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文科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
2018-03-01杜文建
杜文建
明清时期,落后的封建制度、闭关自守政策,严重束缚了经济、科学、教育发展,遭致列强人侵,我国从世界领先的文明古国沦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由于政府腐败,科学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新巾国成立后,“文革”及废止高考制度等政策,把巾国优秀文化教育和现代科学教育全盘否定,造成人才奇缺、国力衰退的局面。
恢复高考制度、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风气的逐渐形成;“科教兴国”及“科学发展观”等国策的落实,科学、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历史证明:科学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强大动力,国民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等重要。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一时重视人文教育,一时重视科学教育,要么重视人文素质,要么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始终不能处理好其关系。我们的观点是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应“人文”与“科学”教育并重。
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小学位于老子故里,人文、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一所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民办公助学校。学校确立了“文化立校、科学兴校、特色强校”,“人文与科学教育并蚕”的办学思路。
在人文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首先,强化人文科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學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建设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学校每面墙都有鼓励师生奋发上进的校训、校风、标语等,使先进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主导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制作体现班级共同愿景、使命、班主任寄语的班级标志牌、班级管理、开展“图书漂流”等,让学生作品上墙,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创造者。其三,开展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丰富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其四,学校利用老子故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把《道德经》作为经典名著的校本课程,达到小学低年级诵读、会背,中年级简单理解,高年级理解,并实践运用的目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方面,我们以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指出的:“培养杰出人才必须重视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靠他们。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为指导。重视、加强和不断改进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工作。其一,提高对科学学科的要求,并融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增加了实践活动课。其二,学校投资数万元建成了壁挂式科技馆,让学生学习参观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奥秘,体会科学原理,增强科学兴趣。并写出科学原理说明文。其三,引进《小牛顿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四,学校与郑州航海路小学签订《共建多彩特色校》协议,推广航海特色项目,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品质。其五,拟建“钱学森少年科学院”,为学生提供学科学、用科学广阔天地。其六、开展科普推广活动和小发明、小实验、奇思异想等科技实践活动。其七,组织师生观看介绍科学家生平和有关科技的电影、科技类电视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其明白一个道理:科学救国、科学兴国;培养一种兴趣: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树立一种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科学、求真务实;确立一个目标:献身科学事业。
(作者单位:鹿邑县真源办事处私立老君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