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并发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018-03-01姜斓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免疫病资料疾病

姜斓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可以在全身出现病症表现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1]。IBD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等,有时会出现全身性并发症[2],涉及骨骼肌肉系统、皮肤、眼、肝胆胰、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肺、心脏及血液系统等多器官、系统,且各种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治疗不一[3],其中最主要的是自身免疫病(AD),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大的隐患。由于IBD的病因尚不清楚,临床上未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接受治疗后常出现恢复周期长、病情反复且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4]。本研究在回顾分析IBD并发AD与单纯IBD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两种病症的临床特点,旨在探讨不同药物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年 3月到2017年3月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IBD并发AD患者60例和单纯IBD患者80例,按照IBD是否并发自身免疫病分为两组:IBD组80例和IBD+AD组60例,并根据IBD的分类不同进一步分为4组:CD+AD组24例、CD组34例、UC+AD组36例和UC组46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选取具有临床症状、非感染性结肠炎、经内镜和组织病理证实的IBD患者。本研究中AD的诊断达到相关标准,将以下种类作为本研究的选取的自身免疫病种类: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亢进、重症肌无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特发性Addison氏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Goodpadture氏肺肾综合征、常见天疱疮、类天疱疮、干燥综合症、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且患者均不处于自身免疫病活动时期,入院前两个月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纳入标准:无重症感染或重度心肺疾病、没有接受过胃肠切除手术、临床资料信息完整。

1.2 研究方法 使用CD活动指数评价CD疾病严重程度,使用Mayo评价UC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疾病评定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收集患者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肠外表现、病理、病变部位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SP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CD+AD组和CD组、UC+AD和AD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1.132≤1.88,均>0.05)。见表1、2。

2.2 IBD合并 AD的基本情况 UC+AD和CD+AD组患者中最常见的IBD合并AD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分别占所有IBD合并AD患者病例数的22.6%和18.3%。见表3。

2.3 疾病严重程度 CD组轻度患者明显多于CD+AD患者(2=4.34<0.05,),UC组和UC+AD组疾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2>0.05)。见表4。

2.4 肠外表现 CD+AD组的肠外表现发生率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1,<0.05);且CD+AD组关节炎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2=7.34,<0.05)。UC+AD组肠外表现发生率明显高于UC组(2=5.01,< 0.05,);且UC+AD组关节炎发生率明显高于 UC组(2=6.45<0.05)。见表5。

2.5 药物治疗差异 IBD组氨基水杨酸的使用率明显高于 IBD+AD组(2=5.19<0.05),IBD+AD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明显高于 IBD组(2=5.01<0.05)。见表6。

3 讨论

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与免疫、遗传、环境、微生物感染等因素相关[5]。IBD主要包括UC和CD,UC在临床主要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CD临床分型国内外主要采用蒙特利尔分型标准[6-8]。目前,临床上IBD的治疗没有出现总体效果令人满意的方案[9-10],且对于IBD并发AD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单纯IBD患者和IBD并发自身免疫病患者的病理、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肠外表现等临床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药物的效果差异。

本文最常见的IBD合并AD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且IBD合并 AD患者的肠外疾病发生率高于IBD患者;这说明IBD患者并发自身免疫病引发了肠外其他器官的病变,并通过免疫机制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引发关节炎等部位的疾病。

本研究中IBD组使用氨基水杨酸的治疗效果明显,而IBD+AD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这说明对于单纯IBD患者采取氨基水杨酸治疗能够缓解病情,而IBD并发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早期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IBD并发自身免疫病也能起到缓解病情的疗效,而对于单纯IBD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

表1 CD+AD组和CD组基本资料

表2 UC+AD组和UC组基本资料

表3 UC+AD和CD+AD组患者中的自身免疫病种类情况 例(%)

本研究从病理、病变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和肠外表现等临床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药物的效果差异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使用CD活动指数、Mayo评价指标等医学测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结果的科学严谨。但在实际分析中,患者的部分自身免疫病症状可能和患者的肠外表现出现交叉,难以区分,可能会对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造成误差。此外,本研究中各个分组的样本数量较少,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未来研究需要选取更大的样本,并按照细化的疾病分类标准进行数据处理。

表4 各组疾病严重程度分布 例(%)

表5 各组肠外表现发生情况 例(%)

表6 IBD组和IBD+AD组药物疗效比较 例(%)

[1] 周静.ICAM-1在IBD发病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2013,18(5):307-309.

[2] 栾佐,王凤昌.干细胞移植在IBD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7):493-495.

[3] 冯云,刘玉兰.IBD的肠外表现的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6):631-640.

[4] 王华芬,马燕,吕敏芳等.网络互动式健康教育对IB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3-165.

[5] 谢睿,李全朋.IBD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2):206-210.

[6] 王玉芳,欧阳钦,胡仁伟,等.IBD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3,18(1):48-51.

[7]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IBD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深圳)[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1082-1087.

[8] 朱迎,林征,丁霞芬,等.IBD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490-493.

[9]秦娟秀,马硝惟,戴颖欣,等.IBD患者中艰难梭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特征[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6,16(6):761-766.

[10]香钰婷,梅林.IBD发病机制中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3,44(4):247-252.

猜你喜欢

免疫病资料疾病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病及免疫检验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探讨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