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镇江
2018-03-01何春华
何春华
自 魏晋隋唐以来,江南文化一直是中国文 化的重镇。镇江,地处南京以东,坐落于长江南岸,北和扬州隔江相望,自周太王古公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奔荆蛮始,至今已三千余年历史,其文化受长江之水孕育,多放诞纤丽之文,光彩熠熠,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10月,我从农村走进城市,至今已31年。
回溯人生,这一路走来,不禁无限感慨。16岁以前,我的足迹没有走出过生于斯、长于斯的那片土地方圆三十里以外的地方。年少时的我,最迷恋于集镇上的小人书摊,每次来到镇上,总会把口袋里的一点零钱全都丢给书摊。那时,我从小人书上知道了镇江有个甘露寺,还有个金山寺。甘露寺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招亲的地方,东吴孙权想夺回荆州,听信了周瑜的美人计,将刘备诳骗到镇江和妹妹孙尚香成亲,最终让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金山寺是《白蛇传》中的水漫金山寺,老法海使用妖法令白娘子现身,又将许仙骗上金山寺,最终将一对有情人活活拆散。这些美丽而又动人的故事,伴着我的童年牵着我的人生,也激起我对这座城市的遐想和向往。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风貌。镇江,城在山中,山水形胜,自古就被誉为“城市山林”。我时常在想,这座城市的妩媚、豁达、从容与率真,难道说不是得益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钟灵毓秀的真山真水?
春秋时期,镇江为吴国之地,名朱方。史料记载,公元前545年,齐相庆封政变失败,率族人投奔吴国,吴王为加强与楚边境的防守,重用庆封,将朱方作为他的封邑,并将女儿嫁给他,让庆封能安心为吴国效力。公元前474年,吴国为越王勾践所灭,朱方属于越。公元前334年,楚兴兵伐越,杀了越王无疆,朱方属楚国,改名谷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派三千赭衣徒开凿京岘山,遂改谷阳为丹徒。四百余年后,东吴孙权登上了历史舞台,首选镇江为都城,在北固山的前峰筑铁瓮城,称京城,改丹徒为京口。此后,镇江还因西晋末年北方混乱,东晋偏安江左,都城在建业,北方徐兖一带人士纷纷南下侨居京口,东晋政府在此设置徐州,称原徐州为北徐州,到南朝刘宋时,正式定名京口为南徐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大将贺若弼由广陵渡江取南徐,以城东有润浦河取名润州。至宋代,因其地势背山面江,是江防要地,故名镇江,一直沿用至今。
可以说,每一次地名的演变,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政治和军事烙印。同时,也都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和传说。然而,在这些政治或军事的演绎中,统治者其实都是为了权力的争夺你方唱罢我登台,而给人民带来的,则大多是残酷的战争和灾难。
每一次来到屹立于长江边的北固山,我都要在甘露寺的山门前驻足停留,凝望着刻于东侧廊壁上的“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禁不住神思悠悠。南朝梁大同十年(544年),梁武帝萧衍登临北固山,面对雄伟壮观的景色,即兴挥毫写下“天下第一江山”,后佚失。现存的六个大字,是南宋的书法家吴琚所书。
东吴时孙权成霸业江东,几代人在这里定居创业,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今天的北固山上,甘露寺、多景楼、祭江亭、试剑石、溜马涧……到处都留下了三国时代的遗存。秦始皇怕出圣人来夺他的江山,曾派三千赭衣徒凿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可历史却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进入南北朝以后,这片土地上连续出了宋、齐、梁三个朝代的几十位皇帝。尽管统治者之间的权力争斗可想而知,但一些开明的帝王总还是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南朝宋开国之君武帝刘裕、其子文帝刘义隆及后来的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等,他们都是出自平民或寒门,在其执政的年代里,较为昌明的政治和颇为强盛的国力有力地推动了镇江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社会发展。一代宗师范文澜曾经高度评价说:“中国文化极盛时期,首推汉唐两朝,南朝是继汉开唐的转化时期。唐朝文化上的成就,大体是南朝文化的更高发展。”
说起这些,很多人会沾沾自喜,津津乐道,并以此引为自豪,我过去也亦然。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开阔,今天的我不以为然,什么帝王之气,都是封建思想作祟。封建社会的帝王,无论出身如何,一旦当上了皇帝,无一不成为专制统治者,他们高高在上,呼风唤雨,威风八面,盛气凌人,自封为天子,让人民匍匐在他们的脚下,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这是南宋词人陈亮对镇江的赞颂。受长江、大运河的共同哺育,镇江山水秀丽,地势险要,自古也是反抗侵略的战斗前沿、抗击外侮的重要战场。
宋高宗建炎年间,南宋大将韩世忠率兵驻守镇江。1129年,金兀术率十万金兵南侵,从浙江大肆抢劫掳掠后,于次年春二月携大批财物沿运河北撤。韩世忠侦察到金兵北撤路线与时间,遂与夫人梁红玉率八千水军和金兀术展开大战。梁红玉在金山击鼓助威,宋军士气大振,把金兵逼至黄天荡,围困四十八天。金兀術后来虽然侥幸得以逃生,但从此再也不敢大举南侵。梁红玉击鼓金山寺被传为千古佳话。
1275年7月,元军都元帅阿珠集结大批兵船在瓜洲,打败宋扬州都统姜才的部队后渡江南下。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率战船万余艘,在镇江焦山一带迎击元军。宋军虽英勇作战,但篷樯俱焚,溃不成军,跳江而死者难计其数。从此,南宋兵力被摧毁,再也不能作大规模的抵抗,以至最终灭亡。
1659年5月,民族英雄郑成功奉南明永历帝的诏书,率兵十七万、舟船三千艘,由上海崇明进入长江,势如破竹,在攻克瓜洲后转攻镇江,击毙罗明升等将,活捉操江御史朱衣佐,缴获西洋大炮等武器。清政府急派江南提督管效忠率兵救援。郑成功指挥明兵迎战,激战两日,炮声震天,弹如雨下,江水沸腾。清军全线溃败,管效忠率残部百余人逃往南京。郑成功占领镇江三十五天,一时抗清形势大好。7月下旬,郑成功攻南京失败,于月底登舟出海。
