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发展观的超越: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论

2018-03-01刘保国张宏莉

关键词:超越习近平

刘保国 张宏莉

[摘 要]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当今时代发展特征,顺应我国基本国情和新型生态发展道路而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发展的理论。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较传统发展理论,立意更高、认识更深、视野更宽、角度更新、力度更大,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全面超越,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传统发展观;超越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8)04-0069-07

On the surpassing of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Xi Jinpings theory on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LIU Bao-guo, ZHANG Hong-li

(Research Center of Social Governance Innov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114,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theory on green development is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ntegra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combines the Marxist ecology theory with Chinas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imes, which is also conforming to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new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ath. Xi Jinping's green development theory has higher conception, deeper understanding, wider vision, more update and more strength tha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It has achieved the comprehensive surpassing of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developmen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hina to take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Key words:Xi Jinping; the theory of green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 surpassin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直面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多个重要会议与场合通过不同方式强调了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表明中国传统发展观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绿色转向的必要性。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又强调坚持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标志着新时代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已趋于成熟。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这是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在新时代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在当今时代的中国确立起来,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旨趣,又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国情。与传统发展理论相比,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论立意更高、认识更深、视野更宽、角度更新、力度更大,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全面超越。

一、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立意更高

縱观目前世界上已工业化或者大体工业化的国家的发展道路,不难看出,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其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是建立在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基础上的。当前我国提出的旨在协调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绿色发展不同于其他传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亘古不变的主题,无论在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逐步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重视数量增加的粗放式发展,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强调质量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既蕴含知行合一的实践特质,又注重理论创新,并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立意更高。

(一)蕴含着知行合一的实践特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明确了实践的作用。马克思曾将共产主义者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当今中国,生态环境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绿色发展理论。而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既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也蕴含着知行合一的实践性质。

从认识论上看,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类和自然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主张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积极改造、利用自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环境与社会的发展处于动态的平衡。从实践论上看,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与自然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如果再不解决或缓解,最终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大局。生产力的提升必然伴随能源的消耗,但是两者却可以在矛盾和对立中找寻一个平衡点,实现有机统一。绿色发展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其实质就是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创新指导发展的理论

世界发展的大舞台上,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东方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需要有正确的发展理论的指导。科学实践是不断向前推进的,那么指导我们前进的发展理论也应该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以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做到了与时俱进。就绿色发展而言,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十八大确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说明,我党在制定发展路线和理论路线时,已经深刻把握了时代的发展内涵和精髓。而方针政策是对时代精髓的总结和升华,时代在前进,理论創新也就永无止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的战略起点出发,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时代的发展,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这些新思想新理念的提出,是习近平对新时代的深刻把握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理论成果的提炼,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

(三)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党所有建设的最终目的,如果因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而忽略了人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就本末倒置了。绿色发展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进一步强调了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行为才构成了长长的历史画卷。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热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绿色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实施绿色发展是我们党顺应我国人民呼声的具体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2]习总书记的讲话从人民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阐述绿色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能够及时满足人民的需求,体现了我党深厚的人民情怀。

二、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认识更深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满足了当今时代的具体需求: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这一矛盾的主要举措。生态文明建设不应只是局限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全面的发展,还必须将其融入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我国也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3]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规律,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而形成的对绿色发展的深刻认识。

(一)人民富裕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力求消除贫困,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人民富裕。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要求消除贫困,实现温饱。如果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其他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所有活动终将会失去意义。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所追求的,必然是生活的富裕。不断向人民富裕的方向迈进,正是绿色发展追求的目标。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必定是充满挑战的,只有既注重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才有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走向富裕的期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的享受,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要。鉴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协调性,人们意识到只有实施绿色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富裕不能只是物质层面的富裕,还有更为重要的精神层面的富裕,只有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富裕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富裕。绿色发展理念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从而最终实现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

(二)国家富强

纵观全球,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引擎,力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生长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中国共产党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就是让我们国家能在发展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上都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从而最大程度地使国家富强起来。当今时代,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4],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为当前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我们应以此为依据深入反思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求一条真正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新道路。

为了我国能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富裕大道而通向国家富强的殿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决策部署中,均体现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紧绷绿色发展的主弦,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各级政府要从当前的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改变一味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争取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将绿色发展理念彻底贯彻落实,通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发展而实现国家的富强。

(三)中国美丽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更加深刻的突出表现,就是美丽中国新概念的提出。实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习近平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5]过去,人们过度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为了发展经济不顾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对大自然大肆掠夺。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期盼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需要。我们党提出的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实施绿色发展的归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充满信心地指出:“到本世纪中叶,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建成美丽中国。”[6]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旨在让中国美丽的崭新思路和具体实践,成为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的真实展现和生动表达,也凸显了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认识上的深化。

三、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视野更宽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考虑发展问题时,具有十分宽泛的视野。不仅注意到局部细节,而且考虑了战略大局;不仅正视现实问题,而且回溯过去,展望未来;不仅立足国内,而且综合考虑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

(一)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

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7]44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制约我国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开始着手建设生态文明,谋划绿色发展方略。从党的十八大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系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再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及十九大重申坚持新发展理念,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日臻成熟。这也说明我们党是从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任务和宏伟目标。

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现代化建设肯定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从战略全局来看,这四个建设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整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既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也是对地球上人类可持续发展新道路的重大探索。其战略意义是深刻、长远和根本性的。

(二)知古鉴今的历史视野

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有宽广的视野。既要向前看,寻找通往未来的信心,又要向后看,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7]287因为拥有了历史视野,就能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在熟悉过去的历史、通晓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正确判断历史的未来指向。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形成,正是我们党自觉进行历史分析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在从战争状态进入建设时期之际,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8]1439历史已经证明了工作重心的这种战略调整无疑是正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纠正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错误,但在发展模式上,我们走的仍然是一条以扩大要素投入为主,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甚至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反思传统发展理念,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概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主张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在发展问题上取得的重大进步。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善于从历史的大视野考虑问题,从发展的大趋势分析问题,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纵深感,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

(三)统揽全局的世界视野

放眼当今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在向生态文明方向演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共识和行动,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2008年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绿色新政和绿色经济的倡议后,不仅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响应联合国“绿色经济”的号召,以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加入“绿色大军”行列,并制定《国家行动计划》而大力推进。

世界各国基于历史经验的做法和选择,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成为我们的借鉴。现在绿色发展不仅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向世界展示大国气势与责任的具体表现。我国人口众多,在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总量持续增加的阶段,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兑现减排承诺,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姿态和风范。2015年,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中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其绿色发展理论的精髓,他在讲话中强调了绿色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了我国的发展要从世界眼光与角度出发,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他也表示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努力共创生态文明的和谐未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生态系统绝不会单纯地属于某个国家或者是某个领域,而是隶属于全球,属于整个人类,并与人类的命运构成了共同体。习近平在国际舞台强调绿色发展,体现出中国的全球领导力和大国担当,对国际环保事业将产生重要影响、做出重大贡献。

四、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角度更新

习近平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和社会形态演变的角度看到了绿色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社会形态演变的必然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并且从现实的角度对绿色发展作了符合当今中国实际的顶层设计。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新,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性。

(一)人类文明的视角

人类社会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撑,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所提供的各种物质生产资料,而人类在获得这些物质生产资料之后,在其所进行的系列生产活动中又会反过来影响生态环境系统自身的平衡。任何社会的文明程度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文明的繁荣与衰落也都与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如位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原本拥有沃野千里的天然环境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利益开始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各种生产生活资料,于是破坏了原有生态本身的循环系统,导致了河流系统的崩溃与紊乱,进而影响了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土壤等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使得兴盛的情景逐渐沦为过往云烟,再也回不到曾经的繁荣景象。现实的教训是惨痛的,但惨痛的教训也警示人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起源早,涉及范围也广。近几十年来,中华传统文明在现代中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兴起。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疑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出现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这在客观上成为我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新概念的动因。习近平正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概括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9]121这一论断,既是我们党对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趋势的正确把握,也是对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自觉尊重。

