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怀旧叫挂历有一家小店卖回忆
2018-03-02刘晓旭
⊙文/本刊记者 刘晓旭
中国挂历(月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挂历也得到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出版社、人民中国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大都把“挂历”当成一种对外宣传品
现在的北京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填的满满当当,相对于老北京气息,现代的时尚感充斥着这座城市。在现在的北京,想要寻到一处真正的“回忆”已经越来越艰难了。从前说起老北京总有人会不禁想到南锣古巷,古香古色的街道,路边卖着老北京的年画、挂历、兔爷和鼻烟,但现在的南锣鼓巷已然变成了一条现代商业步行街,街边被小吃、流行潮牌和小商品商店占据着,满满的商业化气息扑面而来,没有了老北京特色的南锣鼓巷也失去了北京3A级景区的资格,也许还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这里参观,但大多失望而归。能够当做老北京回忆的老物件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需要,不能带来利润的老物件商店也接连倒闭。但有时我们会想念这些老物件,看到他们就仿佛看到了年少的我们,当我们赞美时代进步的同时,有时忍不住回头感慨过去,人就是这样,在回忆中不断前行。
挂历,承载着年少的记忆
挂历淡出人们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如果不是有人无心的偶然提起,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起记忆中有这样一个老物件。在北京靠近西四北大街的路口不远处的胡同里就有一家开了30多年的挂历小店,店主金安光老先生,大家喜欢亲切的称呼他一声“金大爷”。记者走进这家胡同小店,入目的是满墙的挂历,有风水图的、有人物图的、有生肖图的、有水墨画的,金大爷坐在门口打着盹,乍一看有人来了,抬头冲记者笑了笑说到,“快进来,外边冷,进屋子里面来暖和。”
金大爷今年已经七旬有余,个子不高,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但那双温和的眼睛却闪烁着慈祥的光芒。记者简单说明来意,金大爷很高兴的说,“现在很多以前的挂历店都停业了,很多老人都不知道上哪里买挂历了,这是我们老一辈留下的传统,帮我告诉他们我还坚守在这里卖挂历。”,金大爷告诉记者他的挂历小店全年365天无休的开业,“现在想买一份挂历太难了,很多人为了买挂历从很远的地方坐几个小时的车来我这里,我要是不在他们就还要再跑一趟。”,挂历小店的店门上贴着醒目的手机号码,金大爷告诉记者这是他为了有急事出门时万一有人来买挂历特意准备的,“他们都是特意过来买挂历的,都是为了这一份回忆,我不管在哪里都要尽力赶回来。”
挂历,记载着欢笑与泪水
金大爷跟记者谈起从前,眼角就带着笑和自豪,“给你看看你们这代人没见过的老物件!”金大爷说着从箱子里翻找出很多1970年前后的日历牌,金大爷爱不释手的抚摸着泛黄的挂历牌说,“我从16岁开始就在工厂上班,1980年左右的时候因为手受工伤影响不能继续工作所以退休回家,因为要赚钱养家,我就开始在平安里附近卖书,起名“京华书店”,顺便也卖挂历。后来书不卖了,但挂历还一直卖着。我差不多30年前搬到了现在的位置,有了一间固定的店面。那时候挂历非常流行,每家每户都要买上两个挂在墙上,很多公司过年过节都会来我这里一整车一整车的买挂历,这些挂历牌就是那时候卖剩下的。”
90年代后期至2000年左右,挂历行业渐渐变得不再景气。20 13年10月31日,中纪委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严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日渐萧条的挂历市场,再次遇冷。买方渐少,也导致了挂历印刷厂的变迁。
记者问到现在挂历销售的情况,金大爷面露难色地说,“本来现在的年轻人对挂历的需求就小,我这店还不大,我也不会做宣传,现在临近过年还有一些老客户会过来买上两本,但买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之前总来我店里买挂历的老人有的已经不在了,有的身体不好只能让子女过来帮忙买了,现在能见到的熟悉的面孔已经不多了。”金大爷说到这里低头叹了一口气,“这几年挂历不好卖,我也不敢进太多的货,现在也没剩几本了,最近几年能进货的印刷厂越来越少了,最开始的时候我自己就直接走着去印刷厂取挂历,后来很多北京印刷厂不再做挂历了我就开始去个体小印厂进货,但小个体没坚持几年就纷纷倒闭了,现在我基本都在广州、深圳的印厂进货,他们知道我要哪种样式的挂历都直接快递过来给我。”
