼓励学生在高一刚开学时就积极的去了解各种大学的情况,在省内招生的分数等问题,尽快树立自己的理想大学,为自己的高中阶段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通过班会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理想,与同学们共勉。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在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班级尖子生人数在年级中也占据绝对的优势,年级前10名我班有8人,年级前20名我班有16人。从教以来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理想能给予学生如此强大的精神引领,给学生前进的最大动力。当然学生的理想教育也不仅局限在个人的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上,也要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角度帮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远大理想,使他们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二、教学态度

孔子的教学态度是所有师者的典范和楷模,可谓是万世之师,为了实践和演绎“礼”与“仁”,孔子一生都在身体力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他的教学态度也是极端严肃、极端认真的。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他承认“青出蓝而胜于蓝”的道理,他还教育弟子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学而不厌。孔子的弟子,子贡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教育弟子要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要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2.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更可体现出孔子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论语》中两次记录了孔子说“诲人不倦”。在孔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直体现着“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本着耐心说服的态度,有的学生思想品德较差,起点较低,屡犯错误,他也不加嫌弃,耐心诱导。如子路,是“卞之野人,以黎藿为食”,被人视为庸人,孔子却不厌其烦地教育、引导子路,最终将他培养成才。这也是孔子诲人不倦的结果。在教育弟子时,孔子要求弟子不只是接受自己的教育,还要广泛地以贤者为师、以能者为师。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有教无类。根据考证,孔子的学生中,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等之外,其余大多数皆出身贫寒。孔子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老百姓,这就是把仁爱的对象扩展至所有的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人作为存在,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有着其内在的价值与尊严,都有着不同于动物且优于动物的潜能与可能性,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出人的潜能与可能性。教师要深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教師把最高的希望寄托于学生身上,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正道上来,学生便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endprint

三、教学方法

教与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教师教的方法影响学生学的学法,教的方法正确有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学习方法。孔子运用的教育方法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在当代仍被我们后人所传唱和沿用。例如:孔子教法中的“激发兴趣”,“切磋问答”,“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学思结合”,“温故知新”,“重视实践”等方法我们耳熟能详,也是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先对期中的几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心得。

1.切磋问答。在我的课堂上,也是经常使用这种问题串形式的教学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是比被动接受问题效果好的多。在教学实践中我亲身经历了新旧教学模式的更替,最深有体会的是:原有旧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费尽口舌去讲,学生被动的去听,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教师要将所传授的知识设置成一系列问题串,层层递进式的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就像剥洋葱一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形成对某一知识的认识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2.因材施教。这是孔子以人为本,人性化教育的最主要标志。《论语.为政》记载过一个例子,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孟武伯也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子夏又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同一个问题,针对不同发问人的特点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应用。每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区别与其他人的独立个体,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当下教学资源的局限,课堂上要兼顾大多数学生,教师只能在辅导答疑环节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设计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讲解方法,真正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3.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孔子认为温故知新是做教师的基本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精神。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对温故知新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和成效上深有体会。由于生物学科是一个注重知识体系构建的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到每节课上的学习内容是零散的,特别需要在复习环节上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因此,“温故”环节既起到了对所学旧知网络的构建作用,又为“知新”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前“温故”环节要快捷,以提问方式进行并采用小组竞答加分方式,既促进了学生课后认真复习的主动性也充分调动了课堂上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静心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为何能延续千年经久不衰,为何能与我们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相似?究其原因是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蕴含了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永恒的,只是我們的方式和方法要随着时代而改变。目前,多形式化的教育正悄然兴起,如微课、远程教育以及各种个性化的教学软件等。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偏离了方向,需要我们停下思考,回溯《论语》的内涵,加以判断。在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的同时,需要我们用智慧,用气魄,用时间不断创新、检验教育新方法,让我们的教育工作常做常新。让我们总是满怀信心和热情的遵循孔子教育的经典思想,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好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论语·为政.

[2]沈玉顺.走向优质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教育改革论语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