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探究

2018-03-02殷碧玉

新课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活动课导图思维

殷碧玉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西宁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包罗万象,综合是其最主要的特点,实践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可以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在课堂理论部分传授过程中恰当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清思维脉络,因此其应用范围和频率越来越高。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用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像使各个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人的思维脉络通过图示得以清晰地展现,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也是挖掘大脑潜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

小学教师想要教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工具的辅助。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展现各级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可以提高人的发散思维,也可以供自己或他人了解其思维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会学生多角度看问题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将原来分散的学科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因此,学好这门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其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我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设定目标、制订计划、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等,这样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学习综合实践课时,不仅动手操作了,还主动思考了,更与他人交流了,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人和事,还提升了与人交往的能力,更开拓了思维,学会了多角度看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思维导图使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具有独特功能与价值的课程,整合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所谓整合性是指该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的整合,也包括对学科教育、社会教育、德育等方面的整合。正是由于其整合性,才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为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通过图文揭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态度、发散思维,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升学习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我在教学广州版五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五单元《关于水的调查》时,就利用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我以水为中心,制作了一个简易版的思维导图课件。学生观看完毕后,我让学生对这个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无限扩展,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导图中不仅有保护水资源的地理知识,也有关于水的科普知识、数学知识,通过这种形式,使综合实践课程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如图所示:

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水”

2.思维导图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主题确定时尽情地联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谓一举两得。确定主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解决问题的顺序,这样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能力。师生在确定研究主题时,其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指挥者和命令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这样的师生关系更符合新课程的改革理念。

如在讲授广州版五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当家》前,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里的一家之主的样子以及他们的主要工作。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尽情地展开想象,并将其相关事项通过思维导图一一罗列出来,几经讨论后确定了研究的主题《今天我当家》。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自己家人的饮食习惯,并做好记录,之后根据这份记录清单进行物品的采购,最后便是准备一家人的饭菜。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了解了父母的辛苦,也知道了钱财来之不易。在记录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课后的交流和分享,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还使他们对家人多了一份关心和爱护。如图所示:

学生做的思维导图“今天我当家”

3.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相互关联的分支,使学生的思维之路四通八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材为基点,以学生生活中相关联的事务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使学生研究的问题更为深入,不仅扩大了学生视野,还在潜移默化中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讲授广州版五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一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时,我就利用了思维导图。引入新课环节中,当多媒体中出现广州的十大地标建筑之一——广州新电视塔海心塔时,学生就已经开始议论纷纷了。我便问道:“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海心塔。我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海心塔总高度是多少米?塔体是多少米,天线桅杆多少米?大家知道吗?”看着学生迷茫又渴求的眼神,我便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我告诉大家:“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你们自己去寻找,而且根据这个问题,大家还能想到其他问题吗?”于是,按照习惯,学生自然成组,我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海心塔进行思维扩散。在让小组合作研究之前,我继续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思维导图,告诉他们在问题罗列时也可以采用此方法。学生看了之后,纷纷在纸上开始画图、罗列,这样的一堂课不仅趣味性十足,还颇受学生喜欢,学生呈现的结果也是精彩纷呈,有的小组通过思维导图罗列的问题竟然多达百种,如海心塔名字的由来、广州的其他地标性建筑都是什么等,不一而足。而没有使用思维导图的小组,用时最长,罗列的数目最少……由此看来,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罗列最多的小组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罗列的内容包罗万象,内容宽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对拓展学生空间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4.思维导图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的呈现,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激发,新的疑问促使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不断生成,从中选择有意义的题目继续深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角度……这样的一个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如我在讲授广州版五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第一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的主题一《名城广州》时,我为学生设定的问题是“请说出广州最令你心动的五点理由”。问题设定后便将学生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7个人。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要求每个小组都要制作关于该课题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前期铺垫,学生的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分工合作、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等过程进展都非常顺利。在合作过程中,大家对思维导图不断进行补充、完善,在各个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之间时而热烈讨论,时而低头沉思,虽然偶尔也有争吵,但争吵过后依然亲密无间,最后各个小组均呈现出了个性十足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设置,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多元,最为重要的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爱学习。如图所示:

学生做的思维导图“名城广州”

学生做的思维导图“海心塔”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简化了课本知识的传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综合活动课整合性特点,揭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除此之外,思维导图还对转变教学理念、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和推广。

[1][英]东尼·博赞,巴得·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英]东尼·博赞.启动大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3]康敏.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师素质提高[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4).

猜你喜欢

活动课导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