挂历,代表着家人的牵挂与支持
金大爷店里的挂历价格非常平民,一本挂历10元到30元不等,金大爷说,“我刚开店的时候挂历就卖10元一本,那时候虽然一个月工资也就30元左右,但还是有很多人来买。现在只有山水画的收藏挂历卖的稍微贵一些,但卖的最多的还是生肖类和花卉类封面的挂历。”,一本挂历平均20元左右,加上销售不景气,金大爷一年的收入也十分微薄,金大爷感慨地说,“我的小店收入少还辛苦,我的老伴之前因为开店的事也总会跟我生点气,别的人家每年都会出去旅旅游,我开店一天都走不开,她总是抱怨。最近我老伴身体不好去医院住院检查,但我每天还是坚持闭店以后再去医院看她,家里人也担心我的身体,总劝我把小店关了,但我不想关,我现在身体还可以,还能坚持几年。”金大爷得意的拍了拍自己身边的暖气笑着说,“这暖气就是前几天我的姐姐过来看我给我买的,虽然我的小店挣不了多少钱,但我的家人其实也一直默默支持着我。”
挂历,记录着时间的故事,金大爷的挂历小店虽小,但30多年的开店故事却吸引了各国内外媒体的关注,金大爷为记者展示了近几年来小店采访的记者名片和国内外报纸的文章,“很多媒体都来采访过我,我也很喜欢跟他们分享我的故事,我开店30多年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曾经也有过很多名人来我店里买过挂历,也有很多外国人来光顾过我的小店,甚至有外国记者在国外报纸上刊登过我的挂历小店的故事,我很开心看到大家因为我的挂历去回忆以前的故事。”金大爷说,“前两年,有一位86岁的老人,特地从昌平打车到我这里,说要买挂历。他说孩子新换的房子一百多平方米,所以想买个大一点的挂历,人老了时代也变了,很多老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归属感,只有像挂历这样的老物件能让他们感觉亲切心里踏实,我听他说完非常感动。”
记者在金大爷的小店采访期间遇到了几位来买挂历的顾客,记者采访了一位年轻的顾客,他告诉记者,金大爷的小店在这个小胡同里开了很多年了,家里的老人从他小的时候就总跟他说,“你去金大爷那儿买两本挂历,我告诉你在哪儿,给你钱。”,那时候逢年过节家里总要在金大爷店里买几本挂历,不是自己用就是送给亲戚或者朋友,现在他已经上班工作了,家里的老人还是年年嘱咐他让他来金大爷的店里买挂历,他告诉记者,“有时候工作太忙真的是没时间过来买挂历,家里的老人就会不高兴,隔几天就催我赶紧过来买,生怕好看的挂历都卖没了。”
在金大爷卖挂历期间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在金大爷的店里买挂历会选择用手机支付,金大爷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好多年轻的顾客来我这里为家里老人买挂历都会问我能不能用手机支付,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带现金的习惯了,我也开始学着怎么用手机收钱,现在已经操作的很熟练了,这种支付方式确实挺方便的。”金大爷的小店虽然卖的是老物件,但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的进步着,金大爷说,“以前店里进的挂历基本都是福字和生肖图的,最近几年我也开始尝试进一些明星封面的挂历,今年卖了很多范冰冰封面的挂历,明年我会再进一些其他封面的试试。”
挂历,一个时代的里程碑,记得曾经电视上有过一个公益广告,广告中孩子的父亲在孩子睡觉后开着一盏小小的台灯,用前一年的旧挂历给孩子的教科书包上书皮,并用粗粗的水性笔在书皮上写名字,这个公益广告感动了很多有同样经历的人,这其中也有记者本人,记得记者小的时候,母亲总是喜欢用前一年的旧挂历给学校新发的课本包上书皮,包好的课本书皮硬硬的,每次翻开课本都会把书皮压一道深深的痕迹,现在再回想起这些往事不禁感觉到满满的幸福。有人说回忆是一种力量,它可能不会出现在你最幸福的时刻,但当你最孤单无助时往往是它带你走出阴霾,而挂历就是回忆的窗户,它曾陪伴一代人走过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就这样年复一年,挂历是时代的里程碑,它可能已经被新时代的产物所替代,但它身上背负的记忆却永远值得我们珍藏,就像这家挂历小店,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但希望有人记得曾经有一家小店带给过我们感动。
金大爷如今已经七旬有余,谈到挂历小店未来的计划,金大爷告诉记者,他筹划着希望可以开一个小小的挂历展,他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挂历的历史,让更多的老年人可以看到挂历回想起他们年轻的故事,金大爷坚定的告诉记者,“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就要坚持开着我的挂历小店,不求开的多么红红火火,哪怕最后只有一位顾客会来光顾,我都要坚持为他开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