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中国油气行业对外投资分析与风险预警

2018-03-01羊建波段红梅

中国矿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石油

张 宁,羊建波,段红梅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北京 100083)

油气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中国作为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国,2016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65.4%和34%。面对连年攀升的对外依存度,我国必须“走出去”加强与国际间的能源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更为紧密,特别是为中国油气国际合作带来了机遇。中国油气企业国际合作时必须要看清市场形势,紧跟国际政策,充分掌握油气行业投资风险,只有适应国际油气行业复杂的新形势、新环境,才能保障我国油气行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1 全球油气供需与投资新格局

全球经济复苏带动石油需求上升,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产量的大幅下跌使全球石油产量增幅仅为2015年的20%左右,但油气市场仍表现为供过于求,油价低迷。与此同时,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加剧,气价跌至近十年的低位。持续的低价,使美国天然气产量出现自页岩气开发成功以来首次下降。萧条的市场形势使全球油气企业不得不减少上游投资、削减勘探开发业务投入成本,这同时也导致全球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下降,2016年全球油气探明储量增加为近70年来最低。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2 407亿t,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86.57万亿m3,分别较2015年增长了0.9%和0.6%[1]。美国大力发展页岩油气加剧了油气市场的供方博弈,给全球油气市场带来不小的挑战,在供需宽松的市场形势下,各大油气企业的经营业绩有所下滑。2016年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雪佛龙、道达尔五大石油公司收入合计比2015年下降14.49%,利润合计比2015年下降14.34%[2]。

1.1 油气市场供需宽松,价格低迷

2016年全球石油产量为43.82亿t,与2015年基本持平。面对供过于求的市场局势,欧佩克组织放弃“增产保额”策略,达成协议承诺限量生产原油,减产原油120桶/d,使全球石油产量增幅仅为2015年的20%左右。全球经济复苏带动石油需求量上升,2016年全球石油消费量为44.18亿t,相比2015年增长了1.5%。强需求、弱供给使国际油价呈现小幅回升,但难以改变供过于求的市场局面,总体油价仍在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Brent)现货价格波动范围为27.9~54.9美元/桶,均价45.1美元/桶,同比2015年下跌了15.8%。纽约商品所轻质原油(WTI)现货价格波动范围为26.2~51.8美元/桶,均价43.5美元/桶,同比2015年下跌了10.8%(图1)。

与此同时,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加剧,天然气产量增速远高于消费增速。2016年,全球天然气产量达3 551.6亿m3,除了中南美洲外,各区域天然气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亚太地区,产量为5 678亿m3,同比增长了5.6%。供应远大于需求,使全球天然气市场表现低迷,气价跌至近十年的低位。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美国HH(Henry Hub)天然气价格为2.46美元/百万英热,较2015年下跌了5.45%(图2);英国NBP(Heren NBP Index)2016年天然气价格为4.69美元/百万英热,较2015年下跌了28.13%[1]。随着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以及全球LNG液化能力的提升,充足的LNG供应量,导致天然气价格持续承压,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仍然保持供应充足态势,天然气价格难回高位。

图1 2016年石油现货价格变化图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图2 2000~2016年美国HH天然气价格变化图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1.2 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大幅下降

继2015年之后,2016年国际各石油公司同样表现为油气上游投资大幅下降态势。2015年全球各石油公司上游资本支出为585亿美元,较2014年减少了25%;2016年支出为4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6%。2017年全球各石油公司上游支出预计将有3%~7%的涨幅[3]。低迷的油价使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不仅大幅削减了上游勘探开发的投资、控制了投资总量,还把上游投资向开发业务倾斜[4]。在全球各石油公司中,除了荷兰皇家壳牌(Shell)以外,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英国石油公司(BP)等石油公司的上游投资支出均较2015年有所下降(图3)。

图3 2016年全球各石油公司上游投资支出情况

(数据来源:各公司财报;IEA)

1.3 美国能源新政冲击全球油气市场

特朗普上任后主张振兴化石能源,继续保持页岩气产量高速增长,主要表现为美国油、气产量大增,解除了长期以来的石油出口禁令,转变为石油出口国。这一转变使美国降低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大量出口石油将给欧佩克组织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出口石油并不能影响世界石油贸易的主流趋势。随着页岩气产量的持续增长,美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美国将对国际石油定价拥有更多话语权。同时,页岩气使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增加,成为天然气出口国,美国天然气出口份额的增加将对现有的天然气贸易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各国天然气出口量的增加加剧了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供应竞争,这对亚洲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亚洲是全球天然气进口量最大的地区,美国天然气的出口将使全球天然气市场定价更为灵活,有助于缩小全球各地区间的天然气价格差异,有效缓解天然气的“亚洲溢价”[5]。

