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分析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课堂中的运用
2018-03-01桂姣姣
桂姣姣
摘 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要求学生在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定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组织和设计各类科学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各种相关案例,通過案例,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迁移学会组织和设计科学教学活动。特别针对中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采用案例分析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科学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就业和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迁移
一、案例分析法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经过两年的专业课理论学习和见习,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以及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为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指导》这门课的教学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但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专生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学科基础知识和科学常识,思维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普遍偏低,导致科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提升难度大,并且由于学生组织教学的机会不多,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组织和设计教学,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技能不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学会如何运用理论设计和组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二、案例分析法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所包含的基本环节
(一)案例准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主要课程主要涉及观察认识型活动(物体观察认识型活动、展示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实验操作型活动(主要掌握演示——操作式、自由——引导式、猜想——验证式三种教学思路的实验操作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主要掌握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个别研究——集中研讨式三种教学思路的科学讨论型活动)、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掌握学习使用科技产品和工具活动和科技小制作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师应以这些作为案例背景,结合幼儿园实际教学内容,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并对经典案例配置相应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观看教学视频和案例。
(二)分析与讨论
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6-8个小组,每组8-10人),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合理设计问题,至少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问题,完成后小组一起进行分析、讨论、整合意见。然后针对教师的提问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作分析、阐述并作小结发言。其他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组意见进行点评,并对小组给与等级评价。
(三)案例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每一流程设计的意图,设计的要求与方法,注意问题,讨论的难点、重点,如何结合案例理解理论,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如何设计类似案例,并评述本次讨论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等等。
(四)课后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设计和组织一个教师指定要求的案例,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个教案后,每位同学对教案内容进行模拟试教,要求试教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录制试教视频,教师每组抽查一位学生试教视频,给与等级评价,等级评价成绩作为小组成绩。
三、案例分析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学中运用的优点
(一)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论的理解,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主要要学生学会组织和设计各类科学教学活动,对于每类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掌握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例如物体观察活动的设计思路是: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教师总结。教师通过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思路的流程,了解物体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思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这也为后期学生设计和组织物体观察认识型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迁移知识的能力
案例分析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理论的模式,结合中专生较为好动,愿意进行实操性课程的学习心理,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能借助具体案例理解科学理论,能将理论迁移到其他类似活动中。
(三)通过案例分析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这门课程的案例分析法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小组课前学习相关经典案例,课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案例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课后理论迁移到其他类似案例中,并设计和组织类似案例。在成绩考核中,教师抽查个人试教成绩作为小组成绩,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提高,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锻炼,能明显地增加学生对科学教学理论的了解,培养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四、案例分析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教学中运用的缺点
(一)案例分析法选材费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和符合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的案例和视频需要经过大量时间去搜集、筛选、整理。并在挑选案例中,经常会遇到没有合适的案例和视频能完全阐释活动的设计思路。
(二)由于时间有限,每次课堂分析的案例一般是一个或者两个,这样案例不太全面,遇到其他类型的学生可能不会运用。例如在观察认识型活动中学生需掌握单个和多个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的观察,但在案例讲解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师课堂一般只够讲解一种案例,其他类型的学生只能课后练习。这样学生对其他类型案例的掌握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endprint
五、提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案例分析法的教学对策建议
(一)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选择合适的案例给学生,教师需要充分准备,有些案例甚至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加以修改和丰富。为了让学生更好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经常在幼儿园观摩,了解幼儿园动态,对幼儿园科学教育动态了如指掌,根据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变化,经常更新教学案例。要保证每个案例都是高效的,与当前幼儿园教学内容是协调一致的。
(二)为了弥补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教师可以考虑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经典案例和视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观摩,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学内容,积累教学经验,又为教师课堂分析节约时间。在课堂讲授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和布置教室,方便学生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每个问题,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启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课后作业,为了弥补课堂时间不够,案例讲解类型不全面的问题,课后可以让学生观看其他类型的教学视频和教案,布置作业,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设计和组织一节教学活动。
(三)由于部分中专生学习被动,喜爱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更愿意老师说,他们听和记笔记,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不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在布置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小组每个成员,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个人任务,又要考虑到小组的团队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例如对案例分析采用竞争的方式,把学生课堂对案例的分析和课后组织和设计的案例,作为考核的一个有力参考资料。
(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教学。案例和相对应的教学视频相结合,不但能增强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而且通过视频能让学生学会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课程教案。并且利用视频讲解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视屏学会课堂教学技巧。
总之,提高幼师科学教学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秉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學方式,选择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幼儿园实际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促进幼师专业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必须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未来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1-2页.
[2]郑铁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天地,2017,24-25页.
[3]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试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硕士学位论文,200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