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设计及策略探讨
2018-03-02李大亮
摘要:针对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设计进行探讨,文章从阐述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内涵入手,介绍了倡导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背景,分析了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设计要点,并且提出了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策略
新课改的出台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在这样的格局下,学生被赋予了教学领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为了改善现状,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设问导读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使课堂成为一个更生动有趣的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初语设问导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
设问导学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系统设计问题,并通过课堂教学具体实施,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并提高教学效益的过程。
在学校教研实践环节中,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师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方法,开始实施“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模式。其中,设问导学是教师在新课实施中,将学科知识问题化,以问题引导,促进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知识的直接传授和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问题设计又对传授知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中的核心内容集中在课堂的教学上,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往往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施,这是教学工作的主体,需要顺利推进。但与此同时,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一些教学方法需要加以创新,比如采取设问导学的模式。设问导学模式可以通过具体的问题来体现抽象知识的核心要点,并且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利用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
二、倡导初语设问导学模式的背景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把语言课本上承载的内容作为学习的唯一对象,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轻视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也就形成了意思本位的教学。常说的意思本位实质是指就文句自身所具备的意思来判断其正误、好坏、美丑,而对为何要(说)这些文句,要给誰看这些因素都不加以考虑,这就是说对知识的延展和实践不够充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问导学模式才更有了存在的必要,它可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揭示知识的运用,并且带领学生做深入的自主探讨。
1. 语言教学中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学中的知识训练得不到落实,往往出现许多的花哨形式,如繁复的说教、复杂多样的课件等,这些都难以触及到核心的教学本质。个别教师不范读、不板书,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指导作用。不仅如此,有的教师课堂上不花时间琢磨词句,也不纠正学生常常犯的语言错误,不辨析基本的语意和字形。因此,教师适当地提出问题,就可以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在此基础上做好改进。
2. 课堂气氛浮躁。课堂气氛如果太沉闷确实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太热闹又会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这种浮躁的课堂,学生的思维难以顺利打开,不会有独到的见解,不会有特别的感悟,多元化的结论和思维碰撞的火花自然不可能出现,鉴于此,进行设问导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3. 教学内容缺乏合理化安排。语言的实际应用得不到落实,语文活动也就缺乏了有效性,而“架空分析”的模式就由此催生,这就是用牺牲工具性为代价而形成的张扬人文性。具体而言,课堂上出现了语言文字浅薄,思想内容深不见底的状况。教师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究文本的思想,却不能兼顾对语言形式的处理。所以,设置问题来引导就是一种更为温和的形式。当然设置的问题必须紧贴教学重点,并且注意每个问题之间的衔接,做到由浅入深。
4. 教学偏离重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都以知识的灌输作为教学重点,这就导致了课堂的僵化,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这和我们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等环节是强调教学的不同方面,但绝不能彼此割裂,在重视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可以通过设问导学等形式引导学生们设计问题、深入思考。
三、初语设问导学模式开展策略
1. 依题设问。依题设问就是要结合语文学习的大纲,选出重要的语文篇目,在设计导学设问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大纲重点,将“导”作为核心,倡导学生设问自读。阅读,本身就是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利用扎实有效的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跨越式进步。学生要形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意识,通过设计问题求解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整体和细节上把握文本。语文的教学在实质上是学生要开展语言实践。其实,依题设问并且解答也是实践的一部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行创造性开发。
2. 扣文设问。扣文设问指的是紧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在提出问题之前对文章的把握要足够深入,比如,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朗读,熟悉课文。朗读时速度要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求学生注意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受。在充分把握课文要点后,就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进行问题设计,教师先抛砖引玉朗读,学生进行点评,然后学生自发提问,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把“讲堂”变身为“学堂”,赋予学生真正的主导地位。
3. 个性设问。使学生能够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更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亲切感,读着作者笔下的文本,就想起了自己。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些个性化的处理,结合他们对语文知识的不同掌握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融入到文本之中。中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基本见解, 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的目标要求。将这一要求引入到导学设问模式中来,就可以发现它要求学生在把握文本要点和作者观点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并且发现一些个人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而通过自我探讨、小组讨论、请教老师等方法进行解决。比如在学习《观沧海》一文时,可以发现这首诗描绘的景观大气磅礴,风格悲凉沉雄,在这里,不同的学生朗读诗歌,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作者形象,可能看到曹操作为政治领袖的宏大气魄,也可以看到他作为诗人的个性和浓郁的诗情。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解决时更好地把握作品和诗人。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要了解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概念,把握倡导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背景,抓住初中语文设问导学模式的设计要点,在此基础上开展语文设问导学。同时,加强对初中语文设问导学训练设计及策略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这样才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J].语数外学习, 2014,(5).
[2]张中礼.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常见模式[J]. 学周刊, 2014,(11).
作者简介:李大亮(1977—),男,河北省三河市第六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