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针灸大夫的“针功夫”
——访北京市健宫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 方正

2018-03-02刘晓旭

健康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络针灸针刺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针灸是什么?有人评价称它为上古绝技、神仙技法、人间奇术……这些评价给针灸套上了一层神圣外衣的同时也使很多人对它敬而远之,对针灸的盲目崇拜和避之不及都使得针灸在医学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只有让更多人了解针灸的真正“面目”,才会使针灸起到造福人类的作用。

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是在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之而生。随着古人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如今用的不锈钢针。

针灸的书面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中写到:“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针灸术。针灸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发展的早期,是以针灸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随着中国朝代的不断更替,及中国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针灸由盛转衰,甚至一度藏于市井,流落乡间。甚至在民国时期,西化是人心所向,针灸和其他“传统糟粕”一样,被视为封建残留。直至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中医药文化开始复苏,针灸才真正走出阴霾,重见天日。但再次有机会登上医学舞台的针灸并没有迎来人们热烈的欢迎,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下,针灸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夸张的神话色彩和偏执的误解使针灸这个“国粹”不能得到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运用。

为此,《健康之友》杂志记者采访到了北京市健宫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方正主任,希望通过对方主任的采访,了解针灸学的真谛。

针灸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知道针灸,但并不了解针灸治疗的目的和意义,所以不敢轻易尝试。关于针灸到底是什么,方主任告诉记者,“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是中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

针灸在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20 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真的有作用么?

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方正说,“针灸治疗的疾病种类很多,涵盖了内、外、妇、儿多学科的多种疾病,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所以针灸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副作用少等优势。”

方正参加世界针灸联合会2017学术大会

方主任告诉记者,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是否有危险?

对于针灸是否有危险,方主任告诉记者,“任何一种治疗都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总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者对病人认真负责,严肃细心,集中精神等均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很多来针灸科治疗的病人都会问针灸痛不痛。因为担心疼痛,有些特别适合针灸治疗的病人会放弃针灸,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那么,针灸时痛点好还是不痛好呢? 方主任告诉记者,“针灸疼痛通常是针刺入人体的穴位后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有时它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感觉,有些病人会觉得舒服,可以说是一种舒服的痛,但有部分病人会把这种麻胀不舒服感误以为是疼痛。这种不舒服的痛是存在于“穴位”和“经络”里,部位不在表皮,通常比较深沉。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些感觉表示已经“得气”,是针刺穴位正确、手法有效的反应,如果这些感觉很微弱,针灸医生有时会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体质通过“捻转”“提插”等运针手法,调整针刺“得气”的感觉,来增强针刺的治疗效果。针灸疼痛针刺入皮肤瞬间,常会有短暂的“蚊子叮咬”般的疼痛感。手法熟练的医生,疼痛会很少,甚至感觉不到,当然也和病人心情有关系,越放松感觉越不明显。但是如果有存在于皮肤表层牵拉的刺痛,是针刺到毛孔或毛细血管的缘故,这种感觉从针刺入皮肤开始,一直到针拔出皮肤才会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有时医生会选择重新针刺。因此,针灸治疗时,一般无针灸疼痛,即使有也是轻微的蚊子叮咬般瞬间疼痛。而局部或者循经络产生的酸、麻、胀、重的感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感觉到,也是针灸有效的反应。”

外国人怎么看待针灸?

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十分感兴趣,他们对待针灸又持以一种怎么的看法呢?方主任告诉记者,“我治过很多外国友人,他们对针灸非常的信服,专程过来接受针灸治疗。”

中餐、针灸、功夫、中药美誉海外,可称之为“新四大国粹”。针灸术是继中餐后又一传遍西方的中国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真正对西方科学技术有影响的一个领域。尽管中医药随着中国移民很早就来到美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公认针灸疗法是随着尼克松访华正式传入美国的。有很多美国人都知道引发当年“针灸热”的导火索是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报道。

在美国针灸界和医学界流传得最广的一则关于针灸传入美国的传闻是这样的:在尼克松访华团成员中,有一名年轻的随团记者,在中国患了阑尾炎,住进了中国医院。中国医生在做阑尾切除术时,没有用麻药而是用了针刺镇痛麻醉,手术十分成功。这位记者回美国后,在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引发了美国的针灸热。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记住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针灸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昌盛的同时,还应记住诸多为针灸西进而做过贡献的中外医生和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患者们,甚至是这样一位将针灸热传遍美国的记者。

对于未来针灸的发展大趋势,方正说道,“中国应积极开展针灸临床研究,用可靠证据支撑发展。中国针灸蓬勃发展,应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将国内外针灸人组织起来,创建适宜的研究方法与机制,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方法,开展针灸优势病种、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形成学术界认可的循证临床证据,促进针灸进入主流医学体系,支持世界针灸的健康发展。”

方正给患者诊脉

猜你喜欢

经络针灸针刺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经络考证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