1840年,英国发动对华侵略鸦片战争。1842年7月,英舰队溯江而上到达镇江江面,在遭到强烈抵抗后,于7月21日清晨向镇江城发起进攻。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镇江守军和民众顽强抵抗,城破后又进行巷战,战斗十分惨烈,军士高呼:宁可自杀,决不投降!最后,一千六百余名守军除少数人突围外,其余均壮烈殉国,守城将领副都统海龄偕夫人殉职。恩格斯曾高度赞扬说:“驻防旗兵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三千年风云变幻,三千载历史悠悠。徘徊在历史的河边,我感到历史如山,巍然、庄严。在镇江这片质朴的土地上,确实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镇江人,我有理由为这座由长江之水孕育的雄性城市感到骄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镇江,栖息于长江的肩头,与古运河的血脉紧紧相连,世世代代享受着水泽的滋润。在这方水土上,有着数不尽的才子、道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风流。
南齐刘勰在这里写下了我国古代融史、论、评为一体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刘勰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居京口,笃志好学,家贫不能婚娶,依靠定林寺住持僧祐,协助编定藏经。僧祐不仅是一位佛学大师,而且也是当时一位著名学者。刘勰跟随僧祐十多年,有机会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无所不通,白天他帮助僧祐整理佛经,晚上才能握笔深思。经过五六年时间的撰写删改,终于完成《文心雕龙》这部不朽之作。
南朝梁太子萧统在这里编纂了我国第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萧统是梁武帝的长子,少时即饱读经书,擅长于赋诗。他觉得做皇帝虽然尊荣之极,但一旦逝世便泯灭无踪,只有写出好的文章才是千古之事。相传20岁那年,他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从都城建康(今南京)来到京口的南山,在山中招隐寺的后面建造了两幢楼,一曰读书台,一曰增华阁,从此遨游书海,笔耕不辍。他还礼贤下士,广招当时的天下英才,这其中也包括刘勰。这些文人学士,每日于增华阁潜心撰文,商榷古今,历时多载,终于完成《昭明文选》编著。
唐代诗人许浑,832年中进士,曾任太平县令、润州司马等地方官,也曾入朝担任监察御史,后又任睦(浙江建德)、郢(湖北江陵)二州刺史,晚年辞归润州,于镇江东郊丁卯桥定居,故世称许丁卯。他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诗句,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暗喻当时政治局势的危急多变,成为人们千古传诵的名句。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这里写成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沈括不仅在数学、物理学、地质学、印刷术、医药学等诸方面都有一定贡献,同时还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积极参与王安石领导的变法运动,为推行新法四处奔波。他努力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主张发展经济,改革军制,加强战备,巩固边防。为了国家安全,他出使契丹,挫败契丹侵扰边防的图谋;率师远征,大败西夏七万之众。变法失败后,他遭到贬谪,晚年在镇江定居,并建室取名梦溪园,故其所著书名为《梦溪笔谈》。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镇江写下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可谓是豪情万丈,气壮山河,尽显英雄本色。辛弃疾,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青少年时期生活在金兵占领的北方地区,21岁那年组织起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投奔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积极抗金。南渡后,他多次上书朝廷,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土,不但不被采纳,反遭到排斥和打击。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的他上任镇江知府。自南宋与金划淮水为界后,镇江便成了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他到任后,立即策劃北伐,一方面在江淮一带招募了一万多士兵,一方面派人深入敌后侦察敌情,并亲临沿江一带观察地形。他登临北固山览景,万里长江尽收眼底。面对滔滔白浪,怀古思乡,引发无限感慨。“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些豪放激昂的诗句,怎不鼓舞人心,振奋斗志。(1957年3月20日下午,毛泽东从南京飞往上海,专机途经镇江上空,他俯视江南大地一派春意盎然,想起了辛弃疾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当即在飞机上书写全文,并在括号内注明“京口即镇江”。)
李白、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陆游、陈亮、龚自珍等历代骚人墨客,皆钟情于镇江的山山水水,在此流连徘徊,激昂高歌,赋诗吟唱。
这片秀丽的山水,也自然浸润了当代镇江人的灵气。
格非,当年从故乡的土地上走了出去,成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曲,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2015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王川,集作家、美术家、音乐鉴赏家于一身,出版了十多部小说、长篇纪实文学和散文类等作品,他的长篇小说《白发狂夫》以西安派著名画家石鲁为原型,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和在那个特定年代所遭受的磨难,曾获得人民文学奖。
庐山,以写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沙场情泪》《西王妃洪宣娇》《大渡河畔千古恨》等系列历史长篇小说而蜚声文坛。
……
滚滚长江水,幽幽大运河,见证了我的故乡三千年人文历史的辉煌。徜徉在这座城市山林的任何一隅,我都能感受到怡人的温馨和浪漫、远古的足音、如歌的天籁……
让我怎不亲近你,镇江,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