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差距
2018-03-02西蒙·考克斯
西蒙·考克斯
中国能否在经济体量和人口上同时问鼎第一?
说到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有两个指标特别重要:人力和财力,或者更准确说是人口和产值。直到19世纪这两个指标都是一致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也拥有着最大的经济体量,这可谓天经地义。
据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及其弟子估算,直至1890年,美国终于打破了这一定式,以不到中国五分之一的人口跃升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不过这一古老的定式似乎在慢慢回潮。当今中国是否注定会重夺两项桂冠,在问鼎人口最多国家的同时成为全球的最大经济体?
从某些指标来看,中国已经做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购买力平价算法将中国的GDP 数据转换成美元,根据估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2014年已经赶上美国,到2018年将超过美国四分之一。所谓购买力平价算法,即两国的汇率应等于同类商品在两国的美元价格水平之比。这一排名与衡量经济体量的其他替代性粗略指标是吻合的。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美国的2倍,发电量约为美国的1.5倍。即便刨除了非环保经济因素,差距依然明显。
尽管购买力平价算法在普通大众心中颇有市场,但很多评判国家经济地位的权威人士并不买账。毕竟,这种算法在全球市场结算中很少用到。在全球货物、服务和资产交易中,中国必须按大约6.6的市场汇率兑换美元,而不能基于购买力平价。
那么如果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何时能超越美国?五六年前,人们还可能认为这一刻已为时不远。那时候,中国GDP还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对美元汇率还在升值,低物价也快速上涨向美国看齐。得益于这三大因素的推动,仅2011年一年中国GDP(按美元计算)增长就高达24%。
尚需时日
2011年末,《经济学人》上传了一个互动表格邀请读者预测美国经济被赶超的日期。表格设置了一些初始问题让读者针对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做出假设。
没人认为中国GDP(按美元计算)24%的增速会持续很久,不过人民币可能会持续走强,涨幅可能会保持在每年3%的温和水平;中国的物价仍会像过去十年那样大幅上涨;中国的GDP增速会从两位数放缓到平均7.75%。将这些假设代入表格后显示,中国会在2018年赶上美国。
今天可以肯定地说,上述预测不会变为现实。虽然中国经济一直在强劲增长,2011年至今每年平均增速超过7%,但人民币兑美元没有升值反而贬值了。而且在工业领域通货紧缩压力下,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2014年至2016年的物价增速也低于美国。因此中国按美元计算的GDP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见图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迈克尔·佩蒂斯是预见到这一结果的人士之一。2012年初他和《经济学人》打赌,断言中国到2018年不会赶上美国(不看好自己的获胜几率,《经济学人》邀迈克尔加赌一局,《经济学人》反对迈克尔的悲观预期,赌中国经济近十年增速高于3.5%。鉴于中国经济这些年强劲增长,所以赌局胜负已见分晓:双方打成平手,乌龙各送对手一分)。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这场大国之争的游戏要节外生枝了。中国的GDP最终必然赶超美国,但是能否趕在人口被印度超越之前呢?也许中国要等到人口落后方能折取头号经济大国的桂冠了。
威斯康星大学的易富贤认为,中国政府没认识到人口出生率出现了灾难性下降,所以将中国人口高估了9000万。若他所言非虚,那么印度已经是世界头号人口大国了。
哪怕是基于官方数据,印度人口也在逼近中国。联合国认为印度人口最早将于2024年赶超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在被印度追平之前,只有六年时间在经济上赶超美国。
要想在既定时间内拉平与美国的差距,中国以美元计价的GDP增速需达到每年11%-12%,换言之,需要保持6%的经济增速和3%的通货膨胀率,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5.96。鉴于中国近年在抑制通货膨胀,人民币也在贬值,要想实现上述这一目标需要强劲反弹,而这并不现实。不过我们不打算再打赌了。
(翻译:付文慧,审译:康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