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

2018-03-02郭贵龙

健康之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乐手爵士乐爵士

⊙文/郭贵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的夜生活不是去看杂技团表演、歌舞团或交响乐演出,就是游览黄浦江。陈双平说,时任和平饭店的领导层想法超前,希望搞个乐队,于是到文化局“借”了几位老先生,请他们到和平饭店表演,看看反响如何。岂料,1979年圣诞节的首演一鸣惊人,和平饭店从此名声大噪

在1979年圣诞节,上海文化局“借出”的几位老先生到和平饭店“出任务”——演奏爵士乐,探看市场反响。这一场演出一鸣惊人,和平饭店爵士乐从此名声大噪,周六欣赏爵士乐成了时尚。来自文化局的演奏者在1980年退休后,顺理成章成为和平饭店组建的老年爵士乐团首批团员,投入爵士乐演奏生涯至今已超过半世纪的他们虽然老矣,仍然没放弃爵士乐,他们坚持在新上海的繁华里,演绎他们特有的旧上海“软爵士”。

1979年12月24日圣诞节,六位上海“老克勒”在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弹钢琴、打鼓、吹小号和萨克斯风,从晚上8时一直表演到10时多,让百余名仅须付2元门票的外国宾客,沉浸在爵士乐的圣诞欢愉中。

“老克勒”是上海人对最早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老先生的特殊尊称,他们装束整齐,发型干净,表现出老上海人特有的气质与品味。

回忆起宾客当时陶醉的神情,明年将退休的爵士吧经理陈双平(59岁)流露出许多自豪与不舍。这一晃,他在和平饭店工作已经长达37年。

1979年圣诞节首演一鸣惊人

1978年从海军航空地勤兵退役时,21岁的陈双平被分配到和平饭店餐饮部担任服务员,自此没再离开过饭店,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的重要见证者。

陈双平刚进和平饭店工作的时候,酒店还没有爵士酒吧。陈双平告诉记者,那个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年代,上海仅有十家涉外饭店可接待外国宾客,对年轻的他而言,为外国人服务,接触很多新鲜的事物,是很时髦也很高兴的一件事。

那个年代,上海的夜生活不是去看杂技团表演、歌舞团或交响乐演出,就是游览黄浦江。陈双平说,时任和平饭店的领导层想法超前,希望搞个乐队,于是到文化局“借”了几位老先生,请他们到和平饭店表演,看看反响如何。

岂料,1979年圣诞节的首演一鸣惊人,和平饭店从此名声大噪。每到周六,在上海工作的外国专家或是早年接触西方音乐的上海本土“老克勒”,都到这里相聚、欣赏爵士乐演奏。

向文化局“借”老先生时,他们都还有正职工作,到了60岁退休年龄时,这些从事演奏生涯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乐手,成了1980年和平饭店组建的老年爵士乐团首批团员。

从每周一场到天天演出

“刚开始是每周一场,后来增加到两场,现在是天天演出,还有唱歌。”陈双平说,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夜生活渐渐多样化,民众的作息时间向后推迟,乐队演奏的场次也逐步增加,还加入了歌手唱歌的部分。

即使2007年3月底和平饭店停业整修,老年爵士乐团也没停歇下来,陈双平和乐手们到华亭宾馆演出、工作,直到饭店2010年重新开业,他们再回到爵士酒吧。

和平饭店每晚上演两个整场的爵士乐演奏,每场约一个半小时。每批乐手演奏时,上半段是爵士乐表演,下半段有女歌手演唱《夜来香》《夜上海》《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老歌,也有《亲密爱人》这样的流行歌曲爵士版。

八九十岁老乐手孜孜不倦

政要到访爵士吧

40多年来,老年爵士乐团不仅受大财团邀请到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演出,到访上海的国际政要,也会被安排到这里欣赏中西合璧的老年爵士乐。

据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到爵士吧时,还饶有兴致地与老乐手同台演奏萨克斯管。其他到过爵士酒吧的政要还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里根,以及墨西哥、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总统。

2011年,老年爵士乐团受邀参加荷兰鹿特丹的全球最大室内爵士乐节“北海爵士音乐节”,六位年龄介于75岁至88岁的乐手的演绎,被录制成《上海老爵士》纪录片。

据2003年加入爵士乐团的负责人肖雪强(60岁)向记者表示,首批六位老先生中,两位过世了,目前年事最高的周万荣老先生虽已94岁高龄,仍在和平饭店吹小号,可说是乐团的精神标杆。

在陈双平的印象里,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老年爵士乐团成员变化较少,除了偶尔有团员到海外探亲或是感冒生病缺席,基本上甚少休息,对爵士乐有着自己的执着。

如今,老年爵士乐团有十多名团员,无论是在爵士吧吹萨克斯管30年的孙继斌(82岁),还是在这里打鼓已六年的唐韵(91岁),都把到爵士吧演奏当成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先生们总在傍晚5时多起,陆续到爵士吧,各自为乐器调音、做准备,然后到酒店为他们提供的餐厅用晚餐。

孙继斌说,早年他在上海乐团吹萨克斯管,算来自己吹萨克斯管已经50年。住在虹口区的他,喜欢搭公车到和平饭店,单程约半个小时。

在一旁调试鼓音的唐韵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爵士乐堪称远东第一,“好的乐队都到上海来”。拉小提琴的远房姑姑见唐韵对爵士乐甚是喜爱,就把他带进歌舞团,他就这样和鼓结了缘。