1.4 中低油价时代开启

美国原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推行能源独立政策后,使全球石油供应过剩加剧、油气供应方博弈加剧,未来油价难以回归巅峰时期,同时考虑全球各国油价综合成本上限,未来国际油价将长期维持在80美元/桶以下。全球各区域石油完全成本及产量占比如图4所示,其中中东地区“国家成本”最低,小于30美元/桶;委内瑞拉重油、加拿大油砂深海油田及中国近衰竭老油田“国家成本”最高,约60~80美元/桶。在中低油价市场形势下,油气企业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将投资重点大多集中在产量占比高、“国家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2 中国2016年度油气投资分析

2.1 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大幅缩减

油价低迷使现金流大幅减少,中国油气行业不得不通过控制上游板块成本、削减勘探开发投资来应对行业“严冬”。2016年“三桶油”实际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均有所减少。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上游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资本性支出为1 302.48亿元,占总资本性支出的75.5%,较2015年减少17.47%;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2016年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321.87亿元,占总资本性支出的42%,较2015年减少41.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2016年全年资本支出为490亿元人民币,其中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占比约15%,同样表现为大幅下降(图5)。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削减,将会导致油气产量相应下降,造成部分高成本低产出的老旧油井关停,此类油井一旦关停再开启概率极小。2016年中石油油气当量产量1 265.30百万桶,较2015年同期下降1.9%。2016年中石化全年油气当量产量431.29百万桶,同比下降8.61%;2016年中海油油气当量产量约476百万桶,较2015年减少3.8%。

图4 全球各区域石油完全成本及产量占比图

(数据来源:IEA)

图5 2015年和2016年“三桶油”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2.2 油气行业产业链效益向下游转移

低位的油价对油气行业上游业务造成巨大压力,产业链效益向下游转移。2016年,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业绩创历史最好业绩,顺利推进国家重点炼化工程,不断升级成品油质量,实现全年加工原油1.92亿t,生产成品油9 932万t。炼油高效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比例提高5.5个百分点。中石化作为世界最大的炼油生产商,面对供应宽松的市场形势,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推进产品升级,全年加工原油2.36亿t,生产成品油1.49亿t,同比增长0.53%。在产品销售方面,“三桶油”积极拓展市场,不断完善下游营销及分销形式,增加网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2016年,中石油国内销售成品油1.13亿t,中石化国内销售成品油1.73亿t,中海油石油制品和化工品实物销量4 017万t,其中成品油销售1 465万t(图6)。

图6 2015~2016年“三桶油”部分下游产业数据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在天然气市场,油气公司通过灵活定价、增加网上销售平台等措施增加天然气销量。2016年,中海油全年实现天然气销售148亿m3,同比增长19%。中石油全年销售天然气1 315亿m3,同比增加89亿m3,增幅达7.2%。

2.3 大型油企投资收益情况不一

在低油价市场形势下,各大油气企业均以谨慎态度对待投资,避免风险投资及相关亏损。根据投资收益数据显示,2016年投资收益表现最好的为中石化,其得益于积极开展管道资产重组业务,实现投资收益307.79亿元,较2015年增加219.03亿元,增幅达到246.77%。中石油2016年投资收益与2015年基本持平,收益为340.73亿元,较2015年的330.35亿元增加3%。与此同时,中海油的表现差强人意,2016年实现投资收益57.82亿元,同比减小52%(图7)。面对收益大幅下滑,中海油积极采取措施,以效益驱动,提升有效益的产量,优化资产组合结构,以提升投资回报。

图7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桶油”投资收益对比图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2.4 海外油气权益小幅增长

截至2016年底,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主的企业在全球五大油气合作区拥有20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使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权益油气产量比2015年增长了3%,实现了约1.63亿t油当量。

