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
2018-03-01郑燕,杨星*
郑 燕,杨 星*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扬州 225000)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住院时间短、疼痛较轻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由于该手术具有不足之处,如牵拉、全身麻醉、气腹等因素,导致其在术后胃肠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1]。在此期间,对患者实施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胃肠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院选择中医外治法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采取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2~84岁,平均年龄(53.26±1.02)岁。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59±2.0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均采用中医外治法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
中医外治法:选择艾灸治疗法进行治疗,取患者足三里穴位进行艾条回旋灸,将艾条点燃后,于患者艾灸部位进行熏烤(距离患者皮肤处1至2cm),直至伴有温热感但无烧灼感,对其艾灸部位治疗时间15~20 min,若患者皮肤处出现红晕现象,则可停止艾灸。4 h后再进行重复艾灸。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照料及基本的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早期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尿困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7.21±1.36)h,肛门排气时间为(21.05±1.08)h,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s,h)
表1 两组患者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s,h)
组别n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40 7.21±1.36 21.05±1.08对照组40 15.31±1.03 31.68±2.68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恶心呕吐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腹痛腹胀1例,恶心呕吐5例,排尿困难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对其展开临床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对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具体为: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过度的担心,易导致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该情绪可导致其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十分不利。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告知其本次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态面对手术,消除不良情绪,对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及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2-4]。②早期活动: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如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坐起;对其进行拍背按摩;在床上联系抬臀及四肢屈伸练习,练习时间在15 min左右,指导患者将腰部及臀部逐渐抬起,维持时间在6 s,重复15次/d即可。若患者病情情况恢复较好,则可指导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并根据自身情况增加下床活动次数及活动量[5]。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胃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应用于中医外治法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胃肠道功能,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6]。