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对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进度的影响
2018-03-01汪亚兵吴昕霞
任 曼,汪亚兵,吴昕霞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1-2]。快速康复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经得到证实的有效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从而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此次研究针对快速康复对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进度的影响站考讨论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27~45岁,平均(36.0±4.5)岁,受伤原因为车祸及运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手术后由患者自我恢复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
1.2.2 观察组
1.2.2.1 疼痛干预
(1)术前:患者入院当天即进行无痛病房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并正确掌握疼痛评分的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正确的进行个体化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疼痛评分。(2)术中:患者采取全麻加患肢神经阻滞麻醉,同时采取关节周围注射或囊内药物镇痛。(3)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术区局部给予冷疗,抬高患肢,并结合患者疼痛评分,遵医嘱给予静脉或者口服药物镇痛。
1.2.2.2 心理干预
入院后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减少患者陌生感;向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为患者建立信心;鼓励家属陪伴,得到满意的家庭支持。
1.2.2.3 康复锻炼
(1)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采取口头,演示,图片等形式进行宣教,并定期集中进行视频宣教,向患者宣教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肌力练习、膝关节活动度练习的方法,频率和时间,定期检查并督促患者,根据患者掌握情况进行重点宣教。
(2)术后:①第一阶段(术后1~2星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等长效收缩锻炼,有效的避免例肌肉萎缩,增加了肌肉的力量,为以后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手术后的第四天开始进行被动关节起锻炼,其目的就是早期进行被动运动更利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避免膝关节内翻和过度的进行前后移动,保证侧方的稳定度。在使用支具伸直位固定的一个星期之后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被动屈膝活动。 第二阶段(术后3~12星期):在此阶段应强化患者患肢肌力锻炼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进行股四头肌进行肌收缩及直腿抬高的训练,在患者逐渐适应后增加抬起的角度和力度,同时维持的时间也要有所加长。在术后2~4星期时患者可以拄拐下地进行适当的锻炼,同时逐渐增加负重。主动屈伸活动训练应由小到大,在床边自然的下垂且缓慢的进行伸直练习,在6个星期后主动屈伸应为0~90°,在术后7~10星期时增加半蹲屈伸膝的练习,加大弯曲的角度,在术后8~10星期时增加下蹲屈曲练习,在手术10~12星期时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率自行车抗阻力的练习。 第三阶段(术后13星期~半年):加强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练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半蹲、慢跑、自行车等各种器械的恢复性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避免发生剧烈运动及急停急转的动作。
1.3 评估指标
术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进行比较。满分为100分,当分数低于70分时说明关节活动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关节活动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术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n术后一个月术后二个月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对照组70 50.4±4.8 54.5±5.0 65.9±5.6 81.4±6.0观察组70 57.4±5.1 65.4±5.5 73.4±5.9 92.4±6.6 t 4.469 6.558 4.123 5.515 P<0.05<0.05<0.05<0.05
3 讨 论
在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锻炼,观察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锻炼,在实施训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优良率及活动度与无疼痛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通过实施快速康复锻炼对患者实施了早期、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为患者的预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更是使患者保持了积极稳定的情绪,在半年后多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都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
总而言之,快速康复锻炼对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减轻了因术后制动导致的失用性萎缩和本体感觉的过度下降,有效的提高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