中石油的海外合作重点油气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在建工程有序推进。在全球运营油气项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35个,全球油气合作项目数量91个,为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石油工程技术和工程建设服务数量71个。2016年海外全年完成油气作业产量当量14 632万t,权益产量当量7 601万t,同比增长了5.5%(图8)。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伊拉克、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19个国家有49个油气合作项目在运行。2016年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进口原油4 812万t,天然气425亿m3,分别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64%和95%。中石化2016年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石油、石化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相继开展了油气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业务;中海油基本完成了海外业务布局,设立了中东、亚太、非洲、南美和北美等5家区域中心、3家海外投资公司和14家海外控股子公司,涉及20多个国家,2016年末海外资产占比38.8%。在原有海外市场规模的基础上,进入了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及阿曼等3个新市场,海外新签合同128个,合同金额达44.1亿美元,其中上亿美元合同10个。首次进入北极地区作业,创造了多个世界级纪录。2016年,中海油海外原油产量3 142万t,天然气产量115.7亿m3,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较2015年稍有下降,但随着海外业务布局的完成,中海油海外项目不断增多,预计未来海外权益呈增长态势。

2.5 投资主体多样化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平稳进行,除“三桶油”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外,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大胆迈出脚步“走出去”加强油气行业海外合作。2016年,民营企业和地方国企等中小企业全年并购金额超过40亿美元,呈现地域更广、领域更宽、方式更灵活的特点[6]。如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8.88亿美元收购阿联酋ADCO油田4%的股份;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成功收购雪佛龙公司在孟加拉国价值20亿美元的天然气田;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亿美元并购荷兰皇家壳牌海外控股公司控股的壳牌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100%股权[7]等,中国中小企业海外油气合作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图8 2015年和2016年“三桶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3 油气行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

3.1 政治风险

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国博弈对全球地缘政治及能源贸易格局的影响不容小觑。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使美国有资源实力左右全球能源市场,使其对欧佩克拥有更多的议价能力,这也使得美国页岩气产业受到中国油气企业特别的投资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外行业投资审查问题一直是各国政治博弈的热点,特别是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海外投资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政府的态度更是敏感谨慎。有观点认为,美国政府表现出来的“美国优先”及反全球化思想,有可能会反映在政策上[8]。2005年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2010年鞍钢放弃投资美国等案例均说明美国政治压力的影响不容小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新热点地区[9]。2017年年初美国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直接导致原油价格升高,布伦特(Brent)原油和WTI原油期货涨幅逼近2%,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此类似,乌克兰危机、伊朗核问题、阿以冲突等高危事件频发区域为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牵一发便会引起整个油气市场发生动荡,企业投资危险系数极高[10]。与此同时,欧洲难民危机和恐怖袭击的风险加大,地缘政治风险已经逐步从中东、北非为主的局部动荡转变为全球多点动荡,这使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

3.2 经济风险

我国既是国际资源的分享者,也是世界油气市场价格风险的重要承担者[11]。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成功,使全球油气供需状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际油价持续下滑后处于维持低迷状态,天然气价格更是跌至近十年的低位,给中国油气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严峻挑战。低迷的市场形势使一些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面临巨额亏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在加拿大石油及天然气领域的投资均以失败告终,2016年中投关闭了多伦多办事处,搬迁到美国纽约,结束在加拿大为期5年的主权基金投资[12]。2014年洲际油气收购了哈萨克斯坦马腾石油公司95%的股权,并承诺自收购日起至2016年累计实现的合并报表的净利润总和不低于31.46亿元,并承诺对实际净利润数不足承诺部分的95%以现金方式对公司补偿,然而面对持续下跌的国际油价,公司发布变更承诺申请,申请将截止年限调整至2020年[13]。

与此同时,全球各主要央行的利率政策取向迥异,加剧了资金流向和汇率波动,严重侵蚀了中国油气企业的经济效益[14]。2015年哈萨克斯坦突然宣布取消本国汇率管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导致该国货币坚戈汇率单日暴跌26%。中国作为哈萨克斯坦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投资项目众多,坚戈汇率下跌可能会引起中国油气企业在哈资产贬值[15]。

3.3 法律风险

首先,从我国法律角度考虑,我国在油气行业海外投资方面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使得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有些问题不能得到国内法律的保护与支持。同时我国油气企业自身在法律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不能准确认识到潜在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遇到问题时应对方案准备不充分,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等现象。