屈指一算,唐韵打鼓70多年,尽管在和平饭店算不上元老,但早年是上海出名的百乐门鼓手,唐韵这个艺名在圈内颇有名气。

年纪大了为何还坚持到和平饭店打鼓?唐韵笑说:“爵士乐是我的爱好。现在一周演奏四次,家里人叫我歇歇,但是歇下来连楼梯都走不动,还是现在这样活动活动好。”

住在中山公园的他搭20号巴士到和平饭店“上班”,还说酒店提供的晚餐荤素搭配合他口味。

老乐手展现“软爵士”风格

肖雪强说,老乐手的身上有一种精神,他们高龄但穿着得体,遵守纪律,上班认真,不搬弄是非,令年轻的服务员们油然而生敬意。

老乐手对爵士乐的理解和表现,也与现代年轻乐手不同。在肖雪强看来,他们是“软爵士”演绎风格的代表。老先生们多数时候坐着吹奏,技术上实打实,保持爵士乐的本色,在吹奏连贯性上有着他们自己对旋律的解读。

这种音乐风格让外国宾客看到了昔日上海的风采与情调。肖雪强记得,有一天,一名拄着拐杖的德国老人代表其父来到爵士乐吧,原来他的父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过和平饭店爵士吧,由于年纪大了走不动,于是请儿子专程到和平饭店,替自己再回味一次老上海的爵士乐。

陈双平认为,老乐手的进取心令他印象深刻。有时候外国客人想听某一曲子,和乐队沟通后如果当天无法现演,老乐手回去后必定找谱子排练,力求下次演奏歌曲献给客人。久而久之,曲目多了,到这里捧场的老熟客也慢慢多起来。

从老歌到世界名曲曲目多达500首

陈双平透露,爵士乐团演奏的曲目从上海老歌到世界名曲,结合怀旧和创新。90年代,节目单上有70首曲子,但实际上保留曲目多达500首。

有时候,客人会对乐团吹奏的某首特定曲目提出意见,分享他们在其他地方听到的“味道”。爵士乐团在中场休息时会讨论客人的反馈,并在下半场再吹奏一遍,以期满足客人对曲风的要求。

陈双平说,大家在这里工作、演奏,不纯粹是为了收入。他本身一边听音乐一边服务客人,心情欢愉,且自己蹩脚的英文就是在爵士吧里,通过反复重复外国客人的点单而得到了纠正。

他说,晚上在爵士吧边欣赏爵士乐边工作,白天业余时间学习英文,但是招待客人时发现课堂上学的英文客人听不懂,于是客人点单后他就跟着重复一遍,这样慢慢地修正英语单词发音。

爵士吧门票水涨船高

陈双平忆述刚到和平饭店时,一杯咖啡只卖1.5元、茶8角,爵士吧一晚上收入一两千元,他自己月入36元,后来涨到40多元、100多元,乐手的工资则基本上高他一倍。

经济发展后,爵士吧的“门票”水涨船高,由最初的2元,提价到5元、10元,今年起,门票收费200元,可抵酒吧内的酒饮消费。

据记者观察,爵士吧平日晚上迎客至少60人次,以外国宾客居多,周末客人更多,连吧台高脚木凳都坐满了人。

传承与延续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前沿大都市,爵士乐在年轻一代中颇有市场。

五一假期期间,“2015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在上海静安区接连狂欢三天,200多名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等地爵士音乐人献演,新加坡爵士大师蒙特罗(Jeremy Monteiro)率领的爵士乐队,4月30日晚于商城剧院演出。

网民力荐的上海十大爵士乐酒吧中,和平饭店作为老情调特色的爵士乐吧始终有其一席之地。在上海新旧爵士乐文化的碰撞中,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团如何传承与延续老一代乐手的精神和演绎风格,也是乐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肖雪强认为,老年爵士乐团受到历任和平饭店领导付出的心血,如今乐团平均年龄近80岁,如何发扬上海多年走在世界前沿的文化传承,照顾好老先生、延续上海“老克勒”精神,任务艰巨。

考虑到老年爵士乐团乐手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现在老团员演一天休一天,年龄77岁左右的担纲晚间第一场,年轻档则担纲下半场演奏。

肖雪强认为,时下年轻人多消费速食文化,夜生活丰富,有些白领凑热闹后发现,精神在那样的大环境中难以放松,反而心情浮躁。

而到和平饭店听听爵士乐,较能沉淀心情思考些事情。他说:“这里带给人精神文明,是聚集了历史、故事和人文气息的地方。”

肖雪强说:“我们没刻意去切割年轻和传统,但是白领进来可以静下心来,回味一些东西。”老年爵士乐团,“不是为爵士乐而爵士,而是有思想、历史和现实”。他也坦承,乐团还没想过要主动“走出去”,但会“先把自己整理好”。

对于选拔新团员,肖雪强表示除了艺术考核,还要看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老一辈乐手对自己有要求,认真工作成为他们的习惯,而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要把它当纪律来抓,这是有差别的。”

猜你喜欢

乐手爵士乐爵士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听音乐也能如此简单 Rogers乐爵士|LA502网络音箱
演出就要开始了
论民乐合奏中指挥对乐手的纵向听觉培养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舞台迷宫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浅谈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