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识图及测绘课程系列工作页开发*
2018-03-01闫文平周香
◆闫文平 周香
1 引言
高职机械识图及测绘课程是机械图样识读基础和零部件测绘基础二者合称,是通过识读零、部件图样及通过测绘零、部件,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和读图技能融合在一起,是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关键创新点。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虽然相关文献、期刊都提出很好的改革方案和论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很难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课程的内容设计与选择依然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学生知识掌握的量和技能训练的度上没有形成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定位[1],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功能导向性;对课程学习完成后应该获得的岗位核心能力缺乏功能引导,且缺乏课程体系之间的有效衔接,出现课程内容不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现象;课程评价以知识掌握的终结性评价为主,且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为素养评价,导致学生不但缺乏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影响职业素养的养成。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的教学改革,使机械制图课程学有所用,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的课程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的教学实际,开发机械识图及测绘系列教学工作页,成效显著。
2 机械识图及测绘课程系列教学工作页设计制作
教学工作页是引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包括任务单、信息页和引导文。工作页的设计要体现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采用的不同教学模式。
教学工作页开发制作步骤
1)制作任务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典型载体,计划教时和学时,提出学习要求。
2)制作引导文:体现学习情境的导入、学习任务的分解和任务的序化。引导文包括三个方面。
表1
①学习情境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入境”,当学生进入到教师营造的这个学习情境后再展开教和学,引起师生共鸣,学生才会顺利学习。导入教学环境非常重要。
②学习任务分解,是指对一个完整载体所承载的学习(工作)任务的分解,形成n个子任务。在任务分解过程中将机械制图课程原有知识结构完整但缺乏工程实践特点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
③子任务序化:根据子任务所承载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对子任务之间是并列或递进关系重新序化,形成具有教和学的逻辑的行动领域的新课程体系,使每个子任务具有工程实践特点。
3)制作信息页。信息页汇总了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可以是教材、工具书、网络资料的链接,方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根据需要查找各种资料。
机械识图及测绘课程教学工作页内容确定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基础→几何体三视图→组合体三视图→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物体表达方法→螺纹、齿轮及常用的标准件→零件图识读→装配图识读,是机械制图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虽然知识结构完整,但缺乏工程实践特点,不能满足学生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需要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是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教学顺序,根据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2],选择典型零件为载体,识读其零件图、部件装配图,进行知识体系的解构与重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形式为主,使知识、技能呈并列或递进体系,最终实现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全覆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做到一点一讲一练一确认,实现课程最终目标。
以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为例,系列教学工作页内容设计分为如下两大部分。
1)机械识图工作页。工作页开发主要是围绕后续课钳工、车工、铣工实训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载体,以教学载体零件图的识读为主要教学内容,由简到繁,承载的知识点、技能点并列或递进,掌握机械识图基础知识,共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具体如表1所示。
2)零部件测绘工作页。通过以一级直齿圆柱齿轮测绘为载体设计教学工作页,共分为七个学习情境,通过这七个学习情境中任务的完成,掌握标准件的种类、作用、视图表达,掌握轴类零件、盘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等常用零件的表达方法、结构特点等,具体如表2所示。
3 结语
工程思维源于技术运用,在机械制图课程核心素养中,工程思维理念处于首要地位[2]。通过运用教学工作页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将制图等同于抄图,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建立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的做法。
通过运用教学工作页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得到及时确认和评价,进而大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杜绝上课睡觉或玩手机的不良现象。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一体化生长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过程考核评价学习结果,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