另一方面,我国油气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活动中,当地资源保护主义屡见不鲜,部分资源国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实行歧视待遇甚至更改法律法规,以限制国外公司的利润,给中国油气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2009年中铝力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交易额达195亿美元分别用于认购力拓股权、成立合资公司等,双方谈判期间,澳大利亚当局推迟审查时间导致约定交易时间推迟,迫使中铝进入了澳方人为设置的额外法律风险区,而在此期间力拓股价上涨、谈判形式主动,该项目最终以力拓单方面撕毁合约告终[16]。此外,南美洲、非洲等一些欠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还不健全、政权更迭频繁,投资环境仍不稳定。因此,如何在不违反当地法律法规的条件下行之有效地推动项目执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17]。

3.4 社会风险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容易忽略媒体、非主流党派、甚至恐怖组织等非官方力量,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与投资地区的关系,不能完全尊重当地文化和宗教信仰,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引发文化冲突,遭受区域排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人权问题,对劳工的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这使得中国油气企业在海外合作过程中必须重视劳动力雇佣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社会冲突,以免给中国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投资国的社会安全指数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国家恐怖组织活动猖獗,抢劫、枪杀等暴力事件频发,社会治安管理不力,这些均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顺利进行,甚至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4 油气行业对外投资前景展望

4.1 特朗普访华,推进中美能源合作

2017年11月特朗普带领商贸团访华,共签署合作项目34个,涉及金额达2 535亿美元,其中能源类贸易合作尤为突出,投资总额占比超过一半。美国能源新政有意引导能源出口,中国能源消费居世界之首,两国贸易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此次中美两国能源贸易合作重点为石油天然气领域,美国页岩气产业已基本成熟,拥有先进的页岩油气开采技术,这正是中国页岩气市场急需学习的,同时中国油气市场消费巨大,满足美国油气出口需求,中国以市场换技术,打开了中美油气合作领域的大门[18]。在能源领域中涉及的订单包括中国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投资美国西佛吉尼亚州投资页岩气和化学品生产,中石化投资建设阿拉斯加天然气项目,中石油与切尼尔能源公司签署购销合同等,随着中美两国能源合作的开展,双边贸易往来不断深入,中国油气企业的投资机会将不断增加。

4.2 中东格局重组,政治局势动荡

沙特阿拉伯等国与卡塔尔的断交危机爆发,中东各国态度不一、分化明显,一边是卡塔尔、土耳其、伊朗甚至伊拉克形成团体,另一边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及等国则越走越近,卡塔尔甚至积极争取美国外援以抗衡沙特阿拉伯[19]。中东是全球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中东战局背后其实质为石油天然气利益之争,美国的介入使中东战局更为复杂,但强化了美国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巩固了石油美元地位。国际局势动荡给油价变化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油气企业进行海外合作时应对国际形势做出综合判断,同时尽量将投资项目选择在社会环境稳定的地区,以避免战争及其他恐怖事件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3 油价稍有回涨,上游勘探开发投资需谨慎

2017年全球经济回暖,随着欧佩克国家减产协议的履行,计划减产石油约120万桶/d,而预计石油消费继续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宽松的局面将得以缓解。2016年底国际油价已有回暖迹象,国内油价最终以“三连涨”收官,2017年国际油价也将保持上涨态势。

油价回温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全球油气公司上游投资增加,预计2017年全球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量将达4 500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5%[20]。但中国油气企业仍应保持谨慎态度,不能盲目乐观,勘探开发项目投资应多选在矿产储量丰富、地质条件较好等开发风险性较小的区域,南美洲东部海域、墨西哥湾和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和开发程度较低,是近年来油气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21]。

4.4 资源国政府能源政策调整,投资机会增多

各资源国政府面对长期低油价带来的财政压力,纷纷调整政策,推进改革。科威特、俄罗斯等国的石油公司向公众出售了部分石油公司的股份,以增强私营企业的参与度;哈萨克斯坦、巴西、英国、阿根廷等国均在税率、政策等方面给予油气企业最大的支持,以调动油气企业投资的积极性[22];伊朗、印度、巴西等国政府纷纷推出新合同模式,以提高深海、极地、偏远地区等资源开采难度较大区域的项目吸引力,增加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2017年,油气资源国油气合作对外招标合同中更是增加“风险共担”的条款,以表示对外来油气投资企业最大的诚意。

资源国的优惠政策对中国油气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优惠政策增加了油气企业对外投资机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油气企业需要对资源国政策理性对待,应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综合对比、分析、检查政策背后是否存在潜在及捆绑条款等,间接增加投资风险。

[1] BP.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EB/OL].[2017-08-10].http:∥www.bp.com/content/dam/bp/en/cprporate/pdf/energy-economics/statistical-review-2017/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7-full-report.pdf.

