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一体的审美感知培养研究
2018-03-01孙珊珊
孙珊珊
摘 要:三维一体的审美感知的培养,是基于人文素养、技能技术、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获得审美感知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字:三维一体 审美 感知力 培育
一、艺术教育的人文和技能及职业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教育,侧重点在对学生的艺术性的教育。然而这种教育并不是独立于人文教育、技术技能、职业素养的。
从人文教育角度讲,艺术教育的基础是人文教育,没有人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生甚至难以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那么人文教育对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然而在现代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并没有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少学校对艺术生的人文教育采用和一般学生的人文教育形式相同。这就造成了艺术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很难从人文教育中意识到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性。这样的人文教育对学生的艺术性的学习和创造是难以起到作用的。
从技术技能角度讲,现在的艺术专业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意味着学校对艺术生的教育是建立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之上,那么对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以及对审美的感知能力的培养都不能到位。不过这种职业式的教育对学生们的技术技能的培养是有好处的,能够让学生快速的建立起艺术创作的一般方法,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掌握较好的艺术创作的技能。
从职业素养角度讲,许多艺术专业性院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就业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教育的侧重点也就在于职业技能,而对于学生的艺术性创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欠缺,或者说对艺术教育的本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中包含了人文教育、技术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但是对人文教育的深度是不够的,不利于学生对人文世界的认识,但是在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有着较高的程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
二、三维一体的含义
基于三维一体的审美感知培养,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同时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教育的含义,促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接下来具体论述三维一体的含义。
1.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对人文知识的综合理解。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思想的理解、人文方法的掌握和人文精神的遵循。人文知识意味着我们对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哲学知识等基本的精神生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理解人文学科是把握人类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与科学思维相比,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对人本主义方法的把握,是对人文思想中所包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合理运用。学会思考和解决人文学科中的问题。这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文精神是指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本主义方法所产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它是最基本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意味着按照人本思想进行思考。运用人文方法去做事。
2.技能技术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某一专业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技能技术更多的是对某一限定专业的知识的运用,在艺术专业来讲,就是对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艺术创造。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运用技能技术的过程。艺术类学校对技能技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们对艺术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含义。
3.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人们对某一类行业的技能的掌握,相信这个行业的职业。职业素养主要有三个核心:职业信念、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行为习惯。职业信念是职业化的核心。职业信念应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的职业态度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做好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专业知识和能力,例如在进行商业艺术创作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软件进行设计与绘制就需要运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习惯则是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形成的一种职业性的习惯。职业习惯的养成能够更好地提高职业素养。
三、审美感知对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在审美心理学中把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合在一起,统称为审美感知,这是美感的基本心理形式。感觉,根据心理分析,是事物的个体特征的反映,如事物的颜色、线条、声音和质地的感官印象。它是通过感官和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而获得的。人耳、眼、鼻、舌、体、脑的神经系统,由聽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器官组成,外接和输送各种信息。审美知觉是在感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作为一个审美主体,生活体验、文化素养和心境在不同条件下直接影响感知内容。
审美感知的内涵:审美感知是对事物的形式和特征的整体把握,它将事物的混沌形式转化为某种形式,某种形式的结构就是格式塔。当然,这也是它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它注重选择对象和隐含事物的形式特征,从格式塔中获得一些本质的理解。
审美感知力则是获取美的规律的一种内在能动力,敏锐洞察力与应和审美对象所激发的审美情感的能力。对学生审美感知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艺术创作的深刻内涵,能够让学生对事物有着深刻的自己的认知。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且审美感知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而且艺术类专业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巧更要具有较高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能够实现学生对一般艺术创作的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艺术的内涵。
四、三维一体在艺术培养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三维一体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从而促进学生对艺术类工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艺术方面也有着深刻的造诣。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审美观念也逐渐向西方文化靠拢。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美感,那么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而且能够较好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创作中散发出更加光鮮的色彩。
2.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力以及审美创造力
在现代艺术创作更多地追求创意与个性,而创意和个性就来源于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而审美想象力的建立是基于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那么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这种培养不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直接感受与领悟线条、色彩、形式等夸张的变化形式与手法,也要让学生自己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尤其不能完全以临摹的形式来学习,也需要以写生等形式让他们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完成对艺术的创作。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则需要引导学生去实际观察世界,观察艺术。审美想象力也就是在对现实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对现实改造的过程,所以对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学生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侧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世界,以及用变换的思想去看待世界。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如果要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得到培养,需要在课程项目、工作室项目、学期综合实训项目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艺术类的专业知识,来提升审美感知力提高技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形式的美以及各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4.教师主导学生完成更多的商业艺术作品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更多的商业艺术作品。在实际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扮演引导的角色,而学生则要完成相应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感知,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完成作品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样地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
结语
在现在的艺术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都还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学校方面对人文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深刻,也造成了学生人文知识的水平不高。但是在技术技能方面学生有着较好的能力,这也与学校的职业式教育方式有关。虽然在学校里学生能够有着较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但是职业素养的建立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那么学校就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项目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基于三维一体的审美感知的培养也就是通过上述的三个方面来培养的,在培养的过程中,审美感知能力同样能够较好的反作用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人文知识,更好地提高技术技能,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诗彤,刁艳,王萌.从感知到敢想——通过构建游戏提升孩子们的感知力[J].好家长.2016(17).
[2]林明珠.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上),2017(1).
[3]田靠宇,杜可柯.章清:面对现实的美学[J]. 当代艺术与投资,2009(9).
[4]刘英.从感觉到知觉——高职色彩基础教学的创新探索[J]. 艺术教育,2011(4).
[5]陈宓.论艺术教育的作用与艺术教育现代化目标[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1).
[6]许玉兰.艺术考察中的感知与体验教育[J]. 美术教育研究,2013(21).
[7]黄建南.美文尚需“美”教[J].新课程学习(上) ,2011(11).
[8]刘丽霞,王岗峰.重新认识美育的“独立价值”——当前学校美育状况调查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2).
[9]吴耀华.艺术感知力的学术坚守[J]. 文艺研究,2009(11).
[10]赵江源.艺术感知力对当代艺术审美心理的建构与超越[J]. 求索,2016(9).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5ZY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