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住读学生早餐大数据引发的学校改革
2018-03-01钟进友
钟进友
中小学食品安全牵动亿万人心,也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学校要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校园餐饮安全。
20世紀九十年代,我校工会为服务师生设立了小卖部。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文件精神和市区教委的要求,基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需要,加之学校人员紧张,无法抽调出专人来管理和经营,工会经慎重研究,决定停办小卖部。经过观察,关停小卖部似乎没有给师生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平静的局面下暗藏着隐忧:作为一所有六千人的高中,住读学生占三分之二,这些住读学生都有按时吃早餐的习惯吗?究竟有多少人按时吃了早餐,有多少人没有吃?怎么知道哪些人没有吃?没吃早餐的学生是怎么解决的?这几个问题在学校党政工作者的心头总是挥之不去。
思路决定出路。出于加强学校管理的需要,学校从2012年开始推广校园一卡通,最初功能是用于区分走读学生和住读学生,后来为了加强食堂饮食卫生和费用管理,扩展功能用于食堂购餐。为了得到学生早餐的就餐信息,学校管理干部从食堂经费管理的数据库调取学生每天就餐的基本信息,得到每天早餐就餐的数据。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总结出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由党政人员对现状进行梳理,找准症结,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对其进行改革。
首先,改革学校管理。学生就餐问题从客观上看是机制问题,如果从机制上保证了就餐时间,也就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早餐问题。为保证学生按时起床,学校改革宿舍管理方式,要求生活老师早上及时催促学生起床,把起床洗漱到离开寝室的时间从原来的二十分钟调整为十五分钟;改革作息时间,将每天的早读延后五分钟,以此增加学生的早餐用餐时间。
其次,改革思想工作形式,加强针对性。学生的早餐问题,从主观上看是一个意识问题。只有解决学生的意识问题,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由于重视和利用了学生就餐的大数据,不仅学校可以宏观地把握学生就餐情况,每位班主任也掌握了全班学生和每位学生的就餐数据,这就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了针对性。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比以往缺乏针对性的泛泛强调有力得多,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得多。
第三,改革供餐模式。利用学生购餐的大数据,学校一方面要求食堂调整供餐窗口数量,合理分流,减少学生购餐排队的时间;另一方面及时根据学生营养需要调整菜单,充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身体发育需要。
第四,运用好学校大数据,解决教育难题。此次我校由关停小卖部引发的校园管理改革,促成了学校党政人员对大数据运用的深入思考。其实学校的大数据是一座富矿,这些数据的背后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读,反映出学生团队和个体的活动轨迹、消费情况、营养状况、时间分配等;而对小范围数据的抽调和解读,也为个别学生、个别班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然到来,随着高考模式的变革,教育的生态也必然发生相应变化。生涯规划、排课选课、走班教学、班级管理等将是新的难题。为了占领教育改革制高点,重庆市南岸区抓住机遇,全面深入地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在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面前,学校和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更换,更是思想观念、育人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如何开发校园大数据,如何用好校园大数据,如何实现校园大数据和重庆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大数据的对接,发挥校园大数据的最大育人功能,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