[2] 林晓红.国际大石油公司2016年经营业绩下滑[N].中国石油报,2017-02-28.

[3] IEA.Oil Market Report 2017[EB/OL].https:∥www.iea.org/oilmarketreport/.

[4] 常毓文.低油价下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新动向[N].中国石油报,2017-02-21.

[5] 王震,赵林,张宇擎.特朗普时代美国能源政策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7,25(2):1-8.

[6] 刘朝全,姜学峰.2016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概述及2017年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7,25(1):22-31.

[7] 孙依敏.“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发展的五大转变[N].石油商报,2017-05-10.

[8] 张庭婷.特朗普新政助推美国油气业复苏或影响全球油气市场[EB/OL].[2017-01-09].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1/09/content_516213.html.

[9] 董秀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油气国际合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4):14-16.

[10] 杨雷.一带一路的新思考与新机遇:大国博弈与五通六廊[EB/OL].[2017-08-14].http:∥www.kanshangjie.com/article/102026-1.html.

[11] 李润生.新年度 新观察 新展望——2017年油气行业十大趋势[J].化工管理,2017(1):16-17.

[12] 王心馨.误判国际原油大势,中国油企败走加拿大:部分投资血本无归[EB/OL].[2016-01-06].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7558.

[13] 李毅.民企海外油气投资进退两难[EB/OL].[2015-12-2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x MjIzNw%3D%3D&idx=1&mid=402985050&sn=cff81e852c35622cba86ce5dcf22b7d7.

[14] 姜学峰,徐建山.“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环境[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15] 谢亚宏,青木,倪浩,等.哈萨克斯坦货币极速贬值、中国在哈投资受影响[N].环球时报,2015-08-21.

[16] 张媛媛.论中国海外投资问题的法律缺失与影响——兼评海外投资失败的“三大典型案例”[EB/OL].[2011-04-08].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FullText.aspx?ArticleId=59552&listType=0.

[17] 王娜.防范和控制国有石油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法律风险[J].国际石油经济,2011,19(4):78-83,112.

[18] 许勤华.特朗普访华凸显中国油气市场权[EB/OL].[2017-11-14].http:∥nads.ruc.edu.cn/displaynews.php?id=5311.

[19] 高尚涛.中东格局面临新一轮重组[N].解放军报,2017-09-28(008).

[20] 侯明扬.油气投资迎来转运年[J].中国石油石化,2017(3):46-49.

[21] 方勇.2017年全球主要油气公司上游投资趋势[N].中国海洋石油报,2017-03-24(001).

[22] 康煜,陈建荣.2016年世界主要国家油气及相关能源政策[J].国际石油经济,2017,25(2):39-44.

海底采矿车计划今年下海采样: 验证深海富钴结壳矿开采技术可行性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海洋采矿研究所不久前传来喜讯——“一种海底富钴结壳矿区采矿实验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专利为“十二五”国家大洋重大专项“富钴结壳资源评价”的重点专项“富钴结壳开采可行性及规模取样装置研究”前期研究的阶段成果。该成果计划今年在西太平洋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内应用。

此项发明专利的获批意义重大。该海底富钴结壳矿区采矿实验车采用船载万米光纤缆吊放、供电和通信,可在4 000 m水深工作。

此次获得发明专利的试验车,主要包括履带车架、中柱、推进器、压力补偿器、电子仓、吸矿头推进油缸、吸矿头固定架、履带轮、液压泵吸矿头、水下逆变器、履带轮液压马达、铣挖头、水下电池、铣挖头滑架、铣挖头推进油缸、阀箱、声学测厚探头、水下摄像头、声学探头架、钢缆、滑轮组、机械臂、折臂油缸、液压马达等。利用该发明,能对富钴结壳矿体的分布特征实时在线测试,获得探测矿体厚度,进而调整采矿头的截割破碎深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贫化率。

长沙矿山研究院海洋采矿所基于深海富钴结壳规模取样测试装置的技术成果,计划于今年首次在位于西太平洋的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进行现场声学测厚、行走、破碎和采集,以获取吨级规模的富钴结壳矿样,从而验证深海富钴结壳矿开采技术可行性,获取相关关键参数,为合同区内富钴结壳矿产资源评价和合同期限内履行75%合同区面积的放弃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