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成因及防治对策
2018-03-01买买艾力阿不都外力
买买艾力?阿不都外力
摘要:基于手机依赖理论,运用实证分析法,以辽宁师范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编制辽宁师范大学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表,着重分析辽宁师范大学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认为该校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不容小觑,从手机、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六个层面展开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分析,认为应该从加强课堂建设、宣传教育引导、心理健康管理三个方面完善大学生手机依赖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成因 防治 辽宁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3-0116-02
本文以辽宁师范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为调研对象,编制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广泛开展随机性的调查问卷,以点剖面,试图通过分析该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揭示出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有效问卷一共400份,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手机在大学生中人手必备。通过调研的500名大学生发现,手机人手必备,智能手机的使用率达到100%。
(2)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手机上的花费不同。男大学生每月在手机上的花费达100元以下的占25%,达100~300元占40%,达300元以上的占35%,女大学生每月在手机上的花费达100元以下的占15%,达100~300元占45%,达300元以上的占40%,女大学生每月在手机上的花费普遍性的高于男大学生。
(3)手机使用分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所调查的对象中,14%认为手机使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存在巨大的负面影响,14%认为手机使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存在巨大的正面影响,72%认为手机使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既存在正面影响,又存在负面影响。
(4)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交际、娱乐等需求。20%认为手机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学习的需要,31%认为手机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接收信息的需要,35%认为手机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14%认为手机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寄托情感的需要。
(5)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手机依赖问题。61%认为自己存在轻微的手机依赖,29%认为自己存在中等手机依赖,10%认为自己存在重度手机依赖。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手机作为一种资源分享、信息沟通、意识形态融合、情感寄托的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大学生手机使用的主要动因在于学习需要、接收信息需要、娱乐需要、社交需要、生活服务需要、情感寄托需要。辽宁师范大学学生手机依赖倾向明显,且具有增长的趋势,该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不容小觑,伴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概率将会增加。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
由于主观、客观原因,手机使用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生活方式、学习动力、学习方式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笔者依据辽宁师范大学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处理,认为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成因,去除例如大学生自身性格缺陷等不可抗力的因素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从手机层面来看,手机所具备的功能满足了人的多元化需求,手机智能化、网络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功能的不断完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一定的影响。
(2)从大学生发展层面来看,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阅历不足,在心理上和心智上仍然显得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追求新鮮事物的刺激。
(3)从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层面来看,在大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存在一种攀比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这使得大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自然在手机使用的消费上也存在这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4)从家庭层面来看,部分大学生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尤其是原生态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不能够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导致其自由发展,使学生性格孤僻,缺乏自信,逐渐依赖手机来寄托个人的情感。
(5)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相关的制度也相对缺乏,这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6)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励,社会容错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情绪容易受此二波动,容易沉迷于手机寄托情感。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防治对策
(1)加强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成效,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问题,必(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16页)须要从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入手,切实增强大学生教育的成效。首先,建设高效课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更化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使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高效有趣。其次,建设法治课堂。完善课堂教学秩序和学生纪律守则,加强课堂制度建设,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奖罚并举,严格要求大学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和秩序,并对手机使用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再次,建设主动课堂。运用情景转移理论,在课堂中调动大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合作、探究意识,将其注意力从手机依赖中转移到课堂自主学习的情景中,进而逐步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逐步摆脱手机依赖。最后,优化课程课堂。科学、合理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将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融入其中,不断强化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和使用习惯。
(2)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科学、合理、及时、有效地予以引导。首先,有效宣传手机依赖成瘾问题的危害。通过《辽宁师范大学报》《心理健康报》《辽师研究生》等纸质媒介和辽宁师范大学广播台、辽宁师范大学微信、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微信等网络媒介宣传大学生手机依赖成瘾的危害,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与对手机危害产生共识。其次,将手机依赖宣传教育与科普等活动融合起来。通过采取知识讲座、科技文化节、校园文化节等形式,以现实生活中手机依赖成瘾的典型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危害为宣传样本,提高学生对手机的正确认识。最后,将手机依赖宣传教育与文化活动融合起来。不定期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剧场、心理视频等,同时在宣传橱窗位置进行展示宣传等,深化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科学认识。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有效防范大学生手机依赖危害产生及其扩大。首先,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学校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并且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形成个人的电子档案,便于学生心理健康识别、分析、统计等。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部门。建立由一名副校长主抓,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后勤集团等部门纵横联动,上下协调,齐抓共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队伍。完善以学生心理辅导员为主要工作队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队伍,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工作责任感,提高其人文思想水平,并将其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最后,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双向互动,有机补充的关系,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家长应该有效配合学校,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动态,及时沟通反馈。
参考文献:
[1]王太明等.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与干预机制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黑河学刊,2015(9): 104-107.
[2]任爽.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 2016:19-35.
[3]郭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成因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208-209.
[4]施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与学习、社交的关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141-142.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