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豆蚜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

2018-03-01刘昌燕万正煌焦春海李莉刘良军陈宏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生长发育吡虫啉

刘昌燕 万正煌 焦春海 李莉 刘良军 陈宏伟

摘要:为了解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试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在(25±1) ℃,光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叶浸虫法确定吡虫啉的亚致死剂量,通过叶碟饲养,记录其发育历期、产蚜量和寿命。结果表明,豆蚜经处理后,平均寿命表现为LC30处理后显著短于对照,而LC20和LC10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平均产蚜量表现为LC30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LC10、LC20、LC30处理豆蚜后,F1代若虫和成虫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若蚜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后,对其寿命和繁殖力均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吡虫啉;亚致死效应;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Q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23-008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3.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属半翅目蚜科,别名苜蓿蚜、花生蚜,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寄主植物可达200种以上[1],主要有豇豆、菜豆、蚕豆、豌豆、绿豆、大豆、花生、苜蓿等,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2,3]。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嫩茎、幼芽、顶端嫩叶、心叶、花器及荚果处汁液。受害严重时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卷缩,影响开花结实[4]。又因该虫大量排泄“蜜露”而引起煤污病,并可传播植物病毒病40多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5,6]。目前,中国对于豆蚜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豆蚜的盛发期施用化学杀虫剂,可以直接杀死大部分蚜虫,但由于蚜虫个体接触药量的差异及药剂的降解,对蚜虫还存在亚致死效应。研究发现,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害虫的抗药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以豆蚜为试验对象,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分别用吡虫啉LC10、LC20、LC30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成蚜,明确该杀虫剂不同亚致死剂量对豆蚜成蚜及次代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旨在为化学农药合理施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豆蚜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与作物

豆蚜采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绿豆试验地,带回实验室以盆栽蚕豆为寄主,在(25±1) ℃、光照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饲养条件下形成稳定种群备用,期间不接触任何农药。饲养用作物为蚕豆新品种鄂蚕豆1号。

1.2  供试药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购自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

1.3  生物测定及亚致死剂量确定

生物测定采用FAO推荐的带虫浸叶法,将吡虫啉稀释为5个不同浓度梯度,将带有豆蚜成蚜的蚕豆叶片在各浓度中浸渍5 s后取出,置于含有琼脂层(1.5%)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每皿放置接存活成蚜1头的蚕豆叶片1片,盖上盖子,用封口膜封上以防止蚜虫爬出,每3 d更换1次叶片,然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条件同前)。24 h后统计豆蚜存活数与死亡数,每浓度处理30头,重复3次,以清水为对照。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和LC10、LC20、LC30、LC50值。

1.4  试验处理

亚致死剂量对F0代的影响:根据生物测定的结果,采用不同亚致死剂量LC10、LC20、LC30和LC50分别处理豆蚜成蚜(带虫浸叶法),置于含有琼脂层(1.5%)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中,每皿放置接有存活成蚜1头的蚕豆叶片1片,盖上盖子,用封口膜封上以防止蚜虫爬出,每3 d更换1次叶片,然后置于培养箱中(饲养条件同“1.1”)。观察记录产蚜数,直至成蚜死亡,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亚致死剂量对F1代的影响:挑取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的豆蚜成蚜同一天产的若蚜置于直径为    9 cm的培养皿中(饲养方法同上),然后置于培养箱中(饲养条件同“1.1”),每浓度处理30头,重复3次,每日观察记录幼虫期、产蚜数、蚜虫寿命,直至死亡,以清水处理为对照。

1.5  数据分析

用F检验判定毒力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用LSD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组建豆蚜的生殖力表,计算种群动态参数:净增殖率R0=ΣLXMX;平均世代周期T=ΣXLXMX/ΣLXMX;内禀增长率rm=lnR0/T;周限增长率λ=exp(rm);种群加倍时间t=ln2/rm。式中,X为时间间隔(d);LX表示任意一个体在X期间的存活率;MX表示在X期间平均每雌产蚜数。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用Excel 2007和SAS 9.5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吡虫啉对豆蚜成蚜的亚致死剂量

吡虫啉对豆蚜成蚜毒力回歸方程存在显著线性关系(y=2.663+1.331x,R2=0.938)。吡虫啉对豆蚜的LC10、LC20、LC30和LC50分别为6.21、10.00、23.01和56.99 mg/L(表1)。

2.2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对F0代豆蚜成蚜寿命与生殖力的影响

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成蚜后,平均寿命低于对照;LC30处理成蚜后,其平均产蚜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而LC10和LC20处理成蚜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2)。

2.3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成蚜对F1代发育历期及生殖力的影响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后,豆蚜各龄期及世代发育历期和成蚜寿命相比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表3),但是存在显著的生殖劣势,结果如图1所示。整个世代中,经LC10、LC20、LC30处理后的豆蚜世代产蚜量分别为14.29、16.24和15.44头,而对照的世代产蚜量达到了23.00头,差异显著。

2.4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成蚜对F1代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根据豆蚜各年龄组的存活率和净产蚜率建立年龄特征生命表,如表4所示。吡虫啉处理豆蚜后,若蚜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由于吡虫啉处理后豆蚜日均产蚜量低于对照,而导致净增殖率(R0)低于对照;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处理均小于对照,处理和对照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29 2、0.128 6、0.116 1和0.156 9,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137 9、1.137 2、1.123 0和1.169 9;而种群加倍时间变化却与前两者相反。

3  结论与讨论

害虫综合治理认为害虫防治不是以消灭害虫种群为目的,而是将其种群的数量控制在经济和环境可接受的范围内,而在利用杀虫剂进行害虫防治时,杀虫剂浓度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至一定水平时其毒力就可能变为亚致死剂量,对害虫群体而言,该范围内剂量并不能导致其死亡,但能影响其行为或生理活动,故研究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与害虫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力及再猖獗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利用吡虫啉亚致死剂量(LC10、LC20、LC30)处理豆蚜成蚜,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缩短了F0代豆蚜的成虫寿命,降低了其繁殖力,并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影响显著。显著降低了F0代豆蚜的成虫寿命,这一结果与前人关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豌豆蚜试验种群的研究结果相同[8,9]。

参考文献:

[1] 文礼章.国外豆蚜研究概述[J].植物保护,1987,13(4):47-49.

[2] 陈  鹏,王凤珍,李春成,等.以生命表技术评价异色瓢虫对豆蚜的控害潜能[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14-19.

[3] 王秀梅,陈  鹏,臧连生,等.基于生命表技术评价豆柄瘤蚜茧蜂对豆蚜的控害潜能[J].植物保护学报,2014,41(6):687-690.

[4] 张文丹,刘  磊,渠  成,等.不同杀虫剂对花生蚜毒力及拌种控制效果研究[J].花生学报,2015,44(1):1-5.

[5] ATIRI G I,THOTTAPPILLY G. Aphis craccivora settling behaviour and acquisition of cowpea aphid-borne virus in aphid resistant cowpea lines[J].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1985,39:241-245.

[6] SREENIVASULU P,DEMSKI J W. Transmission of peanut mottle and peanut stripe viruses by Aphis craccivora and Myzus persicae[J].Plant Disease,1988,72(8):722-723.

[7] 梁  沛,夏  冰,石  泰,等.阿維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3):65-68.

[8] 曾春祥,王进军,曾智平,等.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实验种群的胁迫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335-338.

[9] 惠婧婧,刘长仲,孟银凤,等.吡虫啉对豌豆蚜的亚致死效应[J].植物保护,2009,35(5):86-88.

猜你喜欢

生长发育吡虫啉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
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与降水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冬油菜栽培技术探析
吡虫啉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