(二)社会主义的视角

一个国家对待环境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是否拥有长久的发展计划与活力,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这个国家不可能拥有长足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资本主义国家在早期的工业社会中,通过不断发展经济而跻身于世界发展前列,但这种片面追求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形成了巨大的阻碍。社会主义的价值和历史使命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发展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习近平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表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也是政治的一种诉求。

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走生态的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主要是从人的实际需求出發来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经济发展的硕果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好处,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唯有如此才能为人类本身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表明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三)重视顶层设计

绿色发展是一项涉及体制变革、生产与生活方式全面转变的系统改造工程,每一个偏差,都将造成整个制度体系的破坏。因此就必须从现有状态出发,把握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与规律,为绿色发展提供力量支撑,从而提升绿色发展的政治领导力。

重视顶层设计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所贯穿的总体性的哲学思想,启发人们要以整体主义范式思考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绿色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哲学性的命题,在这个命题的统领之下,我们要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努力寻求适合我国发展的具体道路与方法。在绿色发展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中,坚持整体主义原则,对绿色发展进行总体性构建和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在“五位一体”的改革发展系统中创新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要考虑全面的问题,要将生态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与之相互协调、融通并进,规划和制定符合国家和人民未来长远利益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二是要切实贯彻和谐发展的思想。即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和谐整体,努力构建一个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良性循环体系。

五、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力度更大

习近平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7]236环境工程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创新思维,制定政策,严格制度,到位措施,重在行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从这五个方面切实发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一)创新思维

习近平主张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根据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获取生产生活物质资料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我们唯有将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方能推进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人类社会的整体性的价值观与发展策略,并且贯通于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习近平坚持以创新性的方法、思路和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反对向自然一味地索取资源而不考虑其本身的承载能力的做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绿色发展应有的新思维。

(二)制定政策

绿色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发展思维,其所秉承的是这样一种思维,即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认清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塑。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非常注重这种思考,并体现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方面。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政策上看,在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不尊重自然与保护自然的发展方式都将面临着来自自然本身的拷问和惩罚。这就需要人们采取合适的发展模式与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而言,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升到全社会层面,离不开国家的支撑,而且唯有通過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实现。例如,从我国现有的相关经济政策着手,可以通过制定与修改相关政策来保护生态环境。当然,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是相信通过相关政策的修改会逐步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策略,是保障绿色发展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三)到位措施

出于绿色发展需要和当前生态环境形势的压力,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对生态治理提出了具体性的措施和方案,多层次、全方位地对生态治理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其内容涉及国土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等,也涉及法律法规、经济政策、行政手段等方面,不仅对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进行了完善,还对重点整治对象进行了特殊规划。具体地说,为了推进绿色发展,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两个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两项重点工程(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两次重大行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三个最严格的关键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重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这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绿色发展的决心。

(四)重在行动

任何理念的实施都要依靠实际行动的支撑。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大决心、把思想理论落到实际行动中去。他强调“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7]293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全体人民都注重实际效率,将全社会的力量置入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具体而言,主要做法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各生产生活领域大力宣传绿色发展的知识理念,让全社会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营造整个社会的生态价值和绿色氛围。其次,加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与制度制定。力争从理论科研层面提供绿色发展的依据,从制度层面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行为,努力在我国形成一套完整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再次,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让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透明开放的过程,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将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质疑。最后,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在实践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整体性思维,学会与全球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交流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共商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4-11(01).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http://cpc.people.com.cn/n/2015/1103/c399243-27772351.html.

[4]新华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N].中国青年报,2015-03-07(02).

[5]习近平.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EB/OL].[2013-07-20].http://news.youth.cn/gn/201307/t20130720_3563839.htm.

[6]习近平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5-19].http://www.gov.cn/xinwen/2018-05/19/content_5292116. htm.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1.

[10]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EB/OL].[2012-11-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115/c1024-19590525.html.

猜你喜